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4565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台灣在1954年開始民營化,
10年之間,脫胎換骨,
30年之後,已從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
經濟轉型也帶動了台灣社會、政治的快速發展。
改革一向艱難,台灣究竟是怎麼走過來的?

作者郭岱君在本書《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表示,許多人以為台灣一開始就是市場經濟,其實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台灣時,台灣是個典型的計劃經濟體系,三分之二以上的產業屬於政府或國民黨。

不可思議的是,台灣竟然在1954年開始經濟大轉彎——民營化,然後,在十年之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從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而且是個效率高、生產力強的現代化市場經濟。

這一連串的改革與轉型,造成長達三十年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並帶動社會及政治的改革。但是,很少人知道台灣是怎麼走過來的。改革一向艱難,甚至慘烈。台灣的政經領袖不可避免地經過無數次的政策辯論、路線競爭、甚至政治鬥爭。

作者郭岱君使用第一手資料(口述訪問、當事人日記、文件)重現當年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改革歷程。《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就是展示台灣經濟轉型成功的祕訣。在兩次財經大辯論中,國民黨的領導人為什麼竭力扶植私營企業?為什麼同意採取出口替代策略?為什麼願意進一步深化改革,把掌握在手中的社會資源放出去,還樂觀民間政經勢力的滋長?……

本書以1949年國民黨政府退避台灣、嘗試不同的經濟路徑為起點,到1960年揮別過去的計畫經濟思維,全方位朝市場經濟發展為止。第一章重在歷史回顧,簡要地介紹台灣自1895年割讓日本之後,為期整整半個世紀的經濟狀態,以及1945年中國國民黨收回台灣所建立的新經濟體制,直到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為止。第二章重點介紹蔣介石與陳誠立志改革的決心與行動。除了國民黨本身的改革之外,還包括台灣的幣制改革、土地改革、地方自治等。第三章敘述台灣第一次財經大辯論,這是國民黨的歷史上少有的一次意識型態之爭。從1952年底到1954年春,台灣朝野就什麼樣的經濟體制最能有效地創造財富問題展開論戰。第四章勾勒1957年台灣第二次財經大辯論,焦點是:要不要放鬆政府對外匯貿易的控制?第五章探討的是台灣如何在外匯貿易改革後,把改革的範圍擴大到財經以外的其他層面。第六章以個案分析為主,探討那些改革推手的經歷、思想,以及彼此間的互動。這一章特別敘述兩次財經辯論中,決策者如何通過對經濟問題的認知改變,調整他們的信仰,從而在工業化和經濟現代化上達成共識。第七章綜合分析台灣經濟順利轉型的關鍵因素。
  • 封面
  • 寫在前面(前言)
  • 第一章 台灣的新統制經濟1945-1949
  • 第二章 將革命事業從頭做起: 黨的改造、土地改革、地方自治
  • 第三章 第一次財經大辯論: 計畫經濟還是自由經濟?
  • 第四章 第二次財經大辯論: 如何推動外匯貿易改革?
  • 第五章 第三次財經大辯論: 是否推動全面的改革?
  • 第六章 改革的推手: 政治領導與財經官僚
  • 第七章 政治領袖、制度轉型、 新市場經濟興起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