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十四行诗是西方重要的抒情格律诗体,源远流长。中国从新诗发生期就开始输入,绵延至今,已近百年。本书以十四行体的中国化为基本线索,以诗体移植规律的探索为潜在的理论视阈,明确提出十四行体中国化过程中“早期输入”“规范创格”“探索变体”和“繁荣多元”等四个时期,以翔实的材料、系统的梳理和精要的论析,真实呈现了中国十四行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刻揭示了中国十四行诗的发展规律,是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脉络的重要补充。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
一 十四行体:世界性抒情诗体
-
二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进程分期
-
三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途径分析
-
四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格律移植
-
五 十四行体中国化与新诗建设
-
-
第一章 早期输入时期
-
一 新诗发生与十四行体
-
二 胡适与十四行体
-
三 《少年中国》与十四行诗
-
四 最初的汉语十四行诗
-
五 象征诗人的十四行诗
-
-
第二章 规范创格时期(上)
-
一 韵律运动与十四行体
-
二 孙大雨与十四行体
-
三 闻一多与十四行体
-
四 徐志摩与十四行体
-
-
第三章 规范创格时期(中)
-
一 从节律创格到诗体创建
-
二 饶孟侃的十四行诗
-
三 李唯建的长诗《祈祷》
-
四 朱湘的十四行诗
-
五 柳无忌的十四行诗
-
-
第四章 规范创格时期(下)
-
一 京派诗人的创体实验
-
二 梁宗岱的十四行诗
-
三 罗念生的十四行诗
-
四 曹葆华的十四行诗
-
五 响应创体的十四行诗
-
-
第五章 探索变体时期(上)
-
一 在规范基础上寻求突破
-
二 卞之琳、邹绛的变体探索
-
三 吴兴华、刘荣恩的变体探索
-
四 郭沫若及革命诗人的变体探索
-
五 袁可嘉、杜运燮、杭约赫的变体探索
-
六 郑敏、陈敬容、王佐良的变体探索
-
-
第六章 冯至的变体探索
-
一 沉思的诗:新的发现
-
二 例诗解读:心灵对话
-
三 格式特点:变体探索
-
四 李广田、废名论《十四行集》
-
-
第七章 探索变体时期(下)
-
一 民族形式与十四行体
-
二 雁翼的变体十四行诗
-
三 莎士比亚十四行翻译
-
四 王力的十四行体专论
-
五 陈明远的旧体诗今译
-
六 林子的变体十四行诗
-
七 “文革”时期的十四行诗创作
-
八 50年代香港十四行诗
-
-
第八章 唐湜的变体探索
-
一 十四行抒情短诗
-
二 叙事长诗《海陵王》
-
三 十四行抒情组诗
-
-
第九章 多元发展时期
-
一 无名时代与十四行体
-
二 十四行诗的题材拓展
-
三 十四行诗的组诗创造
-
四 港台诗人的十四行诗
-
五 十四行诗的媒体传播
-
六 十四行诗的理论研究
-
七 汉乐逸论中国十四行诗
-
-
第十章 多元期的创作(上)
-
一 屠岸的十四行诗
-
二 吴钧陶的十四行诗
-
三 钱春绮的十四行诗
-
四 张秋红的十四行诗
-
五 罗洛的十四行诗
-
-
第十一章 多元期的创作(中)
-
一 唐祈:西北边塞诗及其他
-
二 郑敏:《诗人与死》及其他
-
三 岑琦:《歌者与大地女神》及其他
-
四 骆寒超:《鹧鸪天》及其他
-
五 白桦、沈泽宜的十四行诗
-
六 王端诚、万龙生的十四行诗
-
七 金波:儿童十四行诗及其他
-
-
第十二章 多元期的创作(下)
-
一 张枣、江弱水的十四行诗
-
二 邹建军、白马的十四行诗
-
三 马安信、李彬勇的十四行诗
-
四 苗强、肖学周的十四行诗
-
五 陈陟云、马莉的十四行诗
-
- 附录一 中国十四行诗选目
- 附录二 中国十四行诗论选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