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藉由回溯臺灣電影與臺灣原住民之間的關係,以「原住民影片」作為分析文本,並從影像的產製脈絡與影像表現作為分析主軸,深入探討影片中的原漢意識是否能為原住民族群帶出更多新的出路。
電影只是媒介,將所有的影像文字轉換成真實的書寫文字,可以使後人對原住民族群有更深刻的認識。最終冀望促成語文教育中「族群」課題的深化,提供文化傳播與政策擬訂所需族群意識的參考資源,並成就新一波族群影片拍攝的構想。
電影只是媒介,將所有的影像文字轉換成真實的書寫文字,可以使後人對原住民族群有更深刻的認識。最終冀望促成語文教育中「族群」課題的深化,提供文化傳播與政策擬訂所需族群意識的參考資源,並成就新一波族群影片拍攝的構想。
- 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第一節 影片
-
第二節 原住民影片
-
第三節 原住民影片中的原漢意識
-
-
第三章 影片的基本概念
-
第一節 編劇與導演
-
第二節 鏡頭敘事與剪接
-
第三節 意識形態觀點
-
第四節 審美特徵
-
第五節 其他
-
-
第四章 原住民影片的特性
-
第一節 原味的編劇與導演
-
第二節 非連續感的鏡頭敘事與剪接
-
第三節 半流動的意識形態觀點
-
第四節 悲壯式的審美特徵
-
第五節 其他
-
-
第五章 原住民影片中的原住民意識
-
第一節 聚焦說帖
-
第二節 控訴強勢族群壓迫與新殖民
-
第三節 尋求族群融合的途徑
-
第四節 凸顯原住民的特殊經驗
-
第五節 其他
-
-
第六章 原住民影片中的漢人意識
-
第一節 壓迫元兇定調
-
第二節 探索初階補償性格
-
第三節 掉落低次族群
-
-
第七章 原住民影片中的現實與想像
-
第一節 社會與文化的距離
-
第二節 異己與同化的兩難困境
-
第三節 希望與失望的擺盪
-
-
第八章 相關研究成果的運用
-
第一節 促成語文教育中族群課題的深化
-
第二節 提供文化傳播與政策擬訂所需族群意識資源的參考
-
第三節 成就新一波族群影片拍攝的構想
-
-
第九章 結論
-
第一節 主要內容的回顧
-
第二節 未來的展望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