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我們不在咖啡館,在故事裡作家的故事是大時代冷暖悲歡的故事更是映照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梭織長達六十年的臺灣藝文風雲及文化江湖第一手的近身觀察、第一線的深度採訪那些典型、那些傳奇那些人和那些事,曾經譜出豐饒的文藝春秋理性的報導與感性的筆觸之間為我們挽住時光更為「他們和他們的時代」記錄下那些未曾聽聞的、刻骨的人生劇情那些故事的重量,碰撞文化,撫慰心靈讓我們反思當下和當代情懷◆大時代裡迭宕起伏的人生「臉書、IG的社群時代到來了。臺北的咖啡館愈開愈多,但咖啡杯前人人帶著電腦、滑著手機。你我雖然坐在同一個咖啡館中,精神上卻遁入另一個空間,我們在咖啡館,其實不在咖啡館。 」當我們走進那時代、那些作家的書房,卻發現他們根本沒有機會走進咖啡館。許多人的前半生在戰火離亂中度過;許多人的書桌立於戰場上、陋室內,在倉皇的流浪旅途之中,或是在多年以後對家鄉的渴望之中。作家羅蘭曾說:「淒厲的災難震撼一時,平靜的災難震撼永遠。」在許多前輩作家的書房之中,確實可以感到這種「平靜的災難」的震撼性力量。◆這些「說故事的人」……「擁有許多讀者的作家往往是會說故事的人。但並非每位受歡迎的作家,天生就會說故事。很多時候,說故事是一種天命、一種使命。」書中梭織長達六十年的臺灣藝文風雲,以及作家傳奇:金庸、平鑫濤、瓊瑤、沈君山、齊邦媛、張愛玲、林良、李碧華、張曉風、鄭清文、鍾曉陽、張拓蕪、白先勇、黃春明、二月河、章詒和、王大閎、孟小冬、郭敬明……這些「說故事的人」,在大時代裡迭宕起伏的生命;還有臺灣書店的傳奇「明目書社」賴顯邦、明星咖啡館、收書人樂伯,以及文化江湖的各種觀察,例如「灣生回家」田中實加事件等等。這些是陳宛茜多年來在藝文界耕耘、沉澱之後,為他們和他們的時代,更為我們這一代,留下紀錄。這些年的採訪,理性的報導與感性的文學、事實的平衡與心緒的擺盪,時常交織在陳宛茜的心中,媒體新聞隨著時間流逝被遺忘,但作家在他們的時代觀照世界的角度,以及他們的悲歡歲月、思維情意等等內在柔軟的、謎樣的境遇,卻雕刻在她的心頭,她決定用自己的記者人生去了悟這些謎這些柔軟,然後安安靜靜地道出那些人和那些事。◆胡品清開啟了我對一個時代的凝視。之後我在報紙開專欄,陸續採訪了許多和她同代的作家。許多人我只見過一面,卻讀過很多他們的書,聽過他們的故事;與他們的見面像拿到一道謎,然後用自己的人生去解開這個謎。 ~~〈胡品清的香水〉齊老師把熱情投注在文學之中。她說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會對文學如此執著,現在想來,或許是因為在缺乏尊嚴的流亡生活中,許願「人能世世代代優雅活著」,而文學擁有這樣的力量。~~〈渡不了的巨流河〉 「做了一輩子賣書的人,到現在我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讀書的人』。」人生此刻,樂伯終於享受到「賣書為生」的快樂與自由。~~〈收書人樂伯〉張愛玲在一九四三、一九四四這兩年,把一生最精彩的短篇小說發表完畢。宋以朗以經濟學者的眼光分析,那時上海貨幣貶值太快,張愛玲若寫長篇連載,寫完稿費必已大貶,還不如打游擊寫短篇。「因為超級通貨膨脹,才成全了張愛玲的一部傳奇。」這是張迷學者從來沒想過的觀點。~~〈張愛玲也有王牌經紀人〉
- 自序 台下的人生
-
輯一. 他們的時代
-
胡品清的香水
-
金庸為什麼寫不出傳記
-
渡不了的巨流河
-
下台的身影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不許英雄見白頭
-
王大閎的沉默
-
蝸牛的速度
-
在機場寫作
-
日記
-
美女作家
-
承諾
-
寫不進「人間四月天」的愛情
-
殷海光與夏君璐
-
一百歲的小說家
-
影音時代
-
從軍的皇帝作家
-
說故事的人
-
吃一碗張拓蕪煮的臺灣牛肉麵
-
用墓碑寫成的民國史
-
-
輯二. 故事的重量
-
明星咖啡館裡的守護者
-
留住時代的光與影
-
作家的位置
-
低調與高調
-
沒有書桌的作家
-
手機
-
收書人樂伯
-
張愛玲也有王牌經紀人
-
我們不在咖啡館
-
天鵝公主的白馬王子
-
麥當勞中的暗黑女王
-
也許是鬼故事
-
大師大師
-
傳奇人物(一)
-
傳奇人物(二)
-
-
輯三. 文化的江湖
-
步登公寓作家
-
故居故居,誰的故居?
-
溫州街的故事
-
書店的美好年代
-
失去主人的書店
-
那些重出江湖的作家們
-
歡迎對號入座
-
出名要趁早
-
我們只要故事
-
當作家變成董事長
-
書腰的寂寞
-
名嘴的祕密
-
一直寫一直寫
-
犯罪小說之必要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