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510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催眠術是清末民初時期最眾聲喧嘩的大眾科學,
展現菁英與常民、科學與迷信、心理學與靈學
在界線上的浮動和滲透,
並帶來深遠的社會和文化效應。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從科學史的角度,結合社會文化史與思想史的關懷,主張必須對近代中國的「科學」採取複調式的理解,超越五四科學主義話語及學院菁英的基調,呈現異質歷史行動者相互競逐、應和的多元聲音。
張邦彥醫師從大眾的日常生活出發,考察催眠術的傳播方式,並解釋人們對催眠術懷抱正反兩極情感的因由。接著聚焦於催眠學會的科學實作,分析學會從事劃界工作及拓展科學網絡的策略,兼論及催眠術對現代自我的形塑。最後透過爬梳催眠術與靈學的糾纏,追索近代中國心理知識的分化軌跡,指出學院心理學、催眠學會、靈學會看待科學的殊異立場。藉由這些彼此關聯的面向,重構動力精神科學在近代華人世界興起跌宕的多重圖像。
  • 序一 複調視野下的催眠術/黃克武
  • 序二 精神與科學的另類史/王文基
  • 第一章 導論
    • 一、楔子
    • 二、什麼「科學」?誰的「科學」?
    • 三、大眾科學史的視野
    • 四、大眾科學意義下的西方催眠術
    • 五、催眠術與近代東亞
    • 六、全書安排
  • 第二章 驚奇與憂懼:日常生活中的催眠術
    • 一、電磁化身體觀的浮現
    • 二、新式出版物中的催眠術
    • 三、催眠術的展演
    • 四、講習所的設立與政府的壓制
    • 五、思想性的線索:群眾心理學和「暗示」觀念的興起
    • 六、經驗性的線索:犯罪事件的指證與文學的再現
    • 七、歷史性的線索:失魂與附身的恐慌
    • 八、小結
  • 第三章 機構的發展:催眠學會活動中的商業、政治與科學
    • 一、前言
    • 二、精神療法的興起
    • 三、催眠學會簡史
    • 四、催眠學會的市場經營
    • 五、催眠學會的政治操作
    • 六、催眠函授中的「商業交易」與「互惠交換」
    • 七、規範下的人與物
    • 八、小結
  • 第四章 心理知識的分化:催眠學會、靈學會與學院心理學
    • 一、前言
    • 二、催眠學會的靈學主張:「生機論」與「機械論」的思維
    • 三、靈學領域的競爭者們
    • 四、回到早年Psychological與Psychical的孿生關係
    • 五、學院心理學與靈學的衝突
    • 六、一場《新青年》上的直接對話
    • 七、從科玄論戰思考「精神」與「科學」的關係
    • 八、小結
  • 第五章 結論
    • 一、譜寫近代中國科學史的複調
    • 二、界限劃分、知識分化與自我的形塑
    • 三、過去與未來
  • 後記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