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49年,國民政府為何從中國大撒退到臺灣?又如何大撒退?
就從日記史料中一窺近代中國的關鍵年代!
看看蔣介石一生中最感屈辱的1949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正是中華民國之所以在臺灣的緣由。
1949年的大撤退,是國民政府遭受的空前失敗。領導國民政府軍隊成功贏得抗日戰爭的蔣介石,為何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被迫撤退至臺灣?
2019年再回首時隔七十年的這段歷史,今人已難想像當時國、共雙方兵戎相見的緊張情勢,時任蔣介石隨扈的樓文淵,當時與部分同袍追隨蔣介石自南京引退至溪口,再輾轉隨同來臺,親身經歷過大時代的動盪。
樓文淵以當年的侍衛工作日誌為準,輔以蔣介石日記,完整呈現1949年的時空。看似流水帳式的起居注,字裡行間存在的是許多細節,讓我們得以一窺1949年危局,了解當時錯綜複雜的環境與發生的事實。
延伸閱讀
《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8-1988》,林孝庭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野島剛
《1949.國共內戰與台灣:台灣戰後體制的起源(二版)》,曾健民
《1949禮讚》,楊儒賓
《1949大撤退》,林桶法
《一九四九:交替與再生(思想13)》,思想編輯委員會
就從日記史料中一窺近代中國的關鍵年代!
看看蔣介石一生中最感屈辱的1949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正是中華民國之所以在臺灣的緣由。
1949年的大撤退,是國民政府遭受的空前失敗。領導國民政府軍隊成功贏得抗日戰爭的蔣介石,為何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被迫撤退至臺灣?
2019年再回首時隔七十年的這段歷史,今人已難想像當時國、共雙方兵戎相見的緊張情勢,時任蔣介石隨扈的樓文淵,當時與部分同袍追隨蔣介石自南京引退至溪口,再輾轉隨同來臺,親身經歷過大時代的動盪。
樓文淵以當年的侍衛工作日誌為準,輔以蔣介石日記,完整呈現1949年的時空。看似流水帳式的起居注,字裡行間存在的是許多細節,讓我們得以一窺1949年危局,了解當時錯綜複雜的環境與發生的事實。
延伸閱讀
《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8-1988》,林孝庭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野島剛
《1949.國共內戰與台灣:台灣戰後體制的起源(二版)》,曾健民
《1949禮讚》,楊儒賓
《1949大撤退》,林桶法
《一九四九:交替與再生(思想13)》,思想編輯委員會
- 編輯說明
- 編者序
- 導讀
- 前言
- 一 引退前後(1949.01.01-1949.01.21)
- 二 溪口歲月(1949.01.22-1949.04.25)
- 三 危城上海(1949.04.26-1949.05.06)
- 四 增防舟山(1949.05.07-1949.05.16)
- 五 保衛臺灣(1949.05.17-1949.07.09)
- 六 訪菲律賓(1949.07.10-1949.07.12)
- 七 蔣李會商(1949.07.13-1949.07.31)
- 八 出訪韓國(1949.08.01-1949.08.23)
- 九 坐鎮重慶(1949.08.24-1949.11.13)
- 十 再見成都(1949.11.14-1949.12.31)
- 附錄 人名字號對照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