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到中國投資一定要知道的 外匯與融資法律法規 資訊!
本書共分成七大章節185個專欄主題,除強調外匯與融資法律法規外,還在擔保、抵押、訴訟、結匯,甚至是債權回收、勞動人事管理等方面,總結富蘭德林十年來為外商提供涉外法律服務的經驗。最特別的是,本書在一開始便以兩大章節的篇幅,深入介紹中國官方體系與法律體系,畢竟在中國現行法律制度中,官方仍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先了解中國官方部門的運作,才能充分掌握中國法律的真義。
本書採工具書編排方式,讀者可以先將要查詢的法律問題定義並分類,再依不同篇名進行細部主題查詢,或是透過富蘭德林官網 http://www.mychinabusiness.com/reader/reader.aspx,以關鍵字進行全文檢索,也能很快找到與關鍵字有關的專欄及相關內容位於哪些章節片段中。
本書共分成七大章節185個專欄主題,除強調外匯與融資法律法規外,還在擔保、抵押、訴訟、結匯,甚至是債權回收、勞動人事管理等方面,總結富蘭德林十年來為外商提供涉外法律服務的經驗。最特別的是,本書在一開始便以兩大章節的篇幅,深入介紹中國官方體系與法律體系,畢竟在中國現行法律制度中,官方仍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先了解中國官方部門的運作,才能充分掌握中國法律的真義。
本書採工具書編排方式,讀者可以先將要查詢的法律問題定義並分類,再依不同篇名進行細部主題查詢,或是透過富蘭德林官網 http://www.mychinabusiness.com/reader/reader.aspx,以關鍵字進行全文檢索,也能很快找到與關鍵字有關的專欄及相關內容位於哪些章節片段中。
- 導讀
- 讀者服務
-
第一篇 中國官方體系及與外資銀行密切相關的中國政府部門
-
第一章 中國官方體系介紹
-
【1】 中國行政區域劃分介紹
-
【2】 中國國家主席、總書記和總理職權介紹
-
【3】 公檢法、司法局所構成的中國政法體系
-
【4】 公安和武裝警察的區別
-
-
第二章 與外資銀行密切相關的政府部門介紹
-
【5】 外資銀行在中國經營涉及的主管部門
-
【6】 銀監會與金融辦公室是什麼關係?
-
【7】 中國銀監會、保監會及證監會的性質
-
-
第三章 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代表處、分行、子行的手續及涉及的部門
-
【8】 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子行和分行的差異分析
-
【9】 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代表處、分行、合資銀行、子行的審批流程介紹
-
【10】 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經營性機構的注意事項
-
【11】 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代表處的注意事項
-
【12】 律師與會計師在外資銀行設立過程中可協助的事項
-
【13】 外資銀行每年度須接受哪些監管事項
-
【14】 中國銀監會和各地銀監局在外資銀行設立過程中的職能劃分
-
【15】 外資銀行高管人員任職資格規定
-
-
-
第二篇 中國法律體系及與外資銀行密切相關的法律介紹
-
第一章 中國法律體系介紹
-
【16】 中國法律體系介紹(中國各類法律法規制定、效力、差異分析、法律適用)(上)
-
【17】 中國法律體系介紹(中國各類法律法規制定、效力、差異分析、法律適用)(下)
-
【18】 中國憲法介紹
-
【19】 法、條例、規定、辦法、細則、通知、令、決定等法律規範的效力分析
-
【20】 司法解釋在中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分析
-
-
第二章 銀行監管法律規範介紹
-
【21】 中國銀行監管法律規範介紹─資本約束制度
-
【22】 中國銀行監管法律規範介紹─治理與內部控制
-
【23】 中國銀行監管法律規範介紹─業務管理規定
-
【24】 中國銀行監管法律規範介紹─風險管理
-
【25】 中國銀行監管法律規範介紹─風險評級與預警機制
-
-
第三章 與外資銀行密切相關的法律介紹
-
【26】 外資銀行在中國可從事的業務介紹及其所涉及的主要法律
-
【27】 中國反洗錢法介紹及外資銀行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
-
-
-
第三篇 銀行授信業務所涉及的中國擔保規定與實務
-
第一章 總綱
-
【28】 中國擔保法規定的擔保方式介紹
-
【29】 抵押和質押的差異分析
-
【30】 外資銀行如何應對物權法實施後對融資擔保的影響
-
【31】 物權法關於抵押權設立的規定及銀行風險防範
-
【32】 物權法關於質權設立的規定及銀行風險防範
-
【33】 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的區別及銀行風險防範
-
【34】 實現擔保權可能遇到哪些限制及銀行風險防範
-
-
第二章 不動產抵押法律與實務
-
【35】 中國土地使用權定義及分類
-
【36】 不動產抵押權的設定及效力分析
-
【37】 不動產不能設定抵押的情形分析
-
【38】 外資銀行接受不動產抵押時的審查重點
-
【39】 外資銀行接受個人房產抵押的審查重點
-
【40】 外資銀行如何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所涉及的中國官方部門介紹)
-
【41】 外資銀行如何行使不動產抵押權
-
【42】 劃撥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操作實務
-
【43】 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操作實務
-
【44】 在建工程抵押的操作實務
-
【45】 預售商品房抵押的操作實務
-
-
第三章 動產抵押法律與實務
-
【46】 銀行接受機器設備抵押時應注意的事項
-
【47】 機器設備辦理抵押的操作實務
-
【48】 海關監管貨物設定抵押的注意事項
-
【49】 進口免稅設備抵押貸款的操作實務
-
【50】 機器設備設定抵押後實現抵押權法律分析
-
【51】 銀行接受機動車抵押應注意的事項分析
-
【52】 外資銀行辦理動產擔保所涉及的中國官方部門介紹
-
-
第四章 動產質押法律與實務
-
【53】 存貨質押的操作實務
-
【54】 存貨質押辦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
【55】 存貨質押和倉單質押的區別分析
-
【56】 對被質押存貨的監管方式介紹
-
-
第五章 權利質押法律與實務
-
【57】 中國票據種類介紹
-
【58】 外資銀行接受票據質押應注意的事項
-
【59】 票據質押生效的法律分析
-
【60】 票據質押時實現質權的法律分析
-
【61】 在中國可以用於質押的股權種類介紹
-
【62】 辦理股權質押的操作實務
-
【63】 股權質押生效的法律分析
-
【64】 銀行接受有限公司股權質押實現質權的法律分析
-
【65】 判斷應收帳款能否質押的法律重點分析
-
【66】 應收帳款質押時實現質權法律分析
-
【67】 應收帳款質押和保理的差異分析
-
【68】 利用專利權向銀行質押融資的法律重點
-
【69】 利用商標權向銀行質押融資的法律重點
-
【70】 企業與個人的定存如何辦理質押
-
【71】 利用倉單向銀行質押融資的法律重點
-
【72】 銀行接受倉單質押時應注意的事項
-
【73】 倉單質押實現質權法律分析
-
【74】 外資銀行辦理權利質押所涉及的中國官方部門介紹
-
-
第六章 幾種特殊擔保形式的處理
-
【75】 最高額抵(質)押與普通抵(質)押的差異分析
-
【76】 混合擔保的分類和責任承擔分析
-
【77】 物保無效或未成立時保證人的保證責任範圍
-
【78】 外資銀行用混合擔保放貸時的注意事項
-
【79】 外資銀行用二次抵押放貸的注意事項
-
【80】 外資銀行利用重複抵押放貸的法律風險分析
-
【81】 外資銀行利用浮動擔保放貸的注意事項
-
-
-
第四篇 以中國法律為準據法準備銀行授信業務文件的重點及注意事項
-
第一章 以中國法律為準據法簽署借貸合同的注意事項
-
【82】 中國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分類
-
【83】 外資銀行放貸對象分析
-
【84】 作為借款人的企業法人、事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差異分析
-
【85】 中國法律對企業貸款的用途限制
-
【86】 港澳台居民及外國自然人在中國貸款的法律分析
-
【87】 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從事存貸款業務的利率規定
-
【88】 民事行為能力對借貸合同效力的影響
-
【89】 如何通過審查營業執照與批准證書確定借款人主體資格
-
【90】 銀行簽署借貸合同前應審查的章程重點及注意事項
-
【91】 銀行簽署借貸合同前審查決議性文件的重點及注意事項
-
【92】 何謂貸款卡及其申領、使用注意事項
-
【93】 銀行提供個人貸款前應審查哪些資料
-
【94】 銀行借貸合同的主要條款及其注意事項
-
【95】 銀行借貸合同成立與生效要件分析
-
【96】 銀行借貸合同被認定為格式合同有何不利
-
【97】 銀行借貸合同被判無效和部分無效的幾種情形分析
-
【98】 銀行應如何處理效力待定合同
-
【99】 銀行應如何處理可撤銷合同
-
-
第二章 以中國法律為準據法簽署擔保合同的注意事項
-
【100】 哪些人不能為他人債務擔保
-
【101】 銀行接受企業為股東擔保應注意事項
-
【102】 銀行接受上市公司為他人擔保應注意事項
-
【103】 哪些情況下擔保不能對抗第三人
-
【104】 銀行簽署擔保合同應注意事項
-
【105】 保證合同未成立導致保證人免責的情形分析
-
【106】 保證違反禁止性規定導致保證人免責的情形分析
-
【107】 保證期間屆滿導致保證人免責的情形分析
-
【108】 保證人可主張免責的其他情形分析
-
【109】 實務中導致抵押無效的情形分析
-
【110】 實務中導致質押無效的情形分析
-
-
第三章 管轄地及訴訟和仲裁的約定
-
【111】 中國法院體系及民事訴訟管轄制度介紹
-
【112】 銀行業務糾紛所涉及的法院管轄地分析(上)
-
【113】 銀行業務糾紛所涉及的法院管轄地分析(下)
-
【114】 中國仲裁制度介紹
-
【115】 訴訟與仲裁的比較分析
-
-
-
第五篇 外資銀行如何在中國外匯管理框架下從事有關涉外業務
-
第一章 中國外匯操作實務
-
【116】 何謂外匯指定銀行
-
【117】 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所涉及的外匯業務介紹
-
【118】 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外匯核銷實務
-
【119】 經常項目下企業有關服務貿易的付匯實務
-
【120】 非居民個人如何辦理結匯手續
-
【121】 非居民個人攜帶外幣現鈔出入境所須注意重點
-
【122】 外商投資企業人民幣利潤再投資外匯管理
-
【123】 外商投資企業中外方之間轉股外匯實務
-
【124】 清算和減資外匯匯出實務
-
【125】 「限外令」下非居民購房結匯以及購房款購匯匯出實務
-
【126】 通過境外投資匯出資金實務
-
【127】 外資銀行在中國可能面臨的外匯法律風險
-
-
第二章 對外擔保規定與實務
-
【128】 何謂對外擔保
-
【129】 對外擔保的主體要求
-
【130】 對外擔保模式分析
-
【131】 外商投資企業對外擔保應辦理的手續
-
【132】 銀行對外擔保實務
-
【133】 境內銀行對外出具保函的注意事項
-
【134】 銀行保函和備用信用證的比較分析
-
【135】 外國投資者以境內公司股權擔保境外債務與對外擔保的區別
-
-
第三章 境外擔保實務
-
【136】 常見的境外擔保方式介紹
-
【137】 境外擔保與對外擔保的比較分析
-
【138】 以境外資產在境內融資實務
-
【139】 如何辦理境外擔保的外匯登記
-
-
第四章 中國外債規定與香港子公司
-
【140】 中國外債管理介紹
-
【141】 外商投資企業如何借外債
-
【142】 貿易項下企業外債實務
-
【143】 外商投資企業的香港子公司功能介紹
-
【144】 境外投資設立香港子公司實務
-
【145】 外資銀行的外債實務
-
【146】 如何申請外資銀行外債額度
-
-
第五章 資本金結匯實務
-
【147】 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結匯實務
-
【148】 外資銀行從事資本金結匯業務資格及其相關手續
-
【149】 外資銀行辦理企業資本金結匯業務審核重點
-
-
-
第六篇 在中國利用法律手段回收債權操作重點
-
第一章 在中國進行徵信調查必要性及意義
-
【150】 外資銀行進行徵信調查的幾種方式分析
-
【151】 徵信調查應關注的重點
-
-
第二章 實務中可用於追討債務的幾種辦法
-
【152】 訴訟或仲裁前發律師函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
【153】 支付令的作用與法律效果
-
【154】 財產保全期限規定及注意事項
-
【155】 限制出境也是回收債權的有效手段
-
-
第三章 訴訟與仲裁實務
-
【156】 訴訟與仲裁取證實務(上)
-
【157】 訴訟與仲裁取證實務(中)
-
【158】 訴訟與仲裁取證實務(下)
-
【159】 訴訟與仲裁中財產線索的調查分析
-
【160】 提起財產保全的程序和條件
-
【161】 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操作實務
-
-
第四章 有強制執行力的債權文書公證
-
【162】 中國公證機構的介紹
-
【163】 哪些債權文書經公證後可以賦予強制執行力
-
【164】 辦理賦予強制執行力債權文書的程序和條件
-
【165】 如何憑藉賦予強制執行力債權文書進行債權回收
-
-
第五章 外資銀行在企業訴訟或仲裁中的保函業務
-
【166】 外資銀行配合企業訴訟或仲裁中出具保函的風險
-
【167】 外資銀行配合企業訴訟簽發保函的風險防範措施
-
-
-
第七篇 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勞動人事管理
-
第一章 介紹勞動法的規定及社會保險、職工福利
-
【168】 勞動法介紹
-
【169】 工會與職工代表大會的區別
-
【170】 外資銀行聘用中國員工可能面臨的社會保險費用分析
-
【171】 上海、蘇州、昆山社會保險項目比較
-
【172】 中國員工依法可以享受哪些有薪休假
-
-
第二章 外資銀行如何制定勞動人事規章制度及勞動合同
-
【173】 外資銀行在中國制定勞動人事規章制度的重點
-
【174】 外資銀行與員工簽定勞動合同的注意事項(上)
-
【175】 外資銀行與員工簽定勞動合同的注意事項(下)
-
【176】 聘用外籍員工是否須簽定勞動合同
-
【177】 外資銀行招聘員工應注意事項
-
【178】 外資銀行如何應對與員工發生的勞動爭議
-
-
第三章 外籍個人來中國就業或服務實務
-
【179】 外資銀行外籍員工就業證辦理流程
-
【180】 外資銀行外籍員工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和籌劃
-
【181】 外籍人員攜帶物品出入境可能遇到哪些限制
-
【182】 浦東新區對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鼓勵政策介紹
-
-
第四章 高級管理人員法律責任問題
-
【183】 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可能面臨的民事責任
-
【184】 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可能面臨的行政責任
-
【185】 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可能面臨的刑事責任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