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鋼索上的家庭:以愛,療癒父母帶來的傷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06070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面對父母,為什麼只要靠近他們一點,就傷痕累累;疏遠一點時,卻又歉疚糾結?給30、40、50歲,心底仍承受著父母傷痛的我們。◎卓翠玲(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衛生醫療事務委員會召集人;彰化縣少年輔導委員會主任督導)、郭麗安(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長)、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撰推薦序;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王麗芳(《孩子只是卡住了》作者)心疼推薦有些傷,我們習慣藏得很深。彷彿,藏得夠深,傷就不存在。但父母帶來的傷,其實無時無刻捆縛著我們。無論我們是30、40或50歲……※資優生的他燒炭輕生,學生證下壓著遺書,上頭只有簡單幾個字:「親愛的爸媽,這輩子我很努力地當你們的乖兒子,下輩子可不可以讓我做回我自己?」※媽媽過世後,我的確很難過,但更強烈的感覺,竟然是「鬆了一口氣」……我們是否:‧即使表現完美,仍覺得自己不夠好?‧寧願委屈求全,也無法離開一段「不對的關係」?‧在人際關係與職場上,總陷入被「情緒勒索」的困境?‧時常莫名的憤怒、悲觀或沮喪?‧在愛情或婚姻裡,總是受特定對象吸引,一再的遍體鱗傷。這些都與原生家庭、父母帶來的傷有著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無論是情緒勒索、被當成「情緒伴侶」、漠視孩子的情感與疏離、被投射期待、言語恫嚇或成為父母婚姻關係裡的代罪羔羊……這些傷緩緩滲透進我們的心裡,啃噬著我們的人生,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職場、愛情與婚姻,甚至下一代的教養,都烙印下巨大的陰影。而對於曾經歷照顧他長大的大姊在孕程中驟逝,大妹幼時發展遲緩,小妹小兒麻痺,他從小乖巧聽話,卻總在不讓父母失望及做自己之間糾葛不已的陳鴻彬心理師,他特別能體會原生家庭所帶給孩子的沉重與失落。於是,他以近20年諮商經驗所寫下的29個真實故事,一個比一個揪心,他寫出我們難以開口或無法開口,或我們早已忘記的心事,其實那些傷口一直不斷地痛著,也牢牢捆縛住我們的人生。走出陰影,卸下捆縛,以「當自己的父母」般的心,回頭傾聽、擁抱與療癒自己內在的小小孩,是我們最能對自己所做的事。
  • 封面
  • 獻給
  • 【推薦序一】 在愛的療癒中找到回家的路
  • 【推薦序二】 尊重與接納鋪成回家的一條路
  • 【推薦序三】 孩子,你受的傷,有人懂
  • 【書序】 穿越死亡,重拾「擁抱」的溫度
  • 之一 面對父母,我們都曾經傷痕累累……
    • 父母愛我?還是愛我的成績?──生涯被決定的孩子
    • 媽媽過世後,我很難過,卻又覺得「鬆了一口氣」…… ──被情緒勒索的孩子
    • 一個月都不開口說話──捍衛生命主權的孩子
    • 我不值得被愛,不然父母為什麼丟下我? ──不惜一切討愛的孩子
    • 媽媽對我說:「妳再不聽話,我就不要妳了!」──逃避親密承諾的孩子
    • 情緒崩潰時,母親伸出手臂,讓她咬──繭居的孩子
    • 一心想讓名醫爸爸難堪──報復的孩子
    • 總是生病,只為不讓爸媽離婚──代罪羔羊的孩子
    • 乖孩子受的傷,最重──正直乖巧的孩子
    • 許多父母,不自覺地把孩子當成「情緒伴侶」──陷溺仇恨情緒的孩子
  • 之二 原生家庭的傷害,像生命裡的黑洞……
    • 懂事的孩子≠不需要愛──影子般存在的孩子
    • 父母辛苦大半輩子,我怎麼可以如此自私?──被剝奪選擇權的孩子
    • 是爸媽對不起我,害我變這樣?──失能的孩子
    • 他始終用「那個男人」稱呼爸爸──守護家人的孩子
    • 尋求父親肯定,卻不斷失落、受傷──渴求認同的孩子
    • 婆媳問題,是丈夫在原生家庭親子問題的延伸 ──心有不平的孩子
    • 反正他們也不在乎我──拒絕接受繼親的孩子
    • 「如果不是因為妳,我早就離開那個男人。」──目睹施暴的孩子
    • 嫁人後,連原本的家都失去了──浮萍般的女兒
  • 之三 長大後的我們,其實有能力,把自己愛回來
    • 既渴望父母關心,又擔心他們太憂慮──報喜不報憂的孩子
    • 無論我怎麼努力,媽媽就是不看我一眼──追求卓越的孩子
    • 那麼年輕就步入婚姻,只因想逃離家人──「我不重要」的女兒
    • 因為我不乖,才會遇到這種事──二度受傷的孩子
    • 完全接受父母的安排,就是孝順?──不違抗的孩子
    • 她永遠都是那個等不到母愛的小女孩──不被期待到來的孩子
    • 他的懂事,卻成為對父母矛盾情緒的來源──感到羞恥的孩子
    • 沒被說出口的傷痛,成了「家庭禁忌」──對死亡焦慮的孩子
    • 孩子取代父母在家庭的功能──不得不強悍的孩子
    • 深陷「悲傷的生命腳本」,無法抽身──抱怨的孩子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