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古代有哪些發明?
你是不是只記得國中課本上的紙、火藥、印刷術、指南針?
事實上,古人比你想得還厲害!
屹立千年不倒的木造房屋、世界上第一口超過一公里的深井、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鑄幣機……
中國古代究竟還有多少黑科技?!
【現代橋梁不可承受之重】
1970年代末,一批超重大型設備需要從北京永定河上通過,但由於載重量巨大,幾座新橋都不能勝任。經多方測試,運輸部門決定讓一座古橋來完成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承載著429噸重量設備的超長車輛從橋上經過時,橋的拱券最大下沉量為0.52毫米,這是那些新橋所不能承受之重,而這座已經有800年橋齡的古橋卻舉重若輕、巋然不動。這座橋,就是聞名中外的盧溝橋。
【能用八面來風的中華硬帆】
西方軟帆在順風時,船速很快,而一旦風向轉變,帆的作用便微乎其微。中華硬帆卻可以利用側向風,甚至斜逆風,通過帆與舵的配合,對來風與水流或迎或拒,走「之」字形航跡,充分利用了八面來風,不減航速,揚帆前行。
【黃帝靠指南針打贏蚩尤?】
相傳,在距今約4600年前的河北省涿鹿一帶,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進行了一場大戰。戰爭曠日持久,持續三年,濃霧、大風和暴雨,經常使得黃帝的軍隊迷失前進方向。於是,經過不懈努力,黃帝發明了在戰場上指示方向的指南車,憑藉指南車在大霧彌漫的戰場上指示方向,戰勝了蚩尤部落,生擒了蚩尤。
【最早的機械鐘】
水運儀象台以水為動力,但並非只是簡單地用水衝擊水輪,而是通過精巧的機械設計,利用流量穩定的水流實現等時精度很高的回轉運動,進而計時。水運儀象台的杠杆擒縱裝置--「天衡」系統,與現代鐘錶的擒縱器作用相似,被英國的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為「很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本書重新描繪了的一個精彩科學世界:在這裡,你一定會驚嘆,華夏文明幾千年孕育的科技成果琳瑯滿目。
你是不是只記得國中課本上的紙、火藥、印刷術、指南針?
事實上,古人比你想得還厲害!
屹立千年不倒的木造房屋、世界上第一口超過一公里的深井、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鑄幣機……
中國古代究竟還有多少黑科技?!
【現代橋梁不可承受之重】
1970年代末,一批超重大型設備需要從北京永定河上通過,但由於載重量巨大,幾座新橋都不能勝任。經多方測試,運輸部門決定讓一座古橋來完成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承載著429噸重量設備的超長車輛從橋上經過時,橋的拱券最大下沉量為0.52毫米,這是那些新橋所不能承受之重,而這座已經有800年橋齡的古橋卻舉重若輕、巋然不動。這座橋,就是聞名中外的盧溝橋。
【能用八面來風的中華硬帆】
西方軟帆在順風時,船速很快,而一旦風向轉變,帆的作用便微乎其微。中華硬帆卻可以利用側向風,甚至斜逆風,通過帆與舵的配合,對來風與水流或迎或拒,走「之」字形航跡,充分利用了八面來風,不減航速,揚帆前行。
【黃帝靠指南針打贏蚩尤?】
相傳,在距今約4600年前的河北省涿鹿一帶,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進行了一場大戰。戰爭曠日持久,持續三年,濃霧、大風和暴雨,經常使得黃帝的軍隊迷失前進方向。於是,經過不懈努力,黃帝發明了在戰場上指示方向的指南車,憑藉指南車在大霧彌漫的戰場上指示方向,戰勝了蚩尤部落,生擒了蚩尤。
【最早的機械鐘】
水運儀象台以水為動力,但並非只是簡單地用水衝擊水輪,而是通過精巧的機械設計,利用流量穩定的水流實現等時精度很高的回轉運動,進而計時。水運儀象台的杠杆擒縱裝置--「天衡」系統,與現代鐘錶的擒縱器作用相似,被英國的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為「很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本書重新描繪了的一個精彩科學世界:在這裡,你一定會驚嘆,華夏文明幾千年孕育的科技成果琳瑯滿目。
-
第一章 發掘地下的「寶藏」
-
採礦史上的一面「旗幟」 ——銅綠山古礦井
-
一、古代礦工的「生命支護」 ——礦井的木支護結構
-
二、採礦作業中的智慧 ——巧妙的排水和通風系統
-
-
石油鑽井之父 ——深井開採井鹽技術
-
一、悠久的井鹽開採歷史
-
二、卓越的衝擊式(頓鑽)鑿井技術
-
三、精巧的採鹽設備
-
-
-
第二章 點石成金,鑄金成器
-
豐富多彩的青銅文化 ——青銅冶鑄
-
一、青銅器的造型師 ——範鑄法
-
二、最為精細的鑄造方法 ——失蠟法
-
-
點石成鐵 ——生鐵冶煉技術
-
-
第三章 農耕民族的智慧
-
世界上最早、最先進的耕地機 ——耕犁
-
種子條播種機的始祖 ——耬車
-
世界上最早的揚穀高科技產品 ——扇車
-
-
第四章 水力的妙用
-
筒車
-
連機水碓
-
水轉連磨
-
水碾
-
船磨
-
-
第五章 古代人的「水泵」
-
利用杠杆原理的「水泵」 ——桔槔
-
曲軸轉動的「水泵」 ——刮車
-
輪軸原理的「起重機」 ——轆轤
-
利用鏈傳動原理的「水泵」 ——井車
-
高揚程的「水泵」 ——高轉筒車
-
齒輪和鏈傳動裝置的「水泵」 ——翻車
-
-
第六章 霓裳錦衣的國度
-
纖纖玉蠶,吐絲作繭 ——蠶與絲
-
熱湯引緒,化繭成絲 ——腳踏繅絲機
-
弦隨輪轉,眾機皆動 ——水轉大紡車
-
手經指掛,穿梭打緯 ——原始腰機
-
劄劄機杼,助力織布 ——漢代斜織機
-
靈機一動,巧織經緯 ——大花樓提花機
-
-
第七章 牆倒屋不塌的祕密
-
驚豔7000年的美 ——榫卯
-
既堅且美,靈動蓬勃 ——斗栱
-
獨特的中式建築之美 ——木架結構
-
一、高大恢宏的抬梁式建築
-
二、精巧輕便的穿斗式建築
-
-
-
第八章 跨越古今的橋梁
-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橋梁的由來
-
江山多嬌,橋梁嫵媚 ——橋梁的類型
-
一、通達的梁橋
-
二、起伏的拱橋
-
三、靈動的索橋
-
-
跨越山水,跨越古今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
一、橋中壽星:趙州橋
-
二、橋中狀元:洛陽橋
-
三、橋中仙子:廣濟橋
-
四、橋中英雄:盧溝橋
-
-
-
第九章 由鄭和下西洋說起
-
舟船起源
-
一、腰舟
-
二、浮囊
-
三、筏
-
四、獨木舟
-
五、木板船
-
-
中國古代造船技術四大發明
-
一、水密隔艙
-
二、車船
-
三、舵
-
四、硬帆
-
-
中國古代三大船型
-
一、唐代船舶的代表:沙船
-
二、高大富貴的福船
-
三、抗倭戰船:廣船
-
-
超前軼後、冠絕古今的壯舉 ——鄭和下西洋
-
-
第十章 奇妙的車輛
-
指南車
-
記里鼓車
-
獨輪車
-
舂車
-
磨車
-
-
第十一章 古人的醫療與健身
-
老中醫的透視眼 ——望、聞、問、切
-
小穴位,大健康 ——針灸與按摩
-
菲爾普斯的新「紋身」 ——拔罐
-
「嘗」出來的醫療資料庫 ——中藥
-
古人的體操運動 ——八段錦
-
-
第十二章 仰觀天象
-
古人眼中的夜空
-
古人的宇宙觀
-
一、蓋天說
-
二、渾天說
-
三、宣夜說
-
-
古代的天文儀器
-
一、用於天體定位的儀器
-
二、演示天象變化的儀器
-
三、通過觀測天體記錄時間的儀器
-
-
-
第十三章 古代的「鐘錶」
-
立竿見影 ——圭表
-
一寸光陰一寸金 ——赤道式日晷
-
「1刻鐘」的由來 ——多壺升箭式銅壺滴漏
-
最早的機械鐘 ——水運儀象台
-
-
第十四章 張衡地動儀
-
世界掀起復原張衡地動儀的熱潮
-
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一部張衡地動儀復原模型
-
最新研究的張衡地動儀的復原模型
-
-
第十五章 古人對光的探索
-
墨子與小孔成像
-
潛望鏡
-
透光鏡
-
-
第十六章 音樂中的知識
-
戰國編鐘
-
扁鐘與圓鐘的區別
-
朱載堉與十二平均律
-
-
第十七章 生活中的物理
-
迴旋的競逐 ——走馬燈
-
觥籌間的戲謔 ——公道杯
-
倒轉的乾坤 ——倒灌壺
-
布衾中的氤氳 ——被中香爐
-
漣漪間的迴響 ——龍洗
-
-
第十八章 古代數學成就
-
算籌
-
算盤
-
《九章算術》
-
圓周率
-
隙積術
-
賈憲三角
-
出入相補原理
-
畢氏定理
-
雉兔同籠
-
縱橫圖
-
-
第十九章 好玩的益智玩具
-
變化無窮的七巧板
-
奧妙趣味的九連環
-
不可思議的華容道遊戲
-
-
第二十章 造紙術
-
無紙時代
-
神奇紙,中國造
-
竹香幽幽紙綿長
-
防蟲印花巧思量
-
-
第二十一章 印刷術
-
印刷術的前驅技術 ——印章和拓石
-
是技術,更是藝術 ——雕版印刷流程
-
提高印刷效率 ——活字印刷術
-
-
第二十二章 火藥
-
煉丹爐中的發明
-
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 ——突火槍
-
集束火箭的代表 ——一窩蜂
-
世界上最早的有翼火箭 ——神火飛鴉
-
世界上最早的二級火箭 ——火龍出水
-
中國火藥、火器的西傳
-
-
第二十三章 指南針
-
端朝夕的司南
-
人工磁化的指南魚
-
腹中藏磁的指南龜
-
懸針定向的縷懸法指南針
-
浮針定四維 ——羅盤
-
出海遠航 ——指南針與航海
-
-
第二十四章 瓷器的王國
-
瓷器的前身 ——陶器
-
由陶到瓷 ——陶瓷製造工藝的飛躍
-
青瓷如玉
-
白瓷如雪
-
彩瓷如畫
-
-
第二十五 章連接東西的絲綢之路
-
古代絲路的魅力歷史
-
中西方科技的傳播和交流
-
一、造紙術外傳
-
二、印刷術外傳
-
三、火藥外傳及佛郎機
-
四、指南針、水羅盤和旱羅盤
-
五、崇禎曆書
-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