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为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而作,分析了新文化运动一百年来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剖析了新文化运动对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深刻意义。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入手,指出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发展到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康德对二者进行了调和,建立了庞大的知识体系。下编以科学与民主的起源为背景,探讨了1840年以后,中西文化发生了剧烈冲突,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再次迎来了一次“旧邦新命”。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辅文
- 目录
-
引论
-
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当代语境
-
一 惊异:“存在”的起源与本体论的转向
-
二 闲暇:形式化的纯粹向度与世俗化的道德品性
-
三 自由:生命之真、伦理之善与品格之美
-
-
-
上编
-
第一章 一般与个别的视域
-
第一节 古希腊哲学冲撞于“一”与“多”之间
-
第二节 基督教哲学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
-
第三节 认识论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
第四节 先天综合判断视域下的认识推进体系
-
-
第二章 科学与民主的起源
-
第一节 科学主义:从追求真理到走向科学
-
第二节 分析哲学:逻辑作为认识的工具
-
第三节 现象学:哲学作为严格科学的理想
-
第四节 存在主义:凸显人主体性的自由
-
-
第三章 哲学与科学的同一
-
第一节 胡塞尔批判心理主义
-
第二节 表述与含义的观念分析
-
第三节 “普遍之物”的现象学澄清
-
第四节 一种柏拉图意义上形式化的演进
-
-
-
下编
-
第四章 德性和知识的分野
-
第一节 形而上学的三次危机
-
第二节 德性和知识的分野
-
第三节 以人为镜和以自然为镜
-
第四节 文化的重构与道德的重建
-
-
第五章 本体与科学的机遇
-
第一节 先秦诸子宇宙论的发端
-
第二节 魏晋玄学本体论的起源
-
第三节 宋明理学认识论的机遇
-
第四节 陆王心学伦理学的回归
-
-
第六章 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
第一节 中国儒学的融合特质
-
第二节 “旧邦新命”的时代命题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条主线
-
第四节 传统文化的现代构境
-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5271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