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大疫當前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3758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爆發,威脅公眾健康、打亂生活節奏、衝擊社會經濟。病毒沒有種族,也沒有國界,人們在共同面對這一瘟疫大挑戰時,健康價值固然重要,與此同時,倫理道德和人類價值如平等、自由、公正等同樣不能忽略。
本書收錄二十多篇,由兩岸三地的學者撰寫的重大議題文章,從基礎倫理、防控倫理、法律倫理、醫療倫理、責任倫理、關懷倫理六個角度,探討如何在大疫當前的困境下,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書中提出多個引人反思道德傳統、倫理精神和價值取向的問題,如防控措施與個人權利應如何平衡?健康碼的追蹤程序能否保障個人隱私權?醫療資源稀缺情況下限制老人的醫療供給是否合理?如何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的基本安全?
作者期望通過本書補充生命倫理學的「缺如」,並為健全社會防疫意識、完善醫療衛生體系、增強道德研究,以及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倫理學盡一分力。在此疫情仍然嚴峻的今日,絕對值得一讀。
 書名: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大疫當前  開度:152毫米x 229毫米,432頁  分類:中國研究  作者:范瑞平、張穎 編著 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 國際書號:978-962-937-585-0  定價:港幣188元正  出版年月:2021年1月  語文:中文繁體
  • 導言 大疫當前—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 范瑞平、張穎
    • 本書由來
    • 本書內容
    • 本書意義
  • 基礎倫理
    • 第一章 大疫當前—訴諸儒家文明的倫理資源 范瑞平
      • 一、 從政治學到倫理學
      • 二、 用和諧主義對治科學主義
      • 三、 用美德主義扭轉原則主義
      • 四、 以家庭主義矯正契約主義
      • 五、 小結
    • 第二章 重釋「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生命智慧 郭齊勇
      • 一、「 天人合一」學說溯源
      • 二、 天人之際是廣義的生態系統
      • 三、 從同類生命到不同類的生命
      • 四、 回歸到「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信仰
    • 第三章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中的仁道 —從文化與倫理看病毒疫情之啟示 李瑞全
      • 引言:瘟疫下的人間社會
    • 第四章 後疫時代與人工智能應用的倫理思考 方旭東
      • 一、 後疫時代的到來
      • 二、 後疫時代的人類狀況:以日本疫情解封後新生活方式為視角
      • 三、 人工智能不能做什麼?
      • 結語
  • 防控倫理
    • 第五章 新冠瘟疫蔓延時的「知情同意」—原則與情境的博弈 張穎
      • 一、 前言
      • 二、 知情同意與自主權
      • 三、 疫情中的干預
      • 四、 尋求平衡點
    • 第六章 COVID-19全球疫情下隔離措施的道德議題的初步哲學探索 陳成斌
      • 一、 隔離措施的道德議題
      • 二、 疫苗與群體免疫的道德議題
      • 三、 後果式評價
      • 四、 能力進路
      • 五、 實踐理性的應用:從儒家到隔離政策的道德議題
    • 第七章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相稱性原則」解析 張新慶、王明旭、蔡篤堅
      • 一、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合比例性要求
      • 二、 疫情防控中相稱性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 三、 疫情防控中遵循相稱性原則的難點
      • 四、 合理運用相稱性原則的對策建議
    • 第八章 疫情背景下對待無症狀感染者的道德困境與出路探究 張言亮
      • 一、 問題與背景
      • 二、 無症狀感染者及其應對措施
      • 三、 對待無症狀感染者的道德困境
      • 四、 如何走出對待無症狀感染者的道德困境
      • 結語
    • 第九章 死亡率究竟代表了什麼?—COVID-19大流行中的若干統計哲學問題 趙文清
      • 一、 介紹
      • 二、 死亡率的常見統計方法
      • 三、 理性個體應該如何看待「死亡率」?
      • 四、 從發現死亡率到創造死亡率:死亡率與個體行動的哲學關聯
      • 五、 總結:統計之道
  • 法律倫理
    • 第十章 疫情下的電子健康碼制度—隱私、自由與公共健康的平衡 丁春豔
      • 一、 導論
      • 二、 疫情下電子健康通行碼制度的功能與特徵
      • 三、 隱私與公共健康的平衡
      • 四、 自由與公共健康的平衡
      • 五、 結語:電子健康碼該何去何從
    • 第十一章 疫情防控視野下的公民健康權保障研究 劉長秋
      • 一、 作為權利的健康權及其在法律中的確立
      • 二、 公民健康權的國家保障義務及其底線
      • 三、 疫情防控中的公民健康權及其保障
    • 第十二章 疫情下個人數據利用的倫理法律困境及其中國進路初探—鑒於域外模式的比較評價 王玥、尹潔、曾晨
      • 一、 疫情下中國個人數據利用的倫理法律困境剖析
      • 二、 域外疫情下個人數據利用與保護的態勢分析
      • 三、 疫情下個人數據利用與保護的中國進路初探
  • 醫療倫理
    • 第十三章 年齡配給的倫理問題—新冠疫情下,誰應該得到呼吸機? 王珏
      • 一、 西方語境下年齡配給制的倫理辯護
      • 二、 儒家視角下的年齡配給制度
      • 三、 年齡可以成為呼吸機分配的依據嗎?
    • 第十四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治中倫理困境分析 黎可盈、嚴金海
      • 一、 前言
      • 二、 疫情防治中的倫理困境
      • 三、 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倫理困境的建議
    • 第十五章 新冠肺炎防治倫理—整體防控、科學認知與三部六病治療方案 鄧蕊
      • 前言
      • 一、 整體防控:突顯以人為本的生命觀
      • 二、 科學認知:構築效價均衡的治療觀
      • 三、 三部六病:探索中醫介入方案
      • 結語
  • 責任倫理
    • 第十六章 疫病防治對患者自主權利的限制與合理補償 李振良、聶業
      • 一、 尊重自主原則
      • 二、 疫病態勢下自主權的限制
      • 三、 對患者權利限制的合理補償
    • 第十七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中國醫療保險新政的儒家反思 吳靜嫻、鄭蘭蘭
      • 一、 引言
      • 二、「 免費治療」政策及時嗎?基於仁愛原則的反思
      • 三、「 免費治療」政策對所有人公平嗎?基於公義原則的反思
      • 四、「 免費治療」政策下的道德風險—基於誠信原則的反思
      • 五、 治癒出院就「萬事大吉」了嗎?基於和諧原則的反思
      • 六、 結語
    • 第十八章 疫情中的生物醫學研究該如何保護受試者?—儒家倫理的視域 劉濤
      • 一、 仁義:底線之原則
      • 二、 禮智:規則與變通
      • 三、 誠信:雙向之堅守
    • 第十九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與行為抉擇—中國生命倫理學的價值導向 蔣輝
      • 一、 應急處置與兩難困境
      • 二、 中華民族與中庸之道
      • 三、 價值導向與行為抉擇
    • 第二十章 疫情下不同居住方式的老人的需求與照護 謝文野
      • 一、 新冠病毒—老齡群體首當其衝
      • 二、 疫情之下—老齡人群需求
      • 三、 疫情之下—不同居住方式對於老齡人群的影響
      • 四、 何去何從?—儒家倫理與老齡照料政策建議
  • 關懷倫理
    • 第二十一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務人員生命健康權的保障—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例 尹梅、金琳雅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 二、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務人員踐行的醫德素養
      • 三、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醫務人員的生命健康權需加以保障的理論依據
      • 四、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務人員生命健康權的保障
      • 五、 結語
    • 第二十二章 新冠疫情中老年群體的關懷—孝道倫理的視角 韓娟、陳琪、馬永慧
      • 一、 提出問題:新冠疫情中老年群體的脆弱性
      • 二、 儒家孝道倫理對老年脆弱性的消解
      • 三、 儒家孝道在新冠疫情期間實現老年群體關懷的方式
      • 四、 儒家孝道在新冠疫情期間實現老年群體關懷的意義
    • 第二十三章 儒家倫理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污名化的反思 賀苗
      • 一、 新冠肺炎污名化調查
      • 二、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污名化的本質與特徵
      • 三、 儒家倫理對污名化的回應
    • 第二十四章 「新冠」疫情病逝者遺體處理與告別的生命倫理學關懷 白劼、杜焱
      • 一、「 新冠」疫情下的遺體處理
      • 二、 消失的告別
      • 三、 一個非同尋常「非典」遺體告別禮
    • 第二十五章 何以超越「畏死的恐懼」—Covid-19防控中的啟示 蔡昱
      • 一、 引言
      • 二、 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道德實踐和道德關係
      • 三、「 畏死的恐懼」與「道德實踐能力」
      • 四、 超越「畏死的恐懼」的外部條件和資源—當代中國的文化與制度優勢
      • 五、 超越畏死的恐懼的內在條件—對節制欲望和生命意義的反思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