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是由一班熱衷於香港電影的內地資深影迷所編撰,他們以對港產片充滿不滅的熱情出發,追逐着香港光影成長的尾巴,從影迷的視角試圖整合自19世紀末至2012年香港電影百
年歷史的流轉。本書特別仿擬《史記》為體例,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共涵蓋六十多家電影公司,集二百位導演、影星與幕後影人的列傳。通過梳理影人的出身及電影公司的發展,歸納出一個個劃時代的香港電影神話。書中的光影印記除了帶着讀者追尋香港電影發展的脈絡回憶,更是研究香港電影的不二讀物。
特色/賣點
‧本書仿擬《史記》為體例,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共涵蓋六十多家電影公司,集二百位導演、影星與幕後影人的列傳。
‧通過梳理影人的出身及電影公司的時代發展,讓讀者更了解香港電影的陬展脈絡。
一句推薦語
一同追蹤香港電影的脈絡回憶,細尋光影裏激起千層的浪花,埋頭栽進香港電影的「夢」與「憶」!
年歷史的流轉。本書特別仿擬《史記》為體例,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共涵蓋六十多家電影公司,集二百位導演、影星與幕後影人的列傳。通過梳理影人的出身及電影公司的發展,歸納出一個個劃時代的香港電影神話。書中的光影印記除了帶着讀者追尋香港電影發展的脈絡回憶,更是研究香港電影的不二讀物。
特色/賣點
‧本書仿擬《史記》為體例,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共涵蓋六十多家電影公司,集二百位導演、影星與幕後影人的列傳。
‧通過梳理影人的出身及電影公司的時代發展,讓讀者更了解香港電影的陬展脈絡。
一句推薦語
一同追蹤香港電影的脈絡回憶,細尋光影裏激起千層的浪花,埋頭栽進香港電影的「夢」與「憶」!
- 序言
-
卷一 風雲本紀:開荒與南遷
-
誕生—香港早期電影的謎霧
-
院線—從戲院放映到資源交換
-
夭折—香港早期電影工業險毀一旦
-
紀錄—香港早期電影的重要片種
-
復甦—黎北海與《左慈戲曹操》
-
有聲—新類型電影時代
-
延展—上海影人第一次南遷
-
發展—來自多元化的題材
-
救國—香港抗日電影湧現
-
孤島—上海影人第二次南遷
-
淪陷—香港早期電影第二次停滯
-
內戰—上海影人第三次南遷
-
企業本紀
-
黎氏兄弟本紀:香港早期電影的開荒者(1912-1945)
-
永華:李祖永大手筆,曇花一現
-
-
世家
-
聯華:羅明佑毀約海外聯華
-
大觀:開創彩色闊銀幕身歷聲港片
-
鳳凰:盧根壯志未酬
-
全球、南粵:朱箕如、竺清賢與粵劇名伶聯手
-
-
影人列傳
-
關文清:香港早期電影先驅者
-
薛覺先、馬師曾:名伶爭雄—開創粵劇電影潮流
-
周璇、白光:歌女妖姬
-
-
書
-
影畫戲
-
禁拍粵語片風波
-
國防電影
-
粵劇電影
-
-
-
卷二 風雲本紀:左右陣營
-
● 組織篇
-
華南影聯的誕生
-
波折的「讀書會」
-
自由電影陣營形成
-
自由總會面世
-
-
● 審查篇
-
內地影片香港遭拒
-
台反共片接連被禁
-
-
● 政策篇
-
左派片進口、合拍與獨立公司模式
-
背靠祖國的雙南線
-
文革教條下的左派電影
-
銀都機構的「入台」對策
-
「自由影人」赴台
-
台灣協助的「愛國影片」
-
聯華院線的風波
-
困擾港星的政治聲明
-
內地影星兜兜轉轉入台
-
-
● 附:「左右逢源」的本土電影公司
-
● 尾聲
-
企業本紀
-
長鳳新/銀都:飛躍黃昏(1949- )
-
新華:張善琨聯動港台
-
-
世家
-
五十年代影業公司:香港電影集體創作制度的開創者
-
龍馬影片公司:朱石麟承費穆遺志
-
青鳥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夏夢製作三部曲
-
嘉民:中港合拍急先鋒
-
-
導演列傳
-
李萍倩:在娛樂中使觀眾上進
-
羅君雄:香港紀錄片代表
-
陳靜波:香港首位「百萬導演」
-
胡小峰:左派寫實電影名家
-
鳳凰三女將:任意之、陳娟娟、朱楓
-
張鑫炎:武俠片一代宗師
-
嚴浩:從《似水流年》到《滾滾紅塵》
-
-
影星列傳
-
鮑方:能導能演老戲骨
-
傅奇:長城硬小生
-
周聰:新聯、光藝雙線小生
-
石慧:革命情侶鬥羅湖
-
陳思思:俏公主
-
江漢:我來也!
-
朱虹:百萬女星
-
白茵:新聯花旦
-
鮑起靜:從「祥妹」到「貴姐」
-
方平:轉任幕後的明星監製
-
-
書
-
左派電影
-
自由總會
-
聯合公約
-
-
-
卷三 風雲本紀:粵語長片
-
粵語片市場、產量與明星
-
五十年代粵語片群像
-
六十年代粵語片風貌
-
從偵探片到「珍姐邦」
-
青春歌舞再行發熱
-
社會問題躍入銀幕
-
色情與肉彈登場
-
粵語片義拍盛舉
-
粵語片衰落
-
尾聲
-
企業本紀
-
中聯:理想年代(1952-1964)
-
光藝:開枝散葉(1955-1969)
-
-
世家
-
大成:關氏家族前仆後繼
-
嶺光:黃卓漢國粵南北和
-
仙鶴港聯:羅斌開創粵語新派武俠片
-
-
導演列傳
-
李晨風:文藝大導
-
吳回:熟手工匠
-
李鐵:平民導演
-
唐滌生:粵劇鬼才
-
珠璣:高產能者
-
陳烈品:清純武俠
-
陳文:人文編劇
-
秦劍:天才導演
-
龍剛:英雄本色
-
-
影星列傳
-
梁醒波:粵劇丑生王
-
胡鵬、關德興:黃飛鴻之父
-
張活游:忠厚小生
-
吳楚帆:華南影帝
-
黃曼梨:悲情聖手
-
任劍輝、白雪仙:神仙眷侶
-
曹達華、石堅:忠奸絕配
-
新馬師曾:諧劇伶王
-
張瑛:二百部片男主角
-
白燕:不屈賢妻
-
梅綺:人戲合一
-
紅線女:南國紅豆
-
紫羅蓮:名如花靚
-
胡楓:青春舞王
-
南紅:悲情玫瑰
-
嘉玲:美艷親王
-
謝賢:瀟灑四哥
-
丁瑩:工廠皇后
-
呂奇:小生轉導情色電影
-
八牡丹:粵語片半邊天
-
七公主:彩色青春
-
-
書
-
教化電影
-
性喜劇
-
天空小說
-
一片公司
-
七日鮮
-
雲吞麵導演
-
土法特效
-
紙紮道具
-
罐頭音樂
-
-
-
卷四 風雲本紀:南洋市場
-
早期開拓:獨立公司先行
-
反客為主:香港影片賣埠南洋
-
開拓空間:遠赴南洋取景
-
第三方言:廈潮分羹南洋
-
口味轉變:南洋市場受波動
-
黃金年代:東南亞追捧港產片
-
企業本紀
-
電懋/國泰:影壇烏托邦(1951-1971)
-
-
導演列傳
-
左几:粵語大導
-
易文:文藝聖手
-
王天林:大娛樂家
-
-
影星列傳
-
王萊:千面女星
-
李湄:潑辣花旦
-
葛蘭:曼波女郎
-
林翠:學生情人
-
尤敏:玉女明星
-
葉楓:長腿姐姐
-
白露明:電懋之花
-
丁皓:小情人
-
喬宏、張揚、陳厚、雷震:國泰四小生
-
-
書
-
廈語片
-
歌舞片
-
降頭片
-
-
-
卷五 風雲本紀:港台聯動
-
突飛猛進的台灣市場
-
邵氏、電懋的對台之路
-
「港資台片」與國聯大業
-
台灣的港產片政策
-
港產片大舉壓境
-
台灣電影在港的命運
-
從「熱錢」入港到八大片商
-
抵制港產片風波
-
企業本紀
-
邵氏:東方荷里活(1925- )
-
-
世家
-
國聯:李翰祥奔波兩岸三地
-
胡金銓:劍膽琴心
-
長弓:張徹打造陽剛武俠風
-
-
導演列傳
-
岳楓:資深大導
-
陶秦:洋場導演
-
程剛:爆裂大導
-
井上梅次、鄭昌和:日韓外援
-
楚原:玫瑰與劍
-
桂治洪:憤怒青年
-
劉家良:南拳大師
-
牟敦芾:變態導演
-
-
影星列傳
-
嚴俊:千面小生
-
李麗華:銀幕女王
-
井淼、谷峰:邵氏老薑
-
關山:國際影帝
-
林黛、樂蒂:絕代佳人
-
凌波:梁兄傳奇
-
岳華:文人俠客
-
王羽:獨臂大俠
-
陳觀泰:打不死的硬漢
-
井莉:把青春獻給邵氏
-
鄭佩佩:武俠皇后
-
狄龍、姜大衞:絕代雙生
-
何莉莉、李菁:鬥艷雙星
-
胡錦、恬妮:媚態佳人
-
邵音音、余莎莉:性感嬌娃
-
趙雷、劉永:皇帝小生
-
林青霞:東方不敗
-
傅聲、汪禹:功夫頑童
-
劉家輝:冷面武僧
-
惠英紅:打女影后
-
王祖賢:長腿花旦
-
金城武:花樣美男
-
舒淇:墮落天使
-
-
幕後列傳
-
王福齡:譜曲聖手
-
姜興隆、郭廷鴻:至尊神剪
-
賀蘭山、龔慕鐸:日籍攝影高手
-
倪匡:快手編劇
-
唐佳:打得漂亮
-
丁羽、焦姣:配音元老
-
-
書
-
闊銀幕電影
-
黃梅調電影
-
武俠功夫片
-
風月片
-
藝員訓練班
-
動作指導
-
聲音替身
-
威也
-
雙胞案
-
第四台
-
八大片商
-
-
-
卷六 風雲本紀:進軍海外
-
邵氏進軍海外立先鋒
-
嘉禾的西片運作模式
-
其他獨立公司範例
-
企業本紀
-
嘉禾本紀:風雲傳奇(1970- )
-
-
世家
-
四維影業公司:羅維懷璧跟風一生
-
協和:李小龍創業闖香江
-
許氏:諷刺喜劇開風氣之先
-
思遠:獨立製片典範,創新引領類型
-
協利:快手低成本製作
-
寶禾:洪金寶為力保嘉禾「外判制」的福星
-
威禾:成龍的「超級計劃」—炮製《胭脂扣》、《阮玲玉》
-
麥當雄製作:大張男盜女娼梟雄路線
-
二友:炮製新型溫情喜劇
-
大路製作公司:與日本聯手主打重口味
-
UFO:陳可辛聯合亞洲力量—我們製作
-
最佳拍檔:文雋、劉偉強再戰「古惑」江湖
-
大榮/影之傑:鄧光榮再戰江湖
-
-
導演列傳
-
唐書璇:再見中國
-
羅啟銳、張婉婷:夫妻拍檔
-
關錦鵬:男生女相
-
-
影星列傳
-
曾江、秦沛:老驥伏櫪
-
蕭芳芳:由童星到影后
-
張艾嘉:理想女性
-
梅艷芳:女人花謝
-
張曼玉:銀幕女神
-
鍾楚紅:永遠的紅豆
-
劉嘉玲:世紀烈女
-
葉童:低調影后
-
張學友:真我表演
-
吳君如:大笑姑婆
-
袁詠儀:梳「男仔頭」的玉女
-
-
幕後列傳
-
陳自強:金牌經理人
-
袁和平:天下第一武指
-
七小福:技藝精湛的雜技人
-
黃炳耀:天才編劇
-
黃岳泰、杜可風、鮑德熹:攝影三雄
-
張叔平、奚仲文、葉錦添:美術指導三驕
-
-
書
-
衞星公司
-
殭屍片
-
梟雄片
-
奇案片
-
紅褲子(仔)
-
X 家班
-
-
-
卷七 風雲本紀:浪潮十年
-
第一浪潮:香港電影新浪潮
-
第二浪潮:功夫喜劇浪潮
-
第三浪潮:英雄片浪潮
-
第四浪潮:「黃賭黑」浪潮
-
企業本紀
-
金公主/新藝城:十年神話(1980-1993)
-
德寶:三足鼎立(1984-1993)
-
-
世家
-
繽繽:葉志銘力撐新浪潮
-
珠城:有膽識才,開拓新題材
-
世紀:獨立製作的臨時先鋒
-
電影工作室:新一代開山怪
-
新里程:吳宇森讓子彈飛
-
銀獎:林嶺東「風雲」突變
-
永佳:時裝功夫喜劇誕生地
-
萬能:李修賢堅持警匪
-
好朋友:曾志偉、泰迪羅賓幾番起落繼續友禾
-
編導製作社:岑建勳力挺獨立製作
-
永高:羅傑承連番鬥無心戀戰
-
東方:黃百鳴構建明星賀歲片
-
高志森影業:在雅俗情趣之間走鋼線
-
-
導演列傳
-
許鞍華:千言萬語
-
方育平:新浪潮冷門大師
-
譚家明:美學導演
-
于仁泰:驚慄鬼才
-
黃志強:野獸導演
-
冼杞然:最擅長行政管理的「新浪潮導演」
-
方令正、羅卓瑤:前衛另類的夫妻編導
-
張之亮:兩奪金像最佳
-
-
影星列傳
-
許冠傑:鬼馬風流
-
張國榮:風華絕代
-
周潤發:由王入聖
-
鄭則仕:肥貓正傳
-
譚詠麟:不老歌王
-
楊紫瓊:「皇家師姐」揚威荷里活
-
林子祥:「中產階級」電影代言人
-
董驃、沈殿霞:小市民喜劇的「富貴」組合
-
梁家輝:香港情人
-
-
幕後列傳
-
程小東:百搭武指、唯美導演
-
黃霑:滄海一聲笑已渺
-
胡大為、麥子善、林安兒:奪命剪刀
-
-
書
-
賀歲片
-
午夜場
-
「打女」電影
-
「兩傻」喜劇
-
度橋/偷橋
-
暴力美學
-
「暴風」剪接
-
強姦口型
-
-
-
卷八 風雲本紀:九七前後的香港電影
-
「九七」前途下的香港電影
-
「六四」事件影響港產片市道
-
「九七」前香港與港產片的最後風雲
-
企業本紀
-
永盛/中國星:最後的霸主?
-
-
世家
-
藝能:金牌經理人張國忠轉戰出品製作
-
王晶創作室:B 級片工廠
-
正東:李連杰、崔寶珠重塑動作片熱潮
-
銀河映像:杜琪峯、韋家輝挑起港產片大旗
-
無限映畫:爾冬陞真心拍戲多元嘗試
-
天幕/映藝:劉德華永不言退,助力港產片
-
星輝/比高:周星馳超越自我
-
仝人製作社:陳嘉上經營「飛虎」與「小男人」
-
澤東:王家衛讓觀眾學會等待
-
影藝創庫:世紀末最後的「無厘頭」
-
-
導演列傳
-
陳果:香港製造
-
邱禮濤:「Cult」片之王
-
馬偉豪、馬楚成:類型片工匠
-
-
影星列傳
-
梁朝偉:電眼影帝
-
郭富城、黎明:歌影雙王
-
劉青雲:化平凡為神奇
-
任達華:亦正亦邪
-
邱淑貞、張敏:性感雙姝
-
黃秋生、吳鎮宇:影壇雙癲
-
吳孟達、林雪:黃金配角
-
鄭秀文:港女傳奇
-
-
書
-
賭片
-
無厘頭
-
賣片花
-
飛紙仔
-
茄哩啡
-
香港電影界反黑幫暴力大遊行
-
-
-
卷九 風雲本紀:合拍片
-
舊源頭—香港電影的頹敗
-
奠定期—合拍片的前世
-
新時代—合拍片大潮流
-
企業本紀
-
寰亞/英皇:「後九七」時代的娛樂帝國
-
-
世家
-
安樂/百老匯:江志強榮膺「亞洲最佳製片人」
-
美亞:垂直整合多媒體
-
星皓:文藝起家,3D 當道
-
-
導演列傳
-
陳木勝、林超賢:警匪片創作悍將
-
鄭保瑞、葉偉信:少壯派雙雄
-
李仁港:武俠第三代,孤獨一枝
-
麥兆輝、莊文強:從「鐵三角」到雙人舞
-
郭子健、彭浩翔:謝幕時代的幸與不幸
-
吳彥祖、馮德倫:美少年突圍
-
-
影星列傳
-
甄子丹:宇宙最強
-
古天樂:黑馬王子
-
張柏芝:多面夏娃
-
謝霆鋒:少年激鬥篇
-
張家輝:堅持「搏命」演出好戲
-
-
- 香港電影大事記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