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概念的历史分量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30243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努力翻译介绍一种截然不同的、西方的知识文化体系,并试图把西方的科学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西学”的译介大大丰富了近现代汉语学术词汇。现代汉语(尤其是科技和学术用语)的很多重要词汇与概念,均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本书将起源于德国学界的“概念史”研究方法介绍到中国,对于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在中国的产生和流传历史,中外学界至今存在“以讹传讹”的现象极力做了“正本清源”的厘定,通过探究“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探讨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对“民族”及相关核心概念进行通考;对“经济”译名进行溯源;对“知识分子”概念进行辨析……试图用“概念史”方法进行详实的知识考古,以结构性的目光来理解近代历史演进的内在脉络。
  • 序言
  • 第一章 “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论19世纪汉语涉外词汇和概念的演变
    • 一 标记与内涵:从“夷”字说起
    • 二 对外称词的嬗变
    • 三 语义特征及其联想
    • 四 嬗变因由
    • 五 从“夷务”到“外交”
    • 六 新的“世界”意识及“国际”观念
  • 第二章 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论范式转换及概念嬗变
    • 一 范式转换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
    • 二 “色维来意斯得”:现代“文明”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 三 现代“文明”“文化”语义小史——以双语辞书为中心
    • 四 向“文明”“进步”看齐
    • 五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明”“文化”之辨
  • 第三章 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及相关核心概念通考——兼释“中国”与民族主义论争
    • 一 “民族”与nation考略
    • 二 中国早期民族主义与相关核心概念
    • 三 关于中国民族认同的论争
    • 四 综论:nation是意识构造与“心灵”
  • 第四章 西方“政党”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 一 汉语传统“党”概念
    • 二 欧洲“政党”概念的起源、嬗变与区别
    • 三 初识西洋政党及其“偏见”
    • 四 西洋政党的早期汉语译名
    • 五 知其一,不知其二
    • 六 甲午年:一个新的起点
    • 七 “新”时期的党论特色
    • 八 余论:建党浪潮与理想的幻灭
  • 第五章 东西洋考“自主之理”——“议会”“民主”“共和”“自由”等西方概念在19世纪的汉译、嬗变和使用
    • 一 巴厘满衙门
    • 二 “多人乱管、小民弄权”及西方“民主”概念的发展
    • 三 “民主”与“共和”
    • 四 “民主”与“自由”
    • 五 “自主之理”——democracy之早期汉译概念
    • 六 尾声,又是新的开始
  • 第六章 “经济”译名溯源
    • 一 “草创之初,正名最难”
    • 二 “经济”译名类考
    • 三 “经济”译名究原
    • 四 “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 五 推陈出新,妙在“扬弃”
  • 第七章 “intellectual”的中国版本
    • 一 对“智识者”定义的思考
    • 二 中国“智识者”的诞生年代问题
    • 三 “智识阶级”(“知识分子”)概念的产生
    • 四 “知识阶级”(“知识分子”)概念在中国的特色及其命运
    • 五 “受过教育的人”
    • 六 结语:“知识分子”—— 一个自成一体的概念
  • 参考文献
  • 人名索引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