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政體與身體:蘇維埃的革命與身體,1928-1937
以身體做為線索來討論革命的歷史,不但會牽涉到歷史的「應然」與「實然」辯稱,也會將討論的焦點從舊有的政權更迭與階級鬥爭,轉移到人的處境與身體的遭遇。這個焦點的轉移不會改寫一場革命的全部歷史,卻能讓我們以新的,更貼近「人」的角度來觀看歷史的發展,體認客觀現實如何限制或激發人的欲想與抗拒,使歷史產生預期與未預期的結果。立基於這個認識,本書將以身體做為向度來考察中國的蘇維埃革命,同時以蘇維埃革命來審視身體的發展。選擇蘇維埃革命做為討論中國身體的窗口,作者要顯示的不只是身體的實然發展,還有身體受到的應然要求與矛盾對待。這個以善意為出發,以人的解放為目的的革命,將證示善意與恣意是如何處在一線之隔。毛澤東的名言,「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那樣溫良恭儉讓」,是研究中國革命的人不能忘記的說法。但在承認革命是一個暴力的過程時,我們更在乎的是,它對芸芸眾生的政治領導和身體干預究竟對革命產生甚麼內在消磨?這種領導和干預如何型塑我們知道的蘇維埃政權與蘇維埃革命?這本書將在發生學的條件上,給予蘇維埃政體和身體一個特定描寫。
- 自序
-
第一章 脈絡化的身體歷史
-
革命與身體
-
流動的歷史
-
蘇維埃身體
-
-
第二章 蘇維埃的政體與身體
-
蘇維埃的誕生
-
政體與身體
-
階級化的身體
-
-
第三章 身體領導權與蘇維埃身體的建構
-
宏觀的身體歷史
-
政權與身體領導權
-
童子軍、三青團、官方身體
-
少先隊、兒童團、革命的身體
-
普世的陰影
-
-
第四章 動員的政治經濟學
-
無所不在的動員
-
土地革命與動員
-
動員的技藝
-
善意的難題
-
-
第五章 「到前線去」與「到紅軍去」
-
武裝與操練
-
鋤頭與槍械的選擇
-
優待與歡送的政治
-
逃跑與歸隊
-
-
第六章 婦女、兒童與勞動者的身體
-
片面的解放
-
娜拉的出路
-
過度政治的身體
-
勞動的政治義務
-
-
第七章 「時刻準備著」─革命時期的中國身體
-
訓政與訓政之外
-
蘇維埃的道路
-
- 參考文獻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