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庶民文化的精神與戰爭世紀的轉變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865470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海洋帝國到空中帝國,世界史的巨大轉變──
二十世紀不只是「戰爭世紀」,也是「美國的世紀」!

從兩次世界大戰、越戰、冷戰,到中東的反恐戰爭……
庶民培育的航空文化,最終如何形成「空中霸權」?

人類在漫長歷史中,經歷了「陸上帝國」――羅馬、蒙古、「海洋帝國」――大英帝國,接著在進入現代後,最終到了競相爭奪「空中帝國」寶座的階段,而現今被視為最強的「帝國」,就是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自建國以來,原本只擁有輕裝常備兵力,但進入二十世紀後,便開始踏上軍事化之途;到了二十世紀中葉,終於成為擁有世界頭號軍事力量的國家,其中尤以空軍力量為最。

美國的航空產業史,嚴格說來是在萊特兄弟成功試飛多年後才正式展開。弔詭的是,從政府到軍方,一開始並未全力支持這樣的庶民行動,這是因為美國向來以「神選之國」自傲,在一戰時期仍舊持有厭戰心態,相信憑藉東西兩面巨大海洋便能置身事外,軍力自然無法與歐陸各強國相比;直到發生珍珠港攻擊事件,美國才被迫改變參戰態度,而總動員體制的全面展開、「大型化、高速化、遠距離化」發展的航空兵力,以及制空論等學說的支持,都是美國走向空中霸權的原因。

本書正是從軍事社會史的角度來描述這段過程,為了不讓二十一世紀成為新的「戰爭世紀」,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這段尚未遠離的歷史。

■肩負起美國「航空文化」發展的,是來自民間的庶民力量。
 對天空的憧憬而誕生的航空文化,究竟如何催生軍事霸權?

如今我們所知的美國社會樣貌,是在十九末到二十世紀初的「世紀轉換期」,經過一連串變化所成形。其中,引導美國成為空中帝國霸權的航空文化,便在此時萌生於庶民社會: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出身於北美中西部的自耕農家庭,屬於典型的新教徒;他們於一九○三年時,經過三年的實驗終於在偏遠的美國鄉下試飛成功,從自營工坊的工匠成為飛行英雄。一九二七年,完成紐約到巴黎不著陸飛行的移民之子林白,風靡大西洋兩岸,掀起了二戰前稱為「翼之福音」的飛行熱潮。

相較於菁英分子,美國最初的「航空文化」便是由萊特兄弟與林白代表的「庶民」所擔當的。十九世紀末,萊特兄弟的「飛行者號」首度讓人類飛上了天空;二十世紀初,飛行器快速發展,人類終於實現了「飛行之夢」。但是,庶民孕育的航空文化一旦進入軍事領域,便成為各國競相爭逐的戰場,最終更為人類帶來了名為「轟炸」的惡夢。
■總動員的另一面:鼓勵黑人與女性加入部隊。
 軍方重用與消弭社會歧視,雙重難題的漫長考驗。

在二次大戰期間,最能象徵美國在總動員方面的理想性嘗試之一,就是在黑人社群有組織地推動稱為「Double V」的宣傳活動:一方面鼓吹美國黑人以公民身分為國家的勝利貢獻己力,另一方面打擊種族偏見,促使黑人積極團結,以「打倒國內與海外戰場上的敵人」為目標,在種族歧視與戰爭上贏得「雙重的勝利」。

若把嚴重遭受歧視的黑人的自願性參戰,視為是二戰期間美國總動員體制的象徵,就不得不提另一個範例,那就是女性的動員。女性加入部隊的任務範圍,除了前線的戰鬥、包含補給在內的戰鬥支援任務,以及醫護兵的工作之外,幾乎遍及所有領域。

然而,軍隊中不只存在偏見和歧視,甚至還有嚴重的趨勢。女性隊員大多擔任文書工作,只為了讓男性從文書工作中解放、專心戰鬥,同時也能盡量避免女性隊員與男性士兵接觸,預防風紀紊亂。在這種情況下,「男」與「女」的領域被明確區分。但很有趣的一點是,當軍隊要向社會宣揚女性存在的必要時,經常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女性特質」和「男性特質」彼此交集的形象。

■思考未來的世界會走向何方時,首先應認識美國崛起的道路!
 分析當代圖像的背後意涵,從獨特觀點重新審視「戰爭世紀」!
 
空中戰爭是在一戰時開啟的,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航空兵力的質與量皆快速進步,使用方式也變得多樣化,發揮出足以控制戰爭趨勢的巨大影響力。空防理論也隨之而出現,美國逐步轉化成現在的「空中軍事大國」。

「戰略轟炸」的戰術便是在此時空背景下因應而生,使得許多人對二戰的印象,就是從空中降下的爆彈之雨將街道化為焦土。也因為航空路線的發達,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任何稱之為偏僻地區的地方。儘管航空創造出一個「大同世界」的願景,但也同時帶來一個恐怖的隱喻:「一個世界,或者全無」(One World or None)——因為透過航空,核子武器也能被搬運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輕易摧毀該地。

從飛機的發明開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越戰、冷戰,九一一事件及中東反恐戰爭,軍用無人機捕殺賓拉登,作為戰爭世紀的二十世紀,也是美國作為空中帝國的世紀,並一直延伸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本書作者從文化學、社會學的角度切入歷史,回顧這個「非正式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除了引述文學、報導等文本資料,也分析許多圖像背後的文化意涵——例如:將夢想託付給飛行機械的「翼之福音」時代、圍繞「珍珠港」的巧妙宣傳、在越戰殉職的女性攝影師、「九一一事件」的社會性心理創傷等等,從獨特的視點和題材,重新凝視由美國主導的「戰爭世紀」。
====================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
作者生井英考在書中說道:「對日本人來說,好像很瞭解、實際上卻意外地並不瞭解的,就是美國這個國家。」事實上,這點對於台灣來說也一樣。我們對真正的美國了解太少(可參考八旗的「美國觀察」書系)。本書並非從一般常見的政治史、國際關係史的角度,而是從文化史的面向,描繪誕生此一戰爭惡夢的「美國世紀」。其中美國的庶民文化精神和空中帝國的關係,非常值得台灣人省思。

本書的啟示是:
美利堅合眾國這個「非正式帝國」和歷史上的大多數「帝國」不一樣:它在十九世紀末被評為「天真的年輕國家」,其深厚的庶民社會裡保有對空中文化的巨大熱情。然而對空中文化的熱愛和成為空中帝國是二回事。

它被動參與的「戰爭的二十世紀」幾乎都和保護這個庶民文化精神有關。吊詭的是,美國本土二次被外來的空中力量所攻擊,一次是珍珠港事件,一次是九一一事件。所以,理解美國的回應方式,也應回顧型塑其帝國樣貌的空中力量,才能深入理解:美國為何可以成為牽動世界局勢的空中帝國,為何在今天可以發展出SpaceX這種私人航太公司。

====================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庶民文化的精神與戰爭世紀的轉變》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出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20卷。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本書系由21卷構成,陸續出版中――

興亡的世界史──全書系書目

01《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2《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
森谷公俊(帝京大學教授)──著
03《草原王權的誕生》
林 俊雄(創價大學教授)──著
04《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
栗田伸子(東京學藝大學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學學術研究員)──著
05《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本村凌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6《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森安孝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著
07《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
小杉 泰(京都大學教授)──著
08《凱爾特.最初的歐洲》
原 聖(女子美術大學教授)──著
09《義大利.海洋城市的精神》
陣內秀信(法政大學名譽教授)──著
10《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著
11《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林 佳世子(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著
12《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石澤良昭(上智大學特任教授)──著
13《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
網野徹哉(東京大學教授)──著
14《歐洲霸權的光和影》
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著
15《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
土肥恆之(一橋大學名譽教授)──著
16《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羽田 正(東京大學教授)──著
17《大英帝國的經驗》
井野瀨久美惠(甲南大學教授)──著
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平野 聰(東京大學教授)──著
19《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
姜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學准教授)──著
20《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生井英考(立教大學教授)──著
21《人類該往何處去?》
大塚柳太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應地利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等著
  • 學術文庫版前言
  • 序章
    • 約翰.史坦貝克的拙著
    • 「不喜歡戰爭的國家」
    • 代表庶民精神的航空文化
    • 軍事強國的誕生
    • 航空文化與戰爭世紀
  • 第一章 那天,在小鷹鎮
    • 帝國的威容
      • 幻想的未來都市
      • 畫出對日本的讚美
      • 對「帝國」美利堅的期待
      • 飛船的航空意象
    • 世紀之交的改變
      • 從十九世紀邁向二十世紀
      • 「邊疆消逝」
      • 都市與產業的邊疆
      • 從「工作」到「勞動」
      • 棒球的普及與功效
    • 世界盡頭的寓言
      • 宛如孿生的默契
      • 兄弟合開自行車店
      • 開發滑翔機
      • 公共文化與知識分子
      • 學界的權威-蘭利
      • 許努特的援助
      • 聞名於法國
      • 萊特兄弟的「舊」與「新」
      • 萊特兄弟在世紀之交的象徵意義
  • 第二章 戴洛維夫人的飛機雲
    • 世紀之門,戰爭之門
      • 一次大戰之「重」
      • 貧弱的常備兵力
      • 海上的克勞塞維茨
      • 「海權論」被接納的理由
      • 發展海軍力量
    • 「弱小陸軍」的戰鬥
      • 航空器的採用試驗
      • 初次實施的總動員
      • 洋基戰士的傳說
    • 厭倦「太過漫長的和平」
      • 從歐洲角度看一戰
      • 帶著輕鬆的心情上戰場
      • 名為宣傳的武器
      • 美國外交的三大支柱
    • 總動員體制的確定
      • 直到戰爭結束為止
      • 陷入泥淖的戰事
      • 言論審查與「戰爭歇斯底里」
    • 災厄的陰影
      • 航空力量造就的新英雄形象
      • 空戰發生的可能性
      • 《戴洛維夫人》
      • 開啟不祥時代之門
  • 第三章 翼之福音
    • 電影與飛機
      • 稻垣足穗與聖修伯里
      • 美學的時代尖端
      • 呈現強烈對比的兩個時代
    • 消費文化與機械時代
      • 支持消費文化的思想
      • 「機械時代」的設計
      • 從裝飾藝術風格到流線造型
    • 飛越大西洋
      • 飛機古典時期的結束
      • 林白的人品
      • 民用航空運輸的開始
      • 航空業的藍圖
      • 泛美航空的創業
      • 「歡迎蒞臨泛美帝國」
    • 戰間期的飛機熱潮
      • 在客艙中配置護士
      • 在天空翱翔的女性
      • 飛越銀幕的女英雄
      • 特技飛行表演與「翼之福音」
      • 模型飛機的熱潮
  • 第四章 杜黑將軍的遺產
    • 麥克阿瑟的激憤
      • 戰功崇拜主義的結晶
      • 航空兵力與兩場世界大戰
      • 消極的軍事運用態度
      • 「大型化、高速化、遠距離化」的發展
    • 被稱為「獅子殺手」的男人
      • 美國空軍的「兩位父親」
      • 米契爾的航空戰思想
      • 航空戰的特點
      • 擊沉戰艦的公開實驗
      • 被送上軍事法庭的米契爾
    • 「戰略轟炸」的思想
      • 電影《軍事法庭》中的米契爾
      • 「預言者」杜黑與航空萬能論
      • 杜黑的「航空戰本質」
  • 第五章 銀翼成行
    • 二戰與空中總體戰
      • 大規模動員、大規模破壞、大規模殺戮
      • 國民國家團結一致的作戰
      • 精神與物力的國民總動員
    • 以「Double V」為目標
      • 對戰爭與種族歧視的「雙重勝利」
      • 黑人社群的動員宣導
    • 「女士」們的戰爭
      • 女性看護兵與女性勞動者
      • 陸、海、海軍陸戰隊的女性部隊
      • 「女性特質」的規範
      • 女性飛行員的兩位領導先鋒
      • 其他國家的女性飛行員
    • 無差別轟炸的開始
      • 大量消耗彈藥的效率優先策略
      • 描繪「恐懼」的戰爭海報
      • 戰術的改變與火焰噴射器的使用
      • 「戰略轟炸」與「無差別攻擊」
      • 允許無差別轟炸的國際法
      • 踏入列強之林的日本
      • 從日間定點轟炸到夜間地毯式轟炸
  • 第六章 將軍們的夜晚
    • 「戰略轟炸」與原子彈
      • 使用原子彈的官方說法
      • 是原子彈導致日本敗北嗎?
      • 轟炸的思想、使用原子彈的想法
      • B- 29超級堡壘轟炸機
      • 美國空軍草創期的世代
    • 空軍的指揮官們
      • 米契爾的愛徒-阿諾德
      • 智將李梅
      • 空軍指揮官的政治敏感度
      • 李梅少將的任務
    • 空中宣傳
      • 名為國民國家的體系
      • 戰爭「英雄」的變化
      • 壯觀的轟炸場面
      • 「看不見的戰爭」
      • 誘導情緒的雜誌插畫
    • 核子武器與「一個世界」論
      • 核子武器會帶來「和平」?
      • 「一個世界」論的系譜
      • 隱藏矛盾的「一個世界」論
      • 構築和平的悖論
      • 戰爭之翼、和平之翼
  • 第七章 美式生活與世界之旅
    • 戰後世界的開端
      • 美國的蛻變與躍進
      • 《美國軍人權利法案》與勝利的分配
      • 豐富的物資供應
      • 「快速、便宜、分量充足」的飲食文化
      • 軍隊生活與美式生活
    • 馬歇爾計劃與海外旅行
      • 經濟為美國帶來的國際優勢
      • 馬歇爾計劃的「旅行開發部」
      • 從軍需轉換為民需
      • 獎勵海外旅行
    • 冷戰的異國情調
      • 《君子》雜誌的戰爭記憶
      • 遠離戰爭的日子
      • 「純潔正直」的東方主義
  • 第八章 冷戰的天空下
    • 陸、海、空的三軍暗鬥
      • 越戰的定位
      • B- 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
      • 空軍的獨立
      • 朝向軍隊統合
      • 空軍與海軍的對立
      • 彈道飛彈引起的拉鋸戰
      • 李梅的媒體戰術
    • 未完成的自畫像
      • 綠扁帽的民間行動
      • 以直升機展開空降作戰
      • 影像化的戰爭體驗
      • 戰地攝影師迪奇.查佩爾
    • 敗北的託辭
      • 「假裝遺忘」與挫折感
      • 命運多舛的總統卡特
      • 不是軍事敗北,而是「政治的錯誤」
      • 影響社會觀感的「春節攻勢」報導
      • 來自年輕軍官的內部批判
  • 第九章 幻影的戰場
    • 陶醉其中的雷根時代
      • 越南與冷戰終結的世代
      • 「溫伯格主義」的影響力
      • 制定星戰計劃
      • 彈道飛彈防禦力的論戰
      • 演員總統的願望
      • 控制宇宙是「為了和平」
      • 雷根的電影《空中殺戮》
      • 危險的幻想
    • 在「沙漠風暴」之後
      • 鮑爾的邏輯
      • 毫不遲疑地投入大量武力
      • 「任天堂戰爭」的別名
      • 巧妙安排的情報
      • 最成功的「損害控制」
    • 「和平年代」的戰爭
      • 老布希為何落選?
      • 柯林頓與雷根的共通點
      • 前南斯拉夫紛爭
      • 柯林頓的外交步調
      • 焦點從外交轉向內政
      • 「人道主義介入論者」郝爾布魯克
      • 北約最大規模轟炸
      • 小醜聞
      • 用了七十八天才取得的勝利
  • 第十章 令人沮喪的事實
    • 導致心理創傷的影像
      • 「上鏡」的九一一
      • 公認的惡意
      • 「被笑容包圍的紐約」
      • 甦醒的愛國者
    • 街頭的欣快情緒
      • 犯罪率下降?
      • 對九○年代的失望
      • 新保守主義對小布希的批判
      • 「珍珠港再臨」的神話
    • 無法言喻的死亡氣息
      • 詩人奧登的〈九月一日〉
      • 反越戰世代的「主戰論」
      • 修辭決定邏輯
      • 從心理創傷到戰爭
  • 終章
    • 一張老照片
    • 拒絕現實的心
    • 祓除心理創傷的惡靈
    • 佐多稻子的轟炸體驗
    • 是誰想起「戰爭的記憶」?
  • 後記
  • 學術文庫版補章 遠離小鷹鎮
    • 無人機群集的二十一世紀天空
      • 電視廣告的「幽默」
      • 「笑不出來的原因」與二十一世紀的預感
    • 空中戰爭無人化
      • 軍用無人機和雄蜂
      • 掠奪者的識別攻擊
      • 「誤炸的話就會釀成大慘禍」
      • 現代的「空中反恐戰爭」
      • 中央情報局的深入參與
      • 歐巴馬時代的無人機攻擊
      • 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與祕密部隊
      • 二等士官長的證詞
    • 空拍影像的淨化作用
      • 民用無人機與「空拍的視界」
      • 「無人機產業」成形
      • 歐巴馬的宴會笑話
      • 對「無人機總統」的失望
      • 寵物化的「全方位監視機器人」
      • 足以成為暗殺工具的無人機
      • 戰爭的日常化
    • 結語-林白總統的悲劇
  • 參考文獻
  • 主要人物略傳
  • 年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