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公共事務管理概論

出版日期
2020/06/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22061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以新創結構與圖文並重的方式,化繁為簡,提綱挈領,為有志學習者提供有系統的知識。
*無論是入門學生、專家學者、實務人士,乃至關注公共課題的現代公民,皆可從中獲得參照指引。
*釐清理順公共事務管理領域定位與內容的初探著作。

作者為1990年代臺灣與2000年代兩岸公共事務管理第一代的開拓者與耕耘者。在參與歷經大環境的多番變動與時代使命感的驅使,並參考西方學界判斷決策等基礎理論下,逐步觀察、沉澱、構思、彙整、修正,形成了公共事務管理(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PAM)與跨域治理(Cross Domain Govermance,CDG)等整合參考架構。
這些架構在用於教學、研究,與對外交流上,都扮演發揮了較好的介紹說明,與啟發領會的功能作用。本書即係圍繞依據這些架構,並作系統整理與詳細說明。
此外,亦嘗試對應國際300年與臺灣30年的發展變遷與課題案例,加以作者多年的社會參與實務經驗,以提供讀者較為全面深刻的觀點知識。
  • 自序
  • 第壹篇 總論
    • 第一章 公共事務管理要件與結構
      • 第壹節 前言
      • 第貳節 宏觀大處與微觀小處
      • 第參節 公共事務管理(PAM)
      • 第肆節 PAM與伏羲圖
      • 第伍節 體制分析與發展
      • 第陸節 IAD與PAM
      • 第柒節 諾貝爾獎與代表觀點
      • 第捌節 結論
    • 第二章 社會條件與發展階段
      • 第壹節 社會結構與階層(SSC)
      • 第貳節 自傳統至現代
      • 第參節 自現代至後現代
      • 第肆節 臺灣社會的文化發展
      • 第伍節 認知動員的政治運動
      • 第陸節 自傳統至後現代
      • 第柒節 馬克思理論的PAM與SDM分析
      • 第捌節 兩岸殊異的傳統至後現代
      • 第玖節 中華文化指引與潤澤
      • 第拾節 結論
  • 第貳篇 本質認知
    • 第三章 認知判斷的本質深入
      • 第壹節 課題背景
      • 第貳節 判斷理論
      • 第參節 案例——跨域治理與操作步驟
      • 第肆節 城市管理複雜系統的治理結構
      • 第伍節 結論
    • 第四章 現代社會中現象角色的本質認知
      • 第壹節 PAM之群體現象與個體角色
      • 第貳節 事實判斷與現象角色
      • 第參節 價值判斷與現象角色
      • 第肆節 人際判斷與現象角色
      • 第伍節 由認知本質解讀社會領域
      • 第陸節 臺灣南北差異下的媒體內容與社會不信任
      • 第柒節 結論
  • 第參篇 現象行為
    • 第五章 廣義社會與地區
      • 第壹節 廣義社會
      • 第貳節 相關理論
      • 第參節 社會發展階段
      • 第肆節 臺灣地區發展變遷
      • 第伍節 大陸地區政經環境
      • 第陸節 關鍵在南臺灣癥結在社會
      • 第柒節 文化價值觀點的兩岸
      • 第捌節 結論
    • 第六章 廣義政府與管理
      • 第壹節 前言
      • 第貳節 相關理論
      • 第參節 公共機構
      • 第肆節 公共政策
      • 第伍節 公共管理
      • 第陸節 公民治理
      • 第柒節 晚近公共管理經驗
      • 第捌節 結論
  • 第肆篇 知行並重
    • 第七章 公共事務管理教育探索與傳承
      • 第壹節 前言
      • 第貳節 美國公共事務教育
      • 第參節 大陸公共管理教育
      • 第肆節 臺灣公共事務管理教育
      • 第伍節 實踐中的公共事務管理教育
      • 第陸節 兩岸公共管理交流與合作
      • 第柒節 2010年12月兩岸MPA論壇與大陸公共管理院長論壇
      • 第捌節 結論
    • 第八章 公共事務管理教育實踐與檢視
      • 第壹節 實踐檢驗與反思
      • 第貳節 開創前驅與導引
      • 第參節 公民自發行銷高雄
      • 第肆節 中山公事所盛衰質變
      • 第伍節 兩岸交流學界先行
      • 第陸節 公共事務民主協商
      • 第柒節 結論
  • 第伍篇 臺灣中華
    • 第九章 解嚴以來的臺灣經驗
      • 第壹節 臺灣的內耗空轉
      • 第貳節 臺灣經濟大崩盤
      • 第參節 高雄的轉型變遷
      • 第肆節 兩岸問題現況
      • 第伍節 南臺灣與兩岸交流
      • 第陸節 主要研究
      • 第柒節 兩岸事務解構解方
      • 第捌節 致溫總理信
      • 第玖節 致馬總統信
      • 第拾節 高雄平潭之地區合作
      • 第拾壹節 南臺香港互為解方
      • 第拾貳節 結論
    • 第十章 融合發展與偉大復興
      • 第壹節 兩岸關係論述
      • 第貳節 法理與邏輯觀點的兩岸
      • 第參節 政治與國關觀點的兩岸
      • 第肆節 經濟與產業觀點的兩岸
      • 第伍節 公共事務跨域治理與兩岸融合
      • 第陸節 結論
  • 附錄
    • 附錄一 PAM與伏羲圖
      • 一、始畫八卦,肇起文明
      • 二、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
      • 三、結網罟,以教佃漁
      • 四、豢養犧牲,以充庖櫥
      • 五、造屋廬,改善居室
      • 六、制嫁娶,以儷皮為禮
      • 七、養蠶化布,改善衣著
      • 八、疏水造田,繁滋草木
      • 九、鑽木取火,冶金成器
      • 十、制琴瑟,作樂曲
      • 十一、嘗百草,制九針
      • 十二、以龍紀官,分部治理
      • 十三、創立占筮之法
      • 十四、作曆度,定節氣
    • 附錄二 PAM與SDM名詞簡釋
      • 壹 入門名詞
      • 貳 PAM
      • 參 社會發展矩陣(SDM)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