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在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下,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分别推导了第一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局部均衡”国际价值量表达式和两种含义的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一般均衡”国际价值量表达式,并进一步讨论了国际价值量函数在短期内和长期内的变化规律。这既有助于揭示国际生产和国际交换关系中剩余价值的国际转移,也有助于厘清市场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作用边界。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文前辅文
- 清华·政治经济学研究丛书
- 丛书出版说明
- 序
- 目录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
第1章 国际价值理论研究述评
-
第一节 国际价值的研究脉络
-
第二节 国际价值的研究焦点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2章 国际价值实体的决定
-
第一节 价值规律的“变”与“不变”
-
第二节 价值实体的基本性质
-
第三节 价值实体存在的基本条件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3章 国际价值量的决定:第一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
-
第一节 国际价值量的计量方法
-
第二节 国际价值量计量的数例分析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4章 国际价值量的变化:第一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
-
第一节 “成正比”与“成反比”
-
第二节 单位商品国际价值函数的定义式
-
第三节 单位商品短期国际价值函数及其变化规律
-
第四节 单位商品长期国际价值函数及其变化规律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5章 等价交换的国际价值量形成机理与世界劳动总量的分配
-
第一节 两种含义的世界必要劳动时间
-
第二节 物物交换的国贸经济
-
第三节 金属货币流通的国际贸易经济
-
第四节 纸币流通的国际贸易经济
-
第五节 单位国际价值量的一般表达式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6章 非等价交换的国际价值量形成机理与世界劳动总量的分配
-
第一节 世界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生产两部类分析法
-
第二节 世界生产决定的国际价值量
-
第三节 世界简单再生产决定的国际价值量
-
第四节 世界扩大再生产决定的国际价值量
-
第五节 世界劳动总量的分配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7章 国际价格、世界劳动与国际价值
-
第一节 国际价值量的函数表达式
-
第二节 国际价值量的函数变化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8章 单一生产、联合生产与国际价值
-
第一节 单一生产
-
第二节 联合生产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9章 当代国际价值量的新变化
-
第一节 当代国际价值量新变化的研究进展
-
第二节 当代国际价值量新变化的特征
-
第三节 当代国际价值量新变化的成因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10章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博弈原理
-
第一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理论溯源
-
第二节 马克思的不平等交换思想
-
第三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动态博弈模型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11章 国际货币、国际价值与汇率机制
-
第一节 金属货币汇率的决定
-
第二节 纸币汇率的决定
-
第三节 汇率决定的一般形式及变化性质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12章 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路径
-
第一节 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行业视阈
-
第二节 “支柱”行业的互赢共利路径
-
第三节 “主导”行业的国家竞争优势路径
-
第四节 汇率改革的稳健路径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附录1:出口商品类型的HS编码(章)划分
- 附录2:主要符号
- 后记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4797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