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主要研究《孔子家語》之思想,試圖從思想之尺度,重新釐定《孔子家語》之學術定位,並釐清其成書爭議。經由後人整編的《孔子家語》,文獻上雖有先秦的源頭,但思想卻呈顯出漢末士風精神。全書核心由「禮」貫穿,從冠、婚至吉凶喪葬終始制禮制,具有「禮典」意涵。其所論禮制事例,無論是墓葬制度或服術原則,都有尚情的傾向,若干事例甚且為魏晉重要禮議問題。在思想上,《孔子家語》強調全身自保,藉由道家戒滿損益的觀點,建構全身、成己的安身之論。因此《孔子家語》就是一本以孔子之言,提點士人、國家的禮儀之作。是書成書雖晚,但當中文獻多可見於先秦兩漢傳世典籍,因此,是書之學術價值當在保全儒門言語行誼,以供後世參考。對儒學來說,這批孔門事語,恰可補原始儒家論述之不足,而為重建先秦儒家之資。
-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 總序二
- 林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孔子家語》研究述評
-
一 〈家語序〉所論《家語》流傳與成書問題
-
二 傳世文獻視野下的《家語》流傳脈絡
-
三 《家語》刊刻、傳錄情形
-
-
第二節 「孔子家語」概念與《孔子家語》本義
-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附錄部分
-
-
第二章 損益與成身之道:禮的個人立身之說
-
第一節 損益之道與成己之說
-
一 損益與安身
-
二 克己誡慎與成己之說
-
-
第二節 困厄論述與全身思維
-
一 困厄與志節
-
二 處「下」之道與道德困境
-
三 士之自覺與屈節論述
-
-
第三節 安身與尊親
-
一 立身以親
-
二 孝道尊親與成身
-
-
-
第三章 動循禮度:《孔子家語》中的容禮與威儀
-
第一節 威儀觀的建立
-
一 知禮:禮容的掌握與禮精神的展現
-
二 容禮與國運
-
三 士容與國家威儀
-
-
第二節 儒行與禮容
-
一 儒行與禮容
-
二 儒儀與禮文
-
三 士儀與官法
-
-
第三節 禮容與成己
-
-
第四章 喪祭之紀:《孔子家語》中的喪禮論述
-
第一節 葬禮儀節
-
一 葬禮總論與仁德之意
-
二 哀戚之本:尚「情」為主的墓葬制度
-
三 墓制
-
四 葬後之祭儀
-
-
第二節 服術制度
-
一 親親之論
-
二 尊尊
-
三 名服
-
四 出入議題:兄弟姊妹
-
五 殤服
-
六 從服
-
-
第三節 居喪持守論
-
一 一般性的儀節持守
-
二 喪服變除、受服議題
-
三 奪情起復:奪服事例討論
-
四 問弔禮制
-
-
-
第五章 皇權與郊廟禮制:《孔子家語》中的郊廟論述
-
第一節 尊尊與功德:《孔子家語》廟制論
-
一 廟制本義
-
二 祭享問題討論:尊尊與功德原則
-
三 廟災記載及其意涵
-
-
第二節 郊禮體系與尊君意涵
-
一 郊義
-
二 郊禮之禮容:禮器、祭法與禁忌
-
三 郊祀與宗法:祭天以祖配論
-
四 《家語》郊祀禮論意涵
-
-
第三節 天道本源之論:五帝之論與天道思想
-
一 天道至上神:太一神
-
二 五帝論
-
-
-
第六章 以禮運政:《孔子家語》中的政治思想
-
第一節 《家語》禮典論述中的國家禮制
-
一 禮政範疇:治國九經說與《家語》「禮運」範疇論
-
二 以禮治政:禮學論述中的君權思想
-
三 禮運運行原則:禮儀與治國指導原則
-
四 建構霸業,文武兼備
-
-
第二節 威德並行:刑政與禮治
-
一 《家語》所論刑治之效
-
二 刑法的禁止範疇
-
三 「刑法」的禮典論述
-
-
第三節 職官體系與尚賢政治
-
一 《家語》中的職官體制意識論
-
二 重賢尚齒思想與王道政治
-
三 宗法與政法之衝突:宗室與公族的衝突
-
-
-
第七章 結論:《孔子家語》之學術定位
-
一 損益與成身之道:禮的個人立身之說
-
二 動循禮度:《孔子家語》中的容禮與威儀觀
-
三 喪祭之紀:《孔子家語》中的喪禮論述
-
四 皇權與郊廟禮制:《孔子家語》中的郊廟論述
-
五 以禮運政:《孔子家語》的政治思想
-
-
附錄 孔子之教:《說苑》、《新序》所輯孔門事語之漢代政教意涵
-
一 前言
-
二 《說苑》、《新序》的編撰意義
-
三 無為之治與尚賢精神
-
四 君臣分際
-
五 孝道精神
-
六 明禮以博學
-
七 志節
-
八 養身敬慎之論
-
九 結論:《說苑》、《新序》中的政教藍圖
-
- 參考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