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奧利弗‧哈特OliverHart代表作
合約理論、現代廠商理論、公司財務結構的擘畫者
當代公司理論經典論著,不可或缺的商業知識!
諾貝爾委員會:
哈特對不完全合約的研究,揭示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所扮演的角色,並對某些經濟學、政治科學和法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他的研究為我們提供理論分析工具,用於研究諸如哪些公司應該合併、適當的債務和股權融資,以及哪些學校或監獄等機構,應該為私人或是公共所有較為適當的議題。
《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是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奧利弗‧哈特的代表作,闡述發展產權理論,提出「不完全合約」理論。他認為,合約雙方很難完全清楚所有可能情況中的權利與義務,這會影響到權利和控制的配置。他認為,企業財務合約與結構安排只有在這種理論下才能最合理地分析,財務工具可視為產權安排的工具。這個理論與舊產權理論有非常重要的不同,也引發很大的爭議。
哈特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合約理論(contracttheory)、公司理論(theoryofthefirm)、公司財務(corporatefinance),以及法律與經濟等。1980年代開始,哈特與果羅斯曼(S.Grossman)以及摩爾(J.Moore)的研究論文,對於當代公司理論基礎的建立貢獻卓著。哈特於1995年出版的這本《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更被讚譽為當代公司理論的經典論著。
在哈特出版這本論著的年代,誠如書中所說:經濟學家對於市場交易的理論已有相當完善的論述,但是在機構方面的經濟分析卻還在初步發展階段。他嘗試透過「不完全合約」概念、代理人之間的控制權配置,以及諸如對「套牢問題」等的分析,說明公司的生態結構,並在這本著作的第二部,深入探討公司財務結構的議題。
哈特這本著作無疑是這方面研究的經典之ㄧ,他補充傳統經濟理論架構對不完全合約以及協商過程有關控制權配置等的不足,滋潤了經濟學的分析內涵,也對公司財務、公司治理等等研究領域注入新的思維。它的理論可以幫助市場合作創造價值,對於社會的經濟活動會有「可期待」的提升幫助,以合作的關係提高共同目標的價值,做大市場。「合約理論」提出了把生意當成真正合作的關係,而非競爭或比賽,能夠共創雙贏。
延伸閱讀:
安格斯‧迪頓,《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
約翰‧科特,《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法!組織的興起、殞落,再崛起》
赫曼‧達利,《共善:引導經濟走向社群、環境、永續發展的未來》
奧利弗‧哈特OliverHart代表作
合約理論、現代廠商理論、公司財務結構的擘畫者
當代公司理論經典論著,不可或缺的商業知識!
諾貝爾委員會:
哈特對不完全合約的研究,揭示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所扮演的角色,並對某些經濟學、政治科學和法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他的研究為我們提供理論分析工具,用於研究諸如哪些公司應該合併、適當的債務和股權融資,以及哪些學校或監獄等機構,應該為私人或是公共所有較為適當的議題。
《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是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奧利弗‧哈特的代表作,闡述發展產權理論,提出「不完全合約」理論。他認為,合約雙方很難完全清楚所有可能情況中的權利與義務,這會影響到權利和控制的配置。他認為,企業財務合約與結構安排只有在這種理論下才能最合理地分析,財務工具可視為產權安排的工具。這個理論與舊產權理論有非常重要的不同,也引發很大的爭議。
哈特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合約理論(contracttheory)、公司理論(theoryofthefirm)、公司財務(corporatefinance),以及法律與經濟等。1980年代開始,哈特與果羅斯曼(S.Grossman)以及摩爾(J.Moore)的研究論文,對於當代公司理論基礎的建立貢獻卓著。哈特於1995年出版的這本《公司、合約與財務結構》更被讚譽為當代公司理論的經典論著。
在哈特出版這本論著的年代,誠如書中所說:經濟學家對於市場交易的理論已有相當完善的論述,但是在機構方面的經濟分析卻還在初步發展階段。他嘗試透過「不完全合約」概念、代理人之間的控制權配置,以及諸如對「套牢問題」等的分析,說明公司的生態結構,並在這本著作的第二部,深入探討公司財務結構的議題。
哈特這本著作無疑是這方面研究的經典之ㄧ,他補充傳統經濟理論架構對不完全合約以及協商過程有關控制權配置等的不足,滋潤了經濟學的分析內涵,也對公司財務、公司治理等等研究領域注入新的思維。它的理論可以幫助市場合作創造價值,對於社會的經濟活動會有「可期待」的提升幫助,以合作的關係提高共同目標的價值,做大市場。「合約理論」提出了把生意當成真正合作的關係,而非競爭或比賽,能夠共創雙贏。
延伸閱讀:
安格斯‧迪頓,《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
約翰‧科特,《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法!組織的興起、殞落,再崛起》
赫曼‧達利,《共善:引導經濟走向社群、環境、永續發展的未來》
- 推薦序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特教授的貢獻 紀志毅
- 譯註導讀 溫秀英
- 原著序論
-
第一部 理解公司
-
第1章 傳統的公司理論
-
1. 新古典主義理論
-
2. 代理理論的觀點
-
3. 交易成本理論
-
-
第2章 財產權分析
-
1. 通說
-
2. 整合之成本效益的一般模型
-
3. 理論能告訴我們關於世界的簡單事情
-
-
第3章 財產權分析方法所引發的議題
-
1. 非人力資產和威權本質的角色
-
2. 員工激勵措施
-
3. 委派和其他的所有權形式
-
4. 剩餘控制權與剩餘收益
-
5. 聲譽的影響
-
6. 投資實體資產
-
7. 資產的形成
-
8. 整合、資訊傳播和合作
-
-
第4章 不完全合約模型的討論基礎
-
1. 討論套牢問題
-
2. 討論第 2 章所有權模型
-
3. 更多關於套牢的問題
-
附錄
-
-
-
第二部 理解財務結構
-
第5章 財務合約與債務理論
-
1. 阿吉翁-博爾頓模型
-
2. 移轉模型
-
3. 多階段模型
-
4. 不確定性的情況
-
5. 多位投資者和強化預算約束力
-
6. 相關文獻
-
附錄
-
-
第6章 公開發行公司的資本結構決策
-
1. 模型簡介
-
2. 模型 1
-
3. 模型 2
-
4. 模型 3
-
5. 資本結構的模式
-
6. 其他資本結構理論
-
附錄
-
-
第7章 破產程序
-
1. 需要正式破產程序的必要性
-
2. 破產程序的目標
-
3. 現行的破產程序
-
4. 另一種可以選擇的破產程序
-
5. 評估
-
6. 進一步考慮
-
7. 結論
-
-
第8章 公開發行公司投票權的結構
-
1. 不具效率:示例
-
2. 模型
-
3. 延伸
-
4. 結論
-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