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歷史的共同生活圈如何被現代政治的國境線撕裂?
追述台灣東部面對太平洋黑潮,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八重山的臺灣人》作者松田良孝最新作品
知名作家廖鴻基序文推薦
你知道在北風捲起的滔天巨浪中追捕旗魚的「突棒船」漁法是與那國人傳入台灣的嗎?
你知道20世紀上半葉的與那國人幾乎都來過台灣討生活嗎?
你知道基隆社寮島、宜蘭南方澳、台東金樽港和成功鎮興盛的漁撈產業是由與那國漁人一手打造起來的嗎?
台灣東部海域上曾經存在的共同生活圈,隨著戰後國境線的劃設而撕裂。
松田良孝的《被國境撕裂的人們:與那國台灣往來記》講述了台灣東部和與那國島曾經共同擁有的庶民歷史,兩地人群在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中葉之間往來密切,交流各自擁有的技術和物產,卻在1945年之後被嚴峻的國境線隔絕了。
台灣東部距離與那國島最近的距離只有111公里,早在清代中葉,兩地之間的人們即有往來。19世紀末年,日本先後將琉球群島及台灣納入日本帝國的疆域,改變了兩地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隸屬於同一個政權之下,此後雙方往來更為密切。
在當時的與那國人眼中,台灣是教他們「日本化」的導師,幾乎所有的「日本要素」都是透過台灣再轉手傳入與那國。若想從東京寫信到與那國,必須先寄到基隆港再轉送;與那國島民在當地讀完小學之後,若想繼續念書,就得到台灣上學;長大之後若不想繼續當漁民,就是去台灣工作。
這個日益密切的共同生活圈在1945年日本戰敗時發生劇烈的變化,日本國與中華民國之間劃定了嚴格的國境線,割裂了台灣東北部和與那國島兩百多年來的共同歷史,整個琉球群島上還有陌生的美軍進駐。
《被國境撕裂的人們》說明了兩地的歷史很難被驟然截斷,雖然昔日正常的物資和人員交流如今被視為走私罪行,但兩地人民依然試著偷偷跨越國境線繼續往來,維持共同的經濟生活。不過台灣的局勢變化太快,社會氣氛日趨緊張,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迫使大多數留在台灣討生活的與那國人返鄉避禍,1949年國府大舉遷台之後,更是幾乎斷絕往來。
但是,過去兩百多年累積起來的歷史記憶不會瞬間消失,曾經發生過的文化交流也處處留下痕跡。近年台琉交往風氣逐漸加溫,也該是時候回頭細細檢視那一段無關政治、屬於庶民生活的共同歷史了。
延伸閱讀:
野島剛,《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與那原惠,《到美麗島:沖繩、臺灣我的家族物語》
乃南亞沙,《美麗島紀行》
四方田犬彥,《心悅台灣》
追述台灣東部面對太平洋黑潮,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八重山的臺灣人》作者松田良孝最新作品
知名作家廖鴻基序文推薦
你知道在北風捲起的滔天巨浪中追捕旗魚的「突棒船」漁法是與那國人傳入台灣的嗎?
你知道20世紀上半葉的與那國人幾乎都來過台灣討生活嗎?
你知道基隆社寮島、宜蘭南方澳、台東金樽港和成功鎮興盛的漁撈產業是由與那國漁人一手打造起來的嗎?
台灣東部海域上曾經存在的共同生活圈,隨著戰後國境線的劃設而撕裂。
松田良孝的《被國境撕裂的人們:與那國台灣往來記》講述了台灣東部和與那國島曾經共同擁有的庶民歷史,兩地人群在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中葉之間往來密切,交流各自擁有的技術和物產,卻在1945年之後被嚴峻的國境線隔絕了。
台灣東部距離與那國島最近的距離只有111公里,早在清代中葉,兩地之間的人們即有往來。19世紀末年,日本先後將琉球群島及台灣納入日本帝國的疆域,改變了兩地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隸屬於同一個政權之下,此後雙方往來更為密切。
在當時的與那國人眼中,台灣是教他們「日本化」的導師,幾乎所有的「日本要素」都是透過台灣再轉手傳入與那國。若想從東京寫信到與那國,必須先寄到基隆港再轉送;與那國島民在當地讀完小學之後,若想繼續念書,就得到台灣上學;長大之後若不想繼續當漁民,就是去台灣工作。
這個日益密切的共同生活圈在1945年日本戰敗時發生劇烈的變化,日本國與中華民國之間劃定了嚴格的國境線,割裂了台灣東北部和與那國島兩百多年來的共同歷史,整個琉球群島上還有陌生的美軍進駐。
《被國境撕裂的人們》說明了兩地的歷史很難被驟然截斷,雖然昔日正常的物資和人員交流如今被視為走私罪行,但兩地人民依然試著偷偷跨越國境線繼續往來,維持共同的經濟生活。不過台灣的局勢變化太快,社會氣氛日趨緊張,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迫使大多數留在台灣討生活的與那國人返鄉避禍,1949年國府大舉遷台之後,更是幾乎斷絕往來。
但是,過去兩百多年累積起來的歷史記憶不會瞬間消失,曾經發生過的文化交流也處處留下痕跡。近年台琉交往風氣逐漸加溫,也該是時候回頭細細檢視那一段無關政治、屬於庶民生活的共同歷史了。
延伸閱讀:
野島剛,《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與那原惠,《到美麗島:沖繩、臺灣我的家族物語》
乃南亞沙,《美麗島紀行》
四方田犬彥,《心悅台灣》
-
序 雖近猶遠/廖鴻基
-
基隆.和平島
-
南方澳(蘇澳南方)
-
- 前言
- 序章 刺旗魚
-
第一章 前往台灣
-
誠徵學徒
-
照相館的腳踏車
-
昔日的照相館
-
兄姊陸續前往台灣
-
蘇澳南方的「命名之親」
-
反諷歌
-
依存台灣的經濟
-
普通話
-
以久部良為起點,向台灣展開的捕撈漁業
-
投靠台灣的哥哥
-
不只是漁港的漁港
-
捕旗魚
-
生魚片
-
官制移民
-
高雄的沖繩漁民
-
從菜鳥到獨當一面
-
來自沖繩的「斜眼」
-
獎勵:兩件西裝外套
-
台灣經驗
-
【專欄】女學校的學籍簿
-
-
第二章 蘇澳南方的琉球人
-
淡水
-
「琉球兼併」前夕
-
慘澹的傳道之始
-
裡南方—消失的琉球人聚落
-
沖繩漁民村
-
蘇澳的沖繩漁民
-
土地使用申請書
-
Hajichi
-
Mikagan(沖繩蛙鏡)
-
料亭與電影院
-
分店
-
【專欄】大屋婆婆
-
-
第三章 新港
-
Kanataru
-
台灣東部的漁村
-
全靠沖繩漁民移入
-
內地人
-
畢業旅行
-
【專欄】台東
-
-
第四章 基隆
-
砂金
-
基隆郵局前
-
社寮島
-
島嶼方言
-
朝向打字員之路邁進
-
警報
-
【專欄】宜蘭.羅東
-
-
第五章 終戰
-
小舢舨
-
台籍日本兵
-
賣掉突棒船
-
特工
-
-
第六章 戰後生活
-
黑市
-
弄到一輛馬車
-
留用
-
蘇澳南方的縣人會
-
遣返港
-
-
第七章 重返台灣
-
前往戰後的基隆
-
變樣的氛圍
-
二二八事件
-
琉球漁民團
-
避難
-
手槍
-
軍事審判
-
說台語也能通
-
以蘇澳南方為據點
-
從日本「回歸台灣」
-
追加紅利
-
偷渡沖繩
-
年輕人們
-
-
第八章 走私
-
隨意旅行
-
印鑑
-
擴散開來的黑市物資
-
這根本不是走私
-
打通關節
-
左腳重傷
-
美軍外套
-
走私紀錄
-
震盪的東亞
-
國境管理
-
- 後記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