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下村作次郎、向陽、李癸雲、李海英、金在湧、邱貴芬、垂水千惠、柏特‧斯克魯格斯(BertScruggs)、柯慶明、封德屏、陳芳明、許雪姬、張隆志、張誦聖、黃美娥、廖振富、劉紀蕙、劉建輝、藤井省三、蘇碩斌等國內外專家學者強力推薦!
128位學者專家共同投入,411個辭目,28萬字釋文,206張圖片,18,000字圖說,分成作家、作品、媒介、思潮與運動四大範疇,共同完成《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它不僅是一部工具書,也是特定知識的濃縮與入口,不只反映台灣文學研究三十多年來的積累,也表現出台灣文學學門向新階段探索,銳意求精求變的欲望與動能。
這部辭典集合眾人之力,在知識建構與導引的實踐過程中,展示詮釋者各異其趣的社會理念與政治立場,並共同描繪詮釋共同體本階段的歷史理解與現實關懷。本書中關切的20世紀前期東亞殖民主義批判與地域文學史遺產整理方面,不論是深化內部的文化理解,或擴大跨國性的歷史問題討論,各國都有長足的突破。
這不僅是台灣的進步,也是東亞社會整體的進步。
《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以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為主要對象,旁及民間文學、戲劇、流行歌曲等。從「作家」、「作品」、「媒介」、「思潮與運動」四大範疇,揭示島內文藝活動,以及台灣作家在日本、中國、「滿洲國」的刊載、出版、轉載、翻譯等發展進程。總計完成411個辭目,28萬餘字釋文,收錄206張圖片,圖說18,000餘字。編纂方式兼顧外國人及一般讀者易於入門、國內外專家便於精進等不同需求。具有新條目、新作者、新詮釋、新出土、新研究、體例統一等特點,尤其重視跨境/跨語/跨民族之間的文藝交流與互涉。為目前收入辭條量最多的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深度展現台灣文學領域的學術累積與專業知能。
延伸閱讀
《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柳書琴編
《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柳書琴
《戰爭與分界:「總力戰」下臺灣、韓國的主體重塑與文化政治》,柳書琴編
《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吳佩珍
128位學者專家共同投入,411個辭目,28萬字釋文,206張圖片,18,000字圖說,分成作家、作品、媒介、思潮與運動四大範疇,共同完成《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它不僅是一部工具書,也是特定知識的濃縮與入口,不只反映台灣文學研究三十多年來的積累,也表現出台灣文學學門向新階段探索,銳意求精求變的欲望與動能。
這部辭典集合眾人之力,在知識建構與導引的實踐過程中,展示詮釋者各異其趣的社會理念與政治立場,並共同描繪詮釋共同體本階段的歷史理解與現實關懷。本書中關切的20世紀前期東亞殖民主義批判與地域文學史遺產整理方面,不論是深化內部的文化理解,或擴大跨國性的歷史問題討論,各國都有長足的突破。
這不僅是台灣的進步,也是東亞社會整體的進步。
《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以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為主要對象,旁及民間文學、戲劇、流行歌曲等。從「作家」、「作品」、「媒介」、「思潮與運動」四大範疇,揭示島內文藝活動,以及台灣作家在日本、中國、「滿洲國」的刊載、出版、轉載、翻譯等發展進程。總計完成411個辭目,28萬餘字釋文,收錄206張圖片,圖說18,000餘字。編纂方式兼顧外國人及一般讀者易於入門、國內外專家便於精進等不同需求。具有新條目、新作者、新詮釋、新出土、新研究、體例統一等特點,尤其重視跨境/跨語/跨民族之間的文藝交流與互涉。為目前收入辭條量最多的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深度展現台灣文學領域的學術累積與專業知能。
延伸閱讀
《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柳書琴編
《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柳書琴
《戰爭與分界:「總力戰」下臺灣、韓國的主體重塑與文化政治》,柳書琴編
《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吳佩珍
- 序詩 心史/林梵
- 序二 知識建設的基礎工程/吳密察
- 序三 日本時代台灣文學的戰後傳承與研究/陳萬益
- 專家推薦
- 編者序 上一代,我們,下一代 作為禮物的《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柳書琴
- 辭典特色與體例說明/柳書琴
-
一、作家
-
(一)台灣人作家
-
1880年代
-
1890年代
-
1900年代
-
1910年代
-
1920年代
-
生卒年不詳
-
-
(二)日本人作家
-
1860年代
-
1890年代
-
1900年代
-
1910年代
-
1920年代
-
生卒年不詳
-
-
-
二、作品
-
(一)單篇創作
-
1921 〈臨牀講義:關於名為台灣的患者〉(臨牀講義─台湾という患者に就て)
-
1922 〈可怕的沉默〉
-
1922 〈她要往何處去?─給苦惱的年輕姊妹〉(彼女は何処へ?─悩める若き姉妹へ)
-
1923 〈神秘的自制島〉
-
1925 〈霧社〉(霧社)
-
1925 〈女誡扇綺譚〉(女誡扇綺譚)
-
1926 〈一桿「穪仔」〉
-
1927 〈環球遊記〉
-
1930 〈台灣風景─福爾摩沙縱斷記〉(台湾風景─フォルモサ縦断記)
-
1930 〈平地蕃人〉(平地蕃人)
-
1932 〈送報伕〉(新聞配達夫)
-
1934 〈日月潭工程〉(日月潭工事)
-
1935 〈牛車〉(牛車)
-
1935 〈戇伯〉(戇爺さん)
-
1935 〈父親的要求〉(父の要求)
-
1937 〈黑潮集〉
-
1937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パパイヤのある街)
-
1940 〈山茶花〉(山茶花)
-
1940 〈赤崁記〉(赤嵌記)
-
1941 〈轉學〉(転校)
-
1941 〈藝旦之家〉(芸妲の家)
-
1941 〈論語與雞〉(論語と鶏)
-
1941 〈鄭一家〉(鄭一家)
-
1941 〈志願兵〉(志願兵)
-
1942 〈城門〉(城門)
-
1942 〈夜猿〉(夜猿)
-
1942 〈百香果〉(時計草)
-
1942 〈閹雞〉(閹鶏)
-
1943 〈道〉(道)
-
1943 〈台灣縱貫鐵道〉(台湾縦貫鉄道)
-
1943 〈燒水〉(湯わかし)
-
1943 〈奔流〉(奔流)
-
1943 《閹雞》劇本(《閹鶏》劇本)
-
1980 〈沙基路上的永別〉
-
-
(二)單行本
-
1926 《亂都之戀》
-
1930 《都市風景線》
-
1930 《熱流》(熱流)
-
1931 《荊棘之道》(蕀の道)
-
1933 《命運難違》(争へぬ運命)
-
1935 《原語台灣高砂族傳說集》(原語による台湾高砂族伝説集)
-
1936 《可愛的仇人》
-
1936 《山靈:朝鮮台灣短篇集》
-
1936 《台灣民間文學集》
-
1936 《暖流寒流》(暖流寒流)
-
1937 《洋燈的思惟》(洋灯の思惟)
-
1938 《化石之戀》(化石の恋)
-
1939 《悲哀的邂逅》(哀しい邂逅)
-
1939 《韮菜花》
-
1939 《新支那素描》(新支那素描)
-
1939 《水滸傳》(水滸伝)
-
1940 《七娘媽生》(七娘媽生)
-
1940 《陳夫人》(陳夫人)
-
1941 《輕鬆上手的青少年劇腳本集》(手軽に出来る青少年劇脚本集)
-
1941 《南方紀行》(南方紀行)
-
1941 《運命》
-
1942 《青年演劇腳本集》(青年演劇脚本集)
-
1942 《南方移民村》(南方移民村)
-
1942 《北京銘》(北京銘)
-
1942 《雨窗墨滴》(雨窓墨滴)
-
1942 《流》(ながれ)
-
1943 《三國志物語》(三国志物語)
-
1943 《高砂館》(高砂館)
-
1943 《山河》(山河)
-
1943 《台灣小說集》(台湾小説集)
-
1943 《孤獨的蠹魚》(孤独な蠧魚)
-
1944 《清秋》(清秋)
-
1944 《決戰台灣小說集》(決戦台湾小説集)
-
1945 《夾竹桃》
-
1946 《亞細亞的孤兒》(アジアの孤児)
-
1946 《茉莉花》(まつりか)
-
1955 《靈魂的脈搏》
-
1956 《運河殉情記》
-
1975 《滾地郎》(地に這うもの)
-
1976 《淳洸詩集》(淳洸詩集)
-
1979 《燃燒的臉頰》(燃える頬)
-
1997 《紅塵》(紅塵)
-
-
(三)禁書
-
1940 《台灣小說選》
-
1944 《萌芽》(芽萌ゆる)
-
-
-
三、媒介
-
(一)文藝團體
-
1919 台灣世界語學會
-
1925 鼎新社
-
1926 台灣黑色青年聯盟
-
1930 民烽演劇研究會
-
1930 台灣戰線社
-
1930 泰平株式會社
-
1933 古倫美亞株式會社
-
1933 台灣藝術研究會
-
1933 風車詩社
-
1933 鹽分地帶詩人群體
-
1934 台灣文藝聯盟
-
1934 台灣鄉土訪問音樂團
-
1934 台陽美術協會
-
1934 勝利唱片公司
-
1935 台灣文藝聯盟東京支部
-
1935 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
1936 台灣文藝聯盟台北支部
-
1939 台灣文藝家協會
-
1942 台灣演劇協會
-
1942 新台灣音樂研究會
-
1943 日本文學報國會台灣支部
-
1943 厚生演劇研究會
-
1943 台灣文學奉公會
-
1943 銀鈴會
-
-
(二)文藝雜誌、刊物
-
1917 《台灣兒童世界》(台湾子供世界)
-
1919 《學友》(学友)
-
1920 《台灣青年》
-
1921 《台灣文化協會會報》
-
1922 《台灣》
-
1923 《台灣民報》
-
1924 《櫻草》、《文藝櫻草》(桜草、文芸桜草)
-
1924 《文藝》(文芸)
-
1925 《人人》
-
1926 《翔風》(翔風)
-
1927 《足跡》(足跡)
-
1927 《少年台灣》
-
1928 《台灣大眾時報》
-
1929 《台灣出版警察報》(台湾出版警察報)
-
1929 《南溟樂園》、《南溟藝園》(南溟楽園、南溟芸園)
-
1929 《無軌道時代》(無軌道時代)
-
1930 《伍人報》
-
1930 《明日》(明日)
-
1930 《洪水》
-
1930 《三六九小報》
-
1930 《現代生活》
-
1930 《赤道》(赤道)
-
1930 《新台灣大眾時報》
-
1931 《台灣文學》(台湾文学,台湾文芸作家協會)
-
1931 《曉鐘》
-
1932 《南音》
-
1932 《台灣少年界》(台湾少年界)
-
1933 《愛書》(愛書)
-
1933 《福爾摩沙》(フォルモサ)
-
1934 《先發部隊》、《第一線》
-
1934 《媽祖》(媽祖)
-
1934 《台灣文藝》(台湾文芸,台湾文芸聯盟)
-
1934 《N’EST CE PA》(ネ.ス.パ)
-
1935 《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
-
1935 《台灣新文學》、《新文學月報》(台湾新文学、新文学月報)
-
1936 《台大文學》(台大文学)
-
1939 《華麗島》(華麗島)
-
1940 《文藝台灣》(文芸台湾)
-
1940 《台灣藝術》、《新大眾》(台湾芸術、新大衆)
-
1941 《台灣文學》(台湾文学,啟文社/台湾文学社)
-
1941 《民俗台灣》(民俗台湾)
-
1941 《南國文藝》
-
1942 《新建設》(新建設)
-
1944 《台灣文藝》(台湾文芸,台湾文学奉公會)
-
1944 《旬刊台新》(旬刊台新)
-
1944 《緣草》(ふちぐさ)
-
1948 《潮流》
-
-
(三)報刊文藝欄、專欄
-
1898 《台灣日日新報》文藝欄(1898-1911)(台湾日日新報文芸欄1898-1911)
-
1903 《台南新報》文藝欄(台南新報文芸欄)
-
1907 《台灣新聞》文藝欄(台湾新聞文芸欄)
-
1919 《台灣時報》文藝欄(台湾時報文芸欄)
-
1924 《新高新報》漢文欄
-
1930 《台灣新民報》曙光欄
-
1932 《台灣新民報》日刊文藝欄(台湾新民報日刊文芸欄)
-
1937 《大阪朝日新聞》台灣版「南島文藝欄」(大阪朝日新聞台湾版南島文芸欄)
-
1939 《台灣新民報》新銳中篇創作集(台湾新民報新鋭中篇創作集)
-
1944 《台灣新報》文藝欄(台湾新報文芸欄)
-
-
(四)雜誌文藝特輯
-
1934 台灣新文學出路的探究特輯
-
1935 民間文學特輯
-
1936 漢文創作特輯
-
1944 台灣文學者總崛起特輯(台湾文学者総蹶起特輯)
-
1944 派遣作家的感想特輯(派遣作家の感想特輯)
-
1944 辻小說特輯(辻小說特輯)
-
-
(五)出版社、書局
-
1898 文明堂
-
1898 新高堂書店
-
1922 蘭記書局
-
1926 文化書局
-
1927 中央書局
-
1927 廣文堂
-
1927 雅堂書局
-
1929 台灣新民報社
-
1929 國際書局
-
1931 興漢書局
-
1933 三省堂
-
1933 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台北支店
-
1938 日孝山房
-
1942 日本出版配給株式會社台灣分店
-
1943 台灣出版會
-
-
(六)文學獎
-
1941 文藝台灣賞
-
1942 台灣文學賞
-
1943 台灣文化賞
-
-
(七)文藝沙龍
-
1921 江山樓
-
1926 中央俱樂部
-
1927 蓬萊閣
-
1935 風月俱樂部、風月報俱樂部
-
1937 山水亭料理店
-
-
-
四、思潮與運動
-
(一)文藝事件
-
1911 梁啟超訪台
-
1922 郭沫若覆S君信
-
1922 八駿事件
-
1932 東京台灣人文化同好會取締事件
-
1934 第一回全島文藝大會
-
1934 江亢虎訪台
-
1934 賴明弘訪郭沫若
-
1935 呂赫若〈牛車〉在滿洲國的譯介
-
1936 崔承喜訪台
-
1936 台灣旅日作家之共產學者關係者取締事件
-
1936 吳坤煌邀請崔承喜來台公演圖謀民族解放運動取締事件
-
1936 郁達夫訪台
-
1937 漢文欄廢止
-
1937 企圖攪亂後方潛入內地之不法台灣人取締事件
-
1940 文藝銃後運動演講
-
1942 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
1943 台灣決戰文學會議
-
-
(二)文藝口號、運動
-
1913 台灣世界語運動(エスペラント運動)
-
1923 台灣文字改革運動
-
1930 外地文學
-
1931 普羅文學
-
1932 第三文學
-
1932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
1932 真實的現實主義(真実なるリアリズム、真のリアリズム)
-
1934 報導文學
-
1935 行動主義
-
1936 殖民地文學
-
1941 地方文學
-
1943 皇民文學
-
1943 辻小說
-
-
(三)文藝論爭
-
1924 新舊文學論戰
-
1929 日治時期戲劇論爭
-
1930 台灣鄉土文學.話文論戰
-
1930 文藝大眾化論爭
-
1931 為人生而藝術,為藝術而藝術論爭
-
1935 民間故事整理論爭
-
1936 歷史小說論爭
-
1936 殖民地文學論爭
-
1943 糞現實主義論戰(糞リアリズム論争)
-
-
(四)重要文論
-
1920 〈文學與職務〉
-
1921 〈現實社會與文學〉(実社会と文学)
-
1921 〈日用文鼓吹論〉
-
1922 〈近代文學的主潮〉(近代文学の主潮)
-
1922 〈新台灣的建設與羅馬字〉(新台湾の建設と羅馬字)
-
1923 〈論普及白話文的使命〉
-
1923 〈漢文改革論〉
-
1924 〈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
-
1925 〈中國新文學概觀〉
-
1930 〈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
-
1931 〈建設「台灣話文」一提案〉
-
1932 〈對於台灣舊詩壇投下一巨大的炸彈〉
-
1933 〈台灣的鄉土文學論〉(台湾の郷土文学を論ず)
-
1934 〈絕對反對建設台灣話文摧翻一切邪說〉
-
1936 〈賴懶雲論:台灣文壇人物論(四)〉(頼懶雲論:台湾文壇人物論(四))
-
1941 〈台灣的文學之過去、現在與未來〉(台湾の文学的過現未)
-
1941 〈台灣文壇建設論〉(台湾文壇建設論)
-
1942 〈輓近台灣文學運動史〉(輓近の台湾文学運動史)
-
1943 〈台灣文學史序說〉(台湾文学史序說)
-
-
-
關鍵字索引(漢語拼音排序)
-
Ⅰ、辭目類
-
Ⅱ、非辭目類
-
- 辭目索引(筆畫排序)
- 西曆、和曆、國曆對照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