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漢、唐舞樂」是中國歌舞的精華,是綜合性的表演藝術,無論上古彩陶紋飾與岩畫、漢代舞樂畫像石、唐代敦煌舞樂壁畫……,「女樂」歌舞神韻,充分體現詩歌、舞蹈與音樂融合的美學風格。
「漢、唐舞樂文物藝術創作」,以「中國畫變體創作」為核心思想,結合曾永義院士編撰京崑劇作品,更藉由美術史學底蘊,傳移摹寫漢、唐舞樂文物精華,成就「漢、唐文物」、「當代崑曲美學」與「無調性現代曲」創作三部曲。期能符合徐悲鴻所言「神者乃形象之精華,韻者乃形象之變態……」,表現「氣韻」於萬一,俾使本書同時兼具學術研究與當代創作意義與價值。
「漢、唐舞樂文物藝術創作」,以「中國畫變體創作」為核心思想,結合曾永義院士編撰京崑劇作品,更藉由美術史學底蘊,傳移摹寫漢、唐舞樂文物精華,成就「漢、唐文物」、「當代崑曲美學」與「無調性現代曲」創作三部曲。期能符合徐悲鴻所言「神者乃形象之精華,韻者乃形象之變態……」,表現「氣韻」於萬一,俾使本書同時兼具學術研究與當代創作意義與價值。
- 陳清香教授序
- 曹崢軍先生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之方法
-
第二節 研究之範圍
-
一、上古彩陶紋飾與岩畫
-
二、漢代舞樂畫像石
-
三、唐代敦煌樂舞壁畫
-
四、「當代東方舞戲」創作三部曲
-
-
-
第二章 上古彩陶紋飾與岩畫
-
第一節 神話歌舞圖
-
一、葫蘆舞
-
二、孫家寨彩陶盆
-
三、馬家窯彩陶盆
-
-
第二節 岩畫
-
一、新疆呼圖岩畫
-
二、甘肅嘉峪關黑山古代岩畫
-
三、廣西花山舞蹈岩畫
-
四、雲南滄源岩畫
-
-
第三節 祭祀歌舞
-
一、《夏籥》、《九韶》
-
二、占卜之舞
-
三、四川廣漢三星堆假面
-
四、桑林之舞
-
-
第四節 周代樂舞
-
一、禮樂「六代舞」
-
二、舞樂「六小舞」
-
三、《詩經》舞樂
-
四、儺祭歌舞
-
-
小結
-
-
第三章 漢代舞樂畫像石
-
第一節 漢畫像石
-
一、畫像石製作
-
二、漢畫像石題材
-
-
第二節 漢舞樂畫像石
-
一、「百戲」
-
二、角抵戲
-
三、東海黃公
-
四、總會仙倡
-
-
第三節 「女樂」歌舞
-
一、兩漢女樂
-
二、女樂歌舞
-
-
第四節 漢代民族散樂
-
一、「散樂」
-
二、巴渝舞
-
三、盤舞
-
四、其他
-
-
小結
-
-
第四章 唐代敦煌樂舞壁畫
-
第一節 游藝踏歌
-
一、「踏歌」的起源
-
二、「踏歌」歌舞
-
-
第二節 西域歌舞戲
-
一、民族歌舞壁畫
-
二、「踏搖娘」歌舞戲
-
三、潑寒胡戲
-
四、缽頭歌舞戲
-
五、蘭陵王歌舞戲
-
-
第三節 敦煌舞樂壁畫
-
一、敦煌壁畫—「飛天」
-
二、敦煌壁畫—「伎樂天」
-
三、敦煌壁畫的內容
-
四、克茲爾石窟壁畫
-
-
第四節 「燕樂」之「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
-
一、「燕樂」
-
二、坐部伎和立部伎
-
三、唐代舞樂風格
-
-
小結
-
-
第五章 「當代東方舞戲」創作三部曲
-
第一節 「當代東方舞戲」創作思想的建構
-
第二節 「當代東方舞戲」創作的師承淵源
-
第三節 「當代東方舞戲」的創作實踐
-
一、「當代東方舞戲創作」的形式技法
-
二、「當代東方舞戲」創作內容
-
-
- 第六章 結論
- 徵引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