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天主任用的佛教徒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651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是時候了,打開窗,讓聖神的風吹進來吧。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東均一國際教育實驗中學董事長)

宗教交談只說給準備好的、有信仰的人聽,無須爭辯,不必勉強。
宗教,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不同的宗教以不同的方式打開心靈地圖,帶你去遊歷豐富的心靈世界。
而宗教交談,就是和不同信仰者分享彼此體會到的心靈世界,
因為交流,而擴大對世界的認識;
因為交流,或許就在某個瞬間,你將以嶄新的視野重獲新生。
‧封面畫作〈比西里岸之夢Pisilian17-17〉(2017年,油彩/畫布170×270cm)
由著名藝術家江賢二授權。

陳世賢:
我是誰?我是一名佛教徒,在天主教醫院擔任執行長長達十年,白天讀〈天主經〉,晚上念〈大悲咒〉,二十年的宗教交談經驗,我與其他宗教信徒一起經驗了許多神秘奇蹟。
神秘呼喚我、引導我,逐漸發現自我,我慢慢地理解到我的「天命」──種種奇妙的安排,就是要我去做「宗教交談」。

因宗教所引起的流血衝突年年發生,是造成人心惶惶的不定時炸彈,但是許多人仍不知警醒。如果宗教沒有和平,世界不可能和平!
宗教交談重要嗎?可不可以拿香拜拜?可不可以拜祖先?拜過的供品能不能吃?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如何相處?能談些什麼?有沒有禁忌?如何避免衝突?不同信仰可不可以結婚?婚後如何生活?從生到死,與宗教相關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馬天賜神父曾說:「宗教交談是什麼?是傳什麼好消息嗎?不是。是瞭解你周圍的每一個人在你生命中的意義,你對他們都有一個特別的責任,要幫助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得到的幸福有這麼大。由愛來推動,讓所有的人都能分享這個愛。」
宗教交談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幸好我們還有佛陀、有耶穌、有經典、有信仰,還有無數精彩的人物千百年以來示範了信仰的真意,帶給我們信心。
陳世賢嘗試從《法華經》的架構,以親身經歷的所見所聞,去探究宗教交談在人間的種種可能,或許也可以替不同意識形態的衝突提供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可能。希望本書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禁得起考驗。更希望,大家都可以因為宗教交談,找到屬於自己的神恩,獲致更大的幸福。
《法華經》人稱經中之王,在佛法流布的紀錄上,《法華經》是佛陀生命晚期最後八年的說法內容。在歷史考證上,《法華經》出現在公元前後,是小乘佛教進入大乘佛教的重要關鍵,從強調個人修持、離苦得樂的「阿羅漢」層次,擴展到幫助世界解脫的「菩薩」境界,直到覺悟成「佛」。
全書二十八品,佛陀鼓勵不同層次的修行人,讚嘆不同世界的覺悟者,不斷破除許多既定概念:無論學識高低、性別差異、年齡資歷、善惡好壞、甚至時間與空間等限制,「超越」的發展出「與神對話」、「與神同在」的覺悟境界,最後匯流成法花盛開的美好天堂。
著名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即是其中一篇,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三種化身尋聲救苦,恰恰呼應了宗教交談的開始,是從「聆聽」開始,是友誼、是服務,正是菩薩的慈悲本懷。
換言之,對於佛教徒來說,宗教交談是大乘佛法的具體實踐。對於不同宗教信徒而言,宗教交談可以擴大自己信仰的深度與廣度。
  • 封面
  • 書名頁
  • 推薦序 打開窗,讓風吹進來(嚴長壽)
  • 前言 我是無名小卒!你是誰?
  • 虛擬實境讀法華
  • 序品第一
    • 一名佛教徒在梵蒂岡的夢幻旅程
  • 方便品第二
    • 聖神的風吹向何方
  • 譬喻品第三
    • 醫院CEO的導演功課
  • 信解品第四
    • 去掉「佛」,就覺悟了
  • 藥草喻品第五
    • 不只是醫院,也不只是農夫
  • 授記品第六
    • 五十年修來的一場宗教交談
  • 化城喻品第七
    • 在南韓所舉行的「和平特別諮詢會議」
  •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 被遺忘的時光,在愛爾蘭
    • 附文 天主給「散者人」的一個希望
  •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 宗教人深刻的靈性交流——懷念維生先生
  • 法師品第十
    • 祖先洗禮與超薦拔度
    • 附文 今天的台灣絕對不是一九七六年的台灣(杜維浩處長演講稿)
  • 見寶塔品第十一
    • 博士級的宗教交談
  •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 兩個女人合力在做美麗的事
  • 勸持品第十三
    • 聖婚祝福與純愛運動
  • 安樂行品第十四
    • 台東泰源部落營造經驗
  •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 人與人及神與神之間
  • 如來壽命品第十六
    • 六祖點了哪顆心
  •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 一次讀懂《金剛經》
  •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 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第一次基督宗教與道教民間信仰的對話
  •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 芳療是一場美麗的修行
  •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 天主教的常不輕菩薩——馬天賜神父
  •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 要改變的不是制度
  • 囑累品第二十二
    • 我是人,我追求幸福
  •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 「真愛人、全犧牲、常喜樂」的松喬神父
    • 附文 若瑟醫院的老爹——松喬神父
  •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 「台灣歡樂頌」計畫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攜手開拓扶貧新路
  •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 我在伊斯坦堡所看到的葛蘭運動
  •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 看不見的台東
  •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花房瑪麗亞
  • 後序
  • 圖片來源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