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曾文溪發源於「水山」,其中上游丘陵山地的地質年輕脆弱,在造山運動中,這些未變質且膠結不良的土石,不斷被抬升,新的斷層於平原區不斷開始發育,然也因這種地質,曾文溪由它的縱、橫斷面、流向、流量及鄰近的地形特徵,順應千百萬年自然營力的作用形成今日河川的面貌,在嘉南平原演化出一段臺灣移民開括的歷史。
本書的發想,來自於民國100年社區大學與日本交流的經驗,當時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向水利署提出「百年走百川」的計劃,實施過程中碰撞出「流域學習」的概念。
民國104年,林朝成老師、王筱雯老師擬將「流域學習」的理念帶進成功大學的通識課程和專業服務學習行動。其間,認識了地理學家《大臺南的地形》一書的作者—楊宏裕。楊老師紮實的在地考察功夫,正可承續先前時報文化、經典雜誌說曾文溪故事的風格,在曾文溪上、中、下游的地景中說出一個個的故事、地形的學理與聚落生活的方式。
同時,邀集跨領域的學者許泰文、黃世輝、鍾振坤、莊孟憲加入專書的撰寫,以充實曾文溪多面向的內涵,為曾文溪流域學習做了知識的準備工作。
本書的發想,來自於民國100年社區大學與日本交流的經驗,當時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向水利署提出「百年走百川」的計劃,實施過程中碰撞出「流域學習」的概念。
民國104年,林朝成老師、王筱雯老師擬將「流域學習」的理念帶進成功大學的通識課程和專業服務學習行動。其間,認識了地理學家《大臺南的地形》一書的作者—楊宏裕。楊老師紮實的在地考察功夫,正可承續先前時報文化、經典雜誌說曾文溪故事的風格,在曾文溪上、中、下游的地景中說出一個個的故事、地形的學理與聚落生活的方式。
同時,邀集跨領域的學者許泰文、黃世輝、鍾振坤、莊孟憲加入專書的撰寫,以充實曾文溪多面向的內涵,為曾文溪流域學習做了知識的準備工作。
-
第一章 序論
-
前言
-
以「里山里海」概念,賦予曾文溪流域新願景
-
走跳山野的男子,引領我們認識曾文溪的地形地貌
-
烏山頭與曾文水庫翻越山嶺的連結
-
青瞑蛇的擺盪,留下了美麗與哀愁
-
防洪不只是硬道理,必須軟硬兼施、系統考量
-
生態、水利工程、經濟的交互影響
-
-
第二章 曾文溪流域全覽
-
曾文溪的特色
-
一、中上游地區常成為豪雨中心
-
二、中上游地區地質相對更年輕脆弱
-
三、格子狀水系
-
四、未形成大沖積扇的大河
-
五、水庫興建後輸沙量的改變
-
六、下游改道氾濫頻繁
-
-
曾文溪流域的地質背景
-
-
第三章 鄒族的故鄉:曾文溪上游地景風貌
-
曾文溪上游的地景觀察好所在
-
一、曾文溪的源流與特富野古道
-
二、十字路東邊阿里山公路大崩壁
-
三、鄒族兩大社──特富野與達邦
-
四、特富野步道與特富野古道
-
五、從特富野到樂野一帶的曾文溪河道地景
-
六、消失的裸女瀑布
-
七、隙頂山與二延平山
-
八、龍美與山美
-
九、達娜伊谷
-
十、茶山
-
十一、射免潭
-
十二、茶山瀑布
-
十三、大埔拱橋
-
-
小結
-
-
第四章 南部水資源的重地:曾文溪中游地景風貌
-
曾文溪中游的地景觀察好所在
-
一、大埔湖濱公園
-
二、曾文水庫觀景樓
-
三、曾文水庫大壩
-
四、曾文水庫導水隧道與防淤隧道
-
五、嘉南大圳東口
-
六、嘉南大圳西口與天井漩渦
-
七、曾文二號橋──清淤砂石堆置所在
-
八、小普陀山離堆丘地景
-
九、玉井曾文溪玉豐大橋
-
十、南化水庫
-
十一、南化淨水廠
-
十二、口林曲流
-
十三、大匏崙曲流
-
十四、頭社河階
-
十五、臺南水道(山上淨水廠)
-
-
小結
-
-
第五章 青瞑蛇的故事:曾文溪下游地景風貌
-
曾文溪下游的地景觀察好所在
-
一、茄拔河階
-
二、東勢寮旁的小坡崁
-
三、六合寮防水堤
-
四、善化曾文溪嘉南大圳水道橋
-
五、烏山頭水庫
-
六、縱橫交錯的嘉南大圳能滿足嘉南平原的需求嗎?
-
七、圍繞渡子頭的防洪牆
-
八、寮仔廍
-
九、總爺附近的橫堤(水箭)與堤防內的小小廟
-
十、胡厝寮旁的「小坡崁」──現生的河階
-
十一、溪尾排水滯洪池
-
十二、溪北東溪洲與溪南崁頭一家親
-
十三、溪北謝厝寮與溪南蘇厝的慘烈械鬥
-
十四、檨仔林與曾文溪改道的故事
-
十五、西港仔刈香與曾文溪的故事
-
十六、劉厝地下出土的開基祖古墓
-
十七、溪埔寮安溪宮與防水止煞大榕樹
-
十八、曾文溪出海口
-
-
小結
-
-
第六章 臺江內海的聚落與變遷
-
臺灣西南海岸平原地形變遷
-
一、西南海岸的特徵與潮埔
-
二、洲潟海岸的演變
-
三、臺江內海海岸線的變遷
-
-
曾文溪河道變遷與治理
-
一、曾文溪概述與溪名由來
-
二、曾文溪的改道變遷與治理
-
-
臺江內海沿岸聚落的興衰
-
一、臺江地形變遷的原因
-
二、臺江沿岸聚落的出現或消失
-
-
小結
-
-
第七章 曾文溪的河流演育
-
河流演育
-
一、辮狀河道
-
二、筆直河道
-
三、蜿蜒河道
-
-
水庫興建對河流演育的影響
-
水庫淤砂問題
-
曾文溪演育歷史
-
永續經營管理
-
-
第八章 適合臺灣西南海岸的管理對策
-
前言
-
西南海岸範圍
-
海岸侵蝕原因探討
-
西南海岸管理與調適策略
-
一、現有海岸防護設施安全性檢討
-
二、海岸脆弱度和風險度評估
-
三、調適策略
-
-
小結
-
-
第九章 里山里海與社區發展
-
里山的定義與意義
-
里山的先驅者
-
里山與聯合國倡議
-
里山實踐案例
-
一、能登半島的里山里海實踐
-
二、臺灣里山案例
-
-
小結
-
-
第十章 七股水文脈絡與產業變遷
-
三角洲的水文脈絡
-
一、河控型
-
二、潮控型
-
三、波控型
-
-
臺灣的潮汐與沿海地形
-
一、臺灣東西岸地形差異
-
二、七股的養殖漁業環境
-
-
七股養殖漁業概述
-
一、虱目魚養殖
-
二、牡蠣養殖
-
-
小結
-
一、虱目魚養殖方面
-
二、牡蠣養殖方面
-
三、曾文溪流域及臺南沿海的養殖業的檢討
-
-
-
第十一章 曾文溪流域陸域生態探索
-
曾文溪流域陸域生態系概論
-
一、序論
-
二、曾文溪生態棲地單位與植群概述
-
-
曾文溪中上游:生態的寶庫
-
一、環境概述
-
二、動物資源概述
-
三、植物資源概述
-
-
水雉保育與里山精神的實踐
-
小結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