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历史“大数据”:民国证券市场之量化研究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7601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金融史研究是运用计量经济史研究方法最合适的领域。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中心,当时的金融报刊记载了大量的金融数据,而对其研究却很少。对这些数据的整理、收集和分析将大大提高对民国金融市场的了解,对历史学及经济学的研究将都有所贡献。
作者从民国金融市场的角度,对三个历史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中国国民的赌博性。无论民国还是当今股票市场,都发生过股票价格上扬,到达顶峰,泡沫破裂。很多学者的判断之一是中国国民赌性非常强。作者就从上海1921年股灾分析是否确实如是。第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本书将提供一个新视角。第三,弱政府如何发行公债。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资金缺乏,政府比较孱弱,如果能发行民众能够接收、流通性又良好的公债,对其意义巨大。作者将以民国政府发行公债为例,分析一个弱政府是如何吸引到民众来投资其公债的。
篇章结构:1.计量经济史方法来研究中国金融史的新启示;2.民国金融市场发展概述;3.从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看中国人的"非理性";4.以史为鉴:中国公债市场1921-1942;5.人们为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投资政府公债?6.总结。
  • 序言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从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看中国人的“非理性”
    • 一、前言
    • 二、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历史背景、相关文献及其未涉及之处
    • 三、交易所股票泡沫的形成及崩盘
    • 四、为何证券物品一枝独秀至1922年2月?
    • 五、结论
  • 第三章 摇摇欲坠的政权如何能让公债在证券市场上市?——构建信誉的作用
    • 一、前言
    • 二、1912—1936年中国公债市场的发展
    • 三、Tomz的信誉理论与国内公债市场
    • 四、政府信誉与二级市场
    • 五、结论
  • 第四章 以史为鉴:民国1921—1942年间的公债市场
    • 一、前言
    • 二、背景
    • 三、数据介绍
    • 四、理论及实证模型
    • 五、实证结果
    • 六、结论
  • 第五章 结语
  • 附录一 数据说明
  • 附录二 检测多变量的结构突变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