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香港粵語片藝術論集

出版日期
2019/07/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57297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香港粵語片藝術論集》結集了香港電影研究者盧偉力從九十年代末以來,關於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電影藝術的研究文章,當中包括論文、筆記和影片賞析,亦是作者在電影方面的文字紀錄。本書談到多位粵語片時代的重要影人,如李鐵、盧敦、任劍輝、紅線女、關德興、新馬師曾、曹達華等,亦述說了香港粵語電影與當時的時代變局、社會變遷,甚至國際政治環境、意識型態的關係。

特色/賣點
研究文章深入研究多位五六十的重要影人,如李鐵、盧敦、任劍輝、紅線女、關德興、新馬師曾、鄧寄塵、曹達華,以及電影公司「新聯」、「中聯」,並以多部類型片,如社會寫實電影、文藝片、喜劇、戲曲、功夫片、武俠片等作分析,讓讀者深入了解粵語片黃金時代的藝術發展。

推廣文案
探尋五六十年代粵語片藝術發展的思潮

一句推薦語
深入了解五六十年代粵語片的黃金時代
  • 封面頁
  • 書名頁
  • 版權頁
  • 献给
  • 致谢
  • 文化香港叢書 總序
  • 自序 踏着前人足印走進粵語片的世界
    • 林年同「鏡游」
    • 倫理空間
    • 社群框架
  • 凡例
  • 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香港粵語電影文化史上的幾個現象
    • 前言
    • 幾個文化史現象
    • 粵語電影迅速崛起
    • 在民族危機中以電影救國
    • 動盪時代中的粵語電影
    • 粵語片高峰期的幾個現象
    • 結論:粵語片.港產片.香港電影
  • 時代的氣韻:說「中聯」的藝術構成
    • 前言
    • 「中聯」:文化生命共同體
    • 建構社群空間
    • 從《危樓春曉》到《海》
    • 以性格表演為時代造像
    • 以人為本的鏡頭佈局
    • 結論
  • 從盧敦的藝術實踐看香港「左派電影」
    • 前言
    • 時代青年.影劇運動
    • 「新聯」中的盧敦
    • 既隱藏又直接的政治
    • 盧敦的導演藝術
    • 悲憫鏡頭佈局
    • 結論
  • 從李鐵的代表作看五十年代粵語社會寫實電影的社群空間
    • 前言
    • 類型.類型電影.寫實主義
    • 社會.寫實電影.社群空間
    • 入群/離群.排斥/接納
    • 電影生產.社會寫實.鏡頭意識
    • 結論
  • 民風與世俗——五六十年代黃飛鴻系列粵語功夫片的文化想像
    • 前言
    • 黃飛鴻電影
    • 素材、類型、場域
    • 「黃飛鴻」文化想像
    • 黃飛鴻電影的神話構成
    • 結論
  • 五六十年代粵語文藝片對曹禺早期劇作的改編與演繹
    • 前言
    • 粵語文藝片的文化政治訊息
    • 曹禺電影現象
    • 曹禺早期創作的主題
    • 五六十年代粵語片的曹禺世界
    • 結論
  • 從童真傻趣到人性嘲諷——粵語片喜劇三題
    • 前言
    • 一、粵語喜劇片的誕生與發展概述
    • 二、《難兄難弟》與「兩傻」:香港生活喜劇兩個方向
    • 三、對社會變遷的喜劇回應——談《豪門夜宴》的題旨
  • 香港粵劇電影美學向度初探——論李鐵戲曲電影的情韻
    • 前言
    • 舞台的電影化——粵劇電影美學第一向度
    • 電影化的戲曲——粵劇電影美學第二向度
    • 《紫釵記》與《蝶影紅梨記》的電影語言
    • 中國戲曲電影美學探索
    • 化為生活.注入象徵
    • 離合引生.鏡動情韻
    • 結論
  • 真摯自然,以形寫神——說任劍輝的表演藝術
    • 前言
    • 戲迷想像的任劍輝
    • 多面的形象世界
    • 表演原則:人物重於行當
    • 表演美學:以形寫神
    • 結論
  • 風流才子與憨直少年:任劍輝的兩張臉
    • 前言
    • 任劍輝:身·相
    • 說任劍輝的表演
    • 任劍輝的兩張臉
    • 情態的圓方變化
    • 結論
  • 紅線女的電影表演藝術與銀幕形象
    • 研究進路
    • 時代的女兒
    • 三個階段
    • 走向藝術的自覺
    • 紅線女電影的表演藝術
    • 模仿體態.以形寫神
    • 規定情景.創造性格
    • 體驗內心.活在當下
    • 飽含情緒的特寫鏡頭,用眼睛表演
    • 紅線女表演的本色
    • 結論
  • 《如來神掌》藝術筆記
    • 前言
    • 《如來神掌》的戲劇框架
    • 《如來神掌》的符號系統
    • 釋《如來神掌》
    • 武功的等級編碼
    • 《如來神掌》的兩大主題
    • 武林承傳的正正邪邪
    • 《如來神掌》藝術手段賞析
    • 引人入勝的內在節奏
    • 戲劇趣味豐富
    • 「長離教主」的俠相塑造
    • 選角彰顯性格本色
    • 于素秋直覺內斂的演技
    • 《如來神掌》俠義的內涵
    • 漢魂龍劍中國心
    • 俠義舞動在無盡意境中
  • 附錄一:《如來神掌》資料
    • 劇情大要
    • 《如來神掌》的精句
    • 《如來神掌》攝製工作表
  • 附錄二:永遠的少年大俠:懷念香港電影演員曹達華
  • 附錄三:龍剛超前的「英雄本色」(影評)
  • 後記
  • 文章發表資料(年序)
  • 參考片目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