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源遠流長的亞洲文明古國日本學者展開印度三千年的歷史畫卷
◎對印度的文明及歷史源流罕有的整理,為印度向世界講述文明古國的故事。
◎影響了日本與中國幾代學人的學術珍品。深受國學大師王國維、章太炎推崇的文明史佳作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先民創造了富含哲理的思想文化,向世界輸出了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同時以悠久的歷史和種姓制度聞名於世。本書是日本佛教學者常盤大定最重要的學術作品之一,以印度文學、宗教、哲學、社會制度的發展為主線,講述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400年印度文明的發展過程,展現了古印度光輝燦爛的文明盛景及其衰落的過程。
◎對印度的文明及歷史源流罕有的整理,為印度向世界講述文明古國的故事。
◎影響了日本與中國幾代學人的學術珍品。深受國學大師王國維、章太炎推崇的文明史佳作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先民創造了富含哲理的思想文化,向世界輸出了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同時以悠久的歷史和種姓制度聞名於世。本書是日本佛教學者常盤大定最重要的學術作品之一,以印度文學、宗教、哲學、社會制度的發展為主線,講述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400年印度文明的發展過程,展現了古印度光輝燦爛的文明盛景及其衰落的過程。
-
緒論:印度文明概述
-
第1節 印度文明的特色
-
第2節 印度文學概況
-
第3節 印度文學的缺點
-
第4節 印度研究的影響
-
第5節 印度見聞錄
-
第6節 近代印度研究簡史
-
第7節 佛典漢譯簡史
-
第8節 印度的紀元
-
第9節 印度文明的五個時代
-
-
第1編 吠陀時代:雅利安人的宗教起源和征服
-
第1章 概 述
-
第2章 雅利安人和當時的文學
-
第3章 吠陀時代的宗教
-
第1節 天上的神
-
第2節 空中的神
-
第3節 下界的神
-
第4節 其他神
-
第5節 對待神的態度
-
第6節 懷疑思想的起源
-
第7節 古仙人
-
-
第4章 社會生活
-
第1節 種姓未分
-
第2節 女 子
-
第3節 結 婚
-
第4節 死 者
-
-
第5章 社會概述
-
第1節 農 業
-
第2節 畜 牧
-
第3節 貿易和交通
-
第4節 家 畜
-
第5節 工 藝
-
第6節 軍 事
-
-
-
第2編 梵書時代:經典文學的創作和種姓制度的誕生
-
第6章 概 述
-
第7章 當時的疆域
-
第8章 當時的文學
-
第1節 四吠陀的集錄
-
第2節 梵 書
-
第3節 森林書、奧義書
-
-
第9章 梵書概述
-
第1節 儀 式
-
第2節 神 話
-
-
第10章 奧義書概述
-
第1節 宇宙精神論
-
第2節 創造論
-
第3節 輪迴論
-
第4節 解脫論
-
第5節 奧義書的起源
-
第6節 吠陀、梵書和奧義書出現的地理位置的區別及出現時間的先後
-
-
第11章 摩訶婆羅多
-
第1節 俱盧、般闍羅兩族
-
第2節 故事梗概
-
第3節 結局以及完成年代
-
-
第12章 羅摩衍那
-
第1節 故事梗概
-
第2節 羅摩王子和悉多公主
-
第3節 《羅摩衍那》的完成年代及其與《摩訶婆羅多》的比較
-
-
第13章 日月王統
-
第14章 社 會
-
第1節 種 姓
-
第2節 其 他
-
-
-
第3編 教派學派興起:全印時代的到來
-
第15章 教派學派興起時代概述
-
第16章 雅利安人擴張概述
-
第17章 摩揭陀王朝
-
第18章 當時的文學
-
第1節 經 典
-
第2節 教派學派一覽
-
第3節 第一類:吠陀六分支
-
第4節 第二類:六派哲學
-
第5節 第三類:佛教和耆那教
-
第6節 從正統思想來看各種教派
-
-
第19章 吠陀、梵書和經典的比較
-
第20章 《法經》概述
-
第1節 種 姓
-
第2節 行 政
-
第3節 法 律
-
-
第21章 《家經》概述
-
第1節 印度人一生的四個時期
-
第2節 家居期的生活
-
-
第22章 《補經》概述
-
第23章 六派哲學
-
第1節 數論學派
-
第2節 瑜伽派
-
第3節 正理派
-
第4節 勝論派
-
第5節 彌曼差派
-
第6節 吠檀多派
-
第7節 哲學是宗教的一門學科
-
-
第24章 六派以外的教派學派
-
第1節 六十二見
-
第2節 六師外道
-
第3節 順世外道
-
第4節 耆那教
-
-
第25章 佛 教
-
第1節 佛陀成名的年代
-
第2節 佛陀略傳
-
第3節 佛教的特色
-
第4節 佛說的概況
-
-
-
附記 黑暗時代來臨前的印度
-
第26章 第四時代:佛教時代概況
-
第27章 第五時代:婆羅門教復興時代概況
-
- 專有名詞英漢對照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