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你不是老,是不會走路!
正確走路是預防腦中風、失智症、骨折,
強健血管、肌肉、骨骼最有效的日常運動!
日本復健醫療先鋒醫師安保雅博、中山恭秀,
近30年來診斷超過10萬人的結論──
每天好好走路,老後就不會臥床不起!
現代社會少子、高齡化,高齡者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生活有障礙的人越來越多。
高齡者最常問:「怎麼做才不會臥床不起?」、「怎麼樣才能常保健康?」、「吃什麼才能延年益壽?」、「想要無病無痛的離開?」答案都在本書裡。
日本復健醫療先鋒醫師安保雅博、中山恭秀於《好好走路不會老》一書提供多年的醫療經驗,教導讀者如何預防老後臥床不起,提醒大家:為了健康一定要每天走路。也藉由物理治療師豐富的臨床案例、清晰易懂的彩色圖解,解析簡單的伸展、微肌力訓練運動,以激勵讀者正確走路、強筋健骨,永保健康活力。
走路當運動,一生好健康!
◎重要的不是走了多少步,是走路的內容!
只要把走路當運動,持之以恆,不用特別做其他運動,血管、骨骼、肌肉都能日漸強健。重點如下:
‧步幅加大1公分
‧腳跟先著地
‧腳離地時用腳尖將身體向前推
‧手肘向後拉
◎一旦「走路」成習慣後,可以開始做「肌肉訓練」,延緩「支撐身體的肌肉」的衰退。
請參考第4章〈打造能持續健康走路的身體〉進行「股四頭肌」、「腿後腱」、「小腿三頭肌」、「背肌」的17個微肌力訓練,躺著、坐者、站著、趴著都行,只要適量鍛鍊這四個肌肉,就能每天健康走路。
本書特色:身心全方位的鍛鍊秘訣
走對路,一身輕!
‧走路運動前,建議大家適量做肩膀、體幹、大腿、頸部的14個伸展性熱身操。
透過伸展進行有效的步行時,效果會加倍顯著。
‧一日三餐攝取富含蛋白質、可增加肌肉量的食物。
‧利用拐杖提高穩定度。
‧高齡者請多用銀髮推車積極外出。
‧強力推薦水中步行。
‧提高「應變壓力反應」的能力。
‧良好的睡眠品質。
走路運動習慣養成心法
‧其實,真的一點點就好!
電視進廣告時,可以稍微伸展一下膝蓋,
在等待微波爐的空檔裡,稍微踮一下腳跟……。
‧運動有個最重要、影響深遠的關鍵,那就是「增加次數」。
即便做一次的負擔不是很大也沒關係,
重要的是盡量提高做的次數。
熱誠推薦
侯鐘堡原力復健科院長
范政弘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陳相宏復健專科醫師
蔡佳芬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
鄭雲龍脊椎保健達人
正確走路是預防腦中風、失智症、骨折,
強健血管、肌肉、骨骼最有效的日常運動!
日本復健醫療先鋒醫師安保雅博、中山恭秀,
近30年來診斷超過10萬人的結論──
每天好好走路,老後就不會臥床不起!
現代社會少子、高齡化,高齡者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生活有障礙的人越來越多。
高齡者最常問:「怎麼做才不會臥床不起?」、「怎麼樣才能常保健康?」、「吃什麼才能延年益壽?」、「想要無病無痛的離開?」答案都在本書裡。
日本復健醫療先鋒醫師安保雅博、中山恭秀於《好好走路不會老》一書提供多年的醫療經驗,教導讀者如何預防老後臥床不起,提醒大家:為了健康一定要每天走路。也藉由物理治療師豐富的臨床案例、清晰易懂的彩色圖解,解析簡單的伸展、微肌力訓練運動,以激勵讀者正確走路、強筋健骨,永保健康活力。
走路當運動,一生好健康!
◎重要的不是走了多少步,是走路的內容!
只要把走路當運動,持之以恆,不用特別做其他運動,血管、骨骼、肌肉都能日漸強健。重點如下:
‧步幅加大1公分
‧腳跟先著地
‧腳離地時用腳尖將身體向前推
‧手肘向後拉
◎一旦「走路」成習慣後,可以開始做「肌肉訓練」,延緩「支撐身體的肌肉」的衰退。
請參考第4章〈打造能持續健康走路的身體〉進行「股四頭肌」、「腿後腱」、「小腿三頭肌」、「背肌」的17個微肌力訓練,躺著、坐者、站著、趴著都行,只要適量鍛鍊這四個肌肉,就能每天健康走路。
本書特色:身心全方位的鍛鍊秘訣
走對路,一身輕!
‧走路運動前,建議大家適量做肩膀、體幹、大腿、頸部的14個伸展性熱身操。
透過伸展進行有效的步行時,效果會加倍顯著。
‧一日三餐攝取富含蛋白質、可增加肌肉量的食物。
‧利用拐杖提高穩定度。
‧高齡者請多用銀髮推車積極外出。
‧強力推薦水中步行。
‧提高「應變壓力反應」的能力。
‧良好的睡眠品質。
走路運動習慣養成心法
‧其實,真的一點點就好!
電視進廣告時,可以稍微伸展一下膝蓋,
在等待微波爐的空檔裡,稍微踮一下腳跟……。
‧運動有個最重要、影響深遠的關鍵,那就是「增加次數」。
即便做一次的負擔不是很大也沒關係,
重要的是盡量提高做的次數。
熱誠推薦
侯鐘堡原力復健科院長
范政弘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陳相宏復健專科醫師
蔡佳芬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
鄭雲龍脊椎保健達人
- 前言 安保雅博
-
第1章 預防會造成臥床不起的三大主因
-
不需要看護,想無病無痛的離開
-
如何預防臥床不起-最受高齡者歡迎的演講主題
-
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竟相差十年左右
-
-
臥床不起的首要原因其實是「腦中風」
-
腦中風占「需要看護程度五」的三成
-
腦中風死亡率不高,但是有後遺症
-
-
不僅腦中風,失智症也是血管疾病
-
加重劣化血管負擔所帶來的傷害
-
血管性失智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
-
八十歲的人血管依然年輕的原因
-
-
「運動」才是解決臥床不起的特效藥
-
修正造成腦中風的危險因子
-
預防造成臥床不起的第三名原因-骨折、跌倒
-
停止肌肉的衰老及關節疾病
-
-
不需要激烈的運動,「走路」最好
-
持續運動非常重要
-
「二十到四十分鐘的健走運動」能降低死亡率
-
有氧運動強健心肺功能
-
-
只要持續走路,就可以維持能一直走下去的身體狀況
-
住院患者的「廢用性症候群」
-
即使需要看護也要走路
-
-
-
第2章 起步走,即使是一步也好
-
要有「一兩步也好,多活動」的想法
-
減少在家裡不動的時間
-
上廁所時「順便」也走去廚房
-
-
目標一千步,就會遠離臥床不起
-
調查五千名高齡者的「中之條研究」
-
來回住家附近的便利商店,確保走路步數
-
每週至少一次前往里民活動中心
-
-
「外出」的重要性
-
「拓展生活圈」也是復健的目標
-
與社會多接觸能讓人活力充沛
-
-
「一萬步」不是絕對
-
沒有根據的數字
-
依據不同季節改變步數
-
兩三天走一次也可以
-
-
走路速度和步幅的關聯性
-
「走得快的人很長壽」是事實,但是......
-
步幅拉大,速度也會加快
-
「動作量」的基本縱橫軸線
-
-
首先打造「能輕鬆走下去」的路線
-
別讓過馬路或上下坡成為不想外出的理由
-
在公園聽著音樂健走
-
享受走進陌生街道的樂趣
-
-
-
第3章 能夠強健血管、肌肉、骨骼的走法
-
這樣走五百步就能有三千步的效果
-
將移動時間變成運動時間
-
步輻加大一公分
-
腳跟先著地
-
腳離地時用腳尖將身體向前推
-
手肘向後拉
-
-
「上下樓梯」是鍛鍊身體的好機會
-
爬樓梯有益心肺功能
-
下樓有益於「伸展膝蓋的肌肉」
-
扶手可以協助減輕部分體重
-
-
愈是「不方便」愈是「麻煩」,才有機會運動
-
無障礙空間的陷阱
-
提米一次不要超過五公斤,減成兩公斤、多提幾次更好
-
不要搭乘手扶梯或電梯
-
-
一雙鞋、一套運動衣的功用
-
現在的健走鞋性能優異
-
一定要記得帶水
-
-
用護具解決「膝蓋很痛不想走路」的問題
-
膝蓋本來就是不穩定、很容易累積壓力的部位
-
增強固定力就不會痛
-
使用一般護具就可以
-
-
拐杖可以協助穩定
-
拐杖主要有三種
-
如果怕跌倒,可以一直使用拐杖
-
-
多用銀髮推車積極外出
-
方便暫坐、放東西的推車
-
推車的穩定性比拐杖高
-
在家裡練習重獲步行平衡感
-
可以考慮不再使用銀髮推車
-
-
極力推薦水中步行
-
不游泳光走路也能全身運動
-
藉由浮力輕鬆抬腳,透過水壓促進血液循環
-
-
擴展關節「可動區」的簡單伸展
-
關節可動區變窄,會改變步行姿態?
-
肩膀的伸展
-
體幹的伸展
-
大腿的伸展
-
頸部的伸展
-
小腿的伸展
-
-
-
第4章 打造能持續健康走路的身體
-
「走路」成習慣後,可以開始培養「肌肉訓練」的習慣
-
不要讓「支撐身體的肌肉」衰老
-
讓人能持續健康走路的四個肌肉
-
-
強化「股四頭肌」的微肌力訓練
-
大腿前側、伸直膝蓋的肌肉
-
-
強化「腿後腱」的微肌力訓練
-
大腿內側踩剎車的肌肉
-
-
強化「小腿三頭肌」的微肌力訓練
-
小腿下壓腳尖的肌肉
-
-
強化「背肌」的微肌力訓練
-
保持背部直挺的肌肉
-
坐著時盡量不要靠椅背
-
-
幾歲開始都不遲,只要兩個月就能確實產生改變
-
身體一定會給我們回饋
-
不用太努力,持續最重要
-
覺得「躺著運動」不夠了,你就贏了
-
確實感覺到「肌肉開始連動了」
-
-
-
第5章 七十來歲就倒下的人、九十來歲還很健朗的人
-
長命百歲的秘訣是「肉」
-
長肌肉,蛋白質非常重要
-
肉是非常優良的食材,能夠有效提供營養
-
將一部分的米換成大麥
-
-
壓力是血管的大敵
-
壓力大的人容易早死?
-
提高「應變壓力反應」的能力
-
-
睡眠「品質」比時間長短更重要
-
睡覺也需要體力
-
和活動時間一樣,睡眠時間也要足夠
-
午睡時間太久、缺乏運動,晚上睡眠品質不佳
-
-
「不管幾歲看起來都很年輕」的人的共同點
-
讓人覺得「好年輕啊」的患者
-
請每天都要走路!
-
-
- 結語 中山恭秀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