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睽違六十年,翻譯名家陳榮彬全新譯本《白鯨記》,見證亞哈船長與大白鯨莫比敵的海上傳奇。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
英國知名小說家暨評論家毛姆認為《白鯨記》是美國文學代表作,它的地位勝過愛倫‧坡與馬克‧吐溫的作品!
曾經影響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激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的創作靈魂!
知名品牌星巴克咖啡(StarbucksCoffee)更是得名於《白鯨記》中,愛喝咖啡的大副!
《白鯨記》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經典巨作;它是不朽,是文學史上的傳奇!
從今天起,你再也沒有理由不讀《白鯨記》!
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是史詩般的海洋文學鉅著,擁有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開場白,它不但是星巴克咖啡、《星艦迷航記》與《海賊王》等品牌及無數影視藝文創作的命名及取材靈感來源,梅爾維爾還被譽為美國「莎士比亞」!
「叫我伊什梅爾吧。」
故事以捕鯨船水手伊什梅爾這句舉世聞名的開場白作為開頭,接著開始重現「皮廓號」捕鯨船船長亞哈追捕大白鯨「莫比敵」的歷險過程。
亞哈是個聰明而意志堅定的船長,四十年的航海與捕鯨經驗讓他對各大洋的海況及鯨群分布熟悉無比。在一次捕鯨過程中,亞哈被一隻名叫莫比敵的抹香鯨咬斷一條腿,從此決心一定要捕殺莫比敵。
主角伊什梅爾厭煩了陸地上的枯燥生活,決定到海上冒險,他在旅店中認識了來自南太平洋科科沃科島、當過捕鯨船魚叉手的食人族王子魁魁,兩人一見如故成為好友,一起登上皮廓號。
滿心怨念的亞哈船長一心要向莫比敵復仇,他對水手承諾,最先發現那隻白鯨的人就賞一枚金幣。他的執念使他不顧大副星巴克的勸導,也無視拉結號船長驟失愛子的傷痛。
執意在滔滔巨浪中與莫比敵一決生死的亞哈,終於將一整船人帶往地獄。最終,只有伊什梅爾能夠告訴我們,這個漫長而驚險的故事:一個關於大海的故事,一個關乎人性的故事,呈現出人類以己身的力量去對抗大自然的過程。小說中的白鯨莫比敵就像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大自然的生態。它呈現悲觀和神祕的情感色彩,轟動歐美文壇。
《白鯨記》結合了虛構與寫實兩種寫作手法,梅爾維爾用敏銳和感性的視角社會,通過小說來表達自己對整個社會生活和人類心靈的思考與評價。
專文導讀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
國內各界專家學者作家齊聲推薦
王聰威(小說家)
何曼莊(作家)
李取中(《大誌雜誌》、《TheAffairs週刊編集》總編輯)
柯金源(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馬耀民(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張惠菁(作家)
郭強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黃宗慧(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以動物為鏡》作者)
劉克襄(作家)
蔡淇華(作家)
賴慈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睽違六十年,翻譯名家陳榮彬全新譯本《白鯨記》,見證亞哈船長與大白鯨莫比敵的海上傳奇。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
英國知名小說家暨評論家毛姆認為《白鯨記》是美國文學代表作,它的地位勝過愛倫‧坡與馬克‧吐溫的作品!
曾經影響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激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的創作靈魂!
知名品牌星巴克咖啡(StarbucksCoffee)更是得名於《白鯨記》中,愛喝咖啡的大副!
《白鯨記》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經典巨作;它是不朽,是文學史上的傳奇!
從今天起,你再也沒有理由不讀《白鯨記》!
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是史詩般的海洋文學鉅著,擁有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開場白,它不但是星巴克咖啡、《星艦迷航記》與《海賊王》等品牌及無數影視藝文創作的命名及取材靈感來源,梅爾維爾還被譽為美國「莎士比亞」!
「叫我伊什梅爾吧。」
故事以捕鯨船水手伊什梅爾這句舉世聞名的開場白作為開頭,接著開始重現「皮廓號」捕鯨船船長亞哈追捕大白鯨「莫比敵」的歷險過程。
亞哈是個聰明而意志堅定的船長,四十年的航海與捕鯨經驗讓他對各大洋的海況及鯨群分布熟悉無比。在一次捕鯨過程中,亞哈被一隻名叫莫比敵的抹香鯨咬斷一條腿,從此決心一定要捕殺莫比敵。
主角伊什梅爾厭煩了陸地上的枯燥生活,決定到海上冒險,他在旅店中認識了來自南太平洋科科沃科島、當過捕鯨船魚叉手的食人族王子魁魁,兩人一見如故成為好友,一起登上皮廓號。
滿心怨念的亞哈船長一心要向莫比敵復仇,他對水手承諾,最先發現那隻白鯨的人就賞一枚金幣。他的執念使他不顧大副星巴克的勸導,也無視拉結號船長驟失愛子的傷痛。
執意在滔滔巨浪中與莫比敵一決生死的亞哈,終於將一整船人帶往地獄。最終,只有伊什梅爾能夠告訴我們,這個漫長而驚險的故事:一個關於大海的故事,一個關乎人性的故事,呈現出人類以己身的力量去對抗大自然的過程。小說中的白鯨莫比敵就像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大自然的生態。它呈現悲觀和神祕的情感色彩,轟動歐美文壇。
《白鯨記》結合了虛構與寫實兩種寫作手法,梅爾維爾用敏銳和感性的視角社會,通過小說來表達自己對整個社會生活和人類心靈的思考與評價。
專文導讀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
國內各界專家學者作家齊聲推薦
王聰威(小說家)
何曼莊(作家)
李取中(《大誌雜誌》、《TheAffairs週刊編集》總編輯)
柯金源(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馬耀民(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張惠菁(作家)
郭強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黃宗慧(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以動物為鏡》作者)
劉克襄(作家)
蔡淇華(作家)
賴慈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 封面
- 書名頁
- 導讀 一部鼓舞人類探索海洋的文學經典
- 1 海市蜃樓
- 2 毛毯袋
- 3 捕鯨船客棧
- 4 被子
- 5 早餐
- 6 街道
- 7 小教堂
- 8 布道壇
- 9 布道會
- 10 一個貼心的朋友
- 11 睡袍
- 12 身世
- 13 單輪手推車
- 14 南塔克特島
- 15 巧達濃湯
- 16 捕鯨船
- 17 齋戒
- 18 魁魁的畫押
- 19 先知
- 20 全員忙碌
- 21 登船
- 22 聖誕快樂
- 23 背風的海岸
- 24 辯詞
- 25 附言
- 26 騎士與扈從
- 27 騎士與扈從(續)
- 28 亞哈船長
- 29 亞哈登場,史塔布跟著來
- 30 菸斗
- 31 怪夢一場
- 32 鯨類學
- 33 史培克辛德
- 34 船艙裡的餐桌
- 35 桅頂
- 36 後甲板
- 37 夕陽
- 38 薄暮
- 39 小夜班
- 40 午夜的艏樓
- 41 莫比敵
- 42 巨鯨之白
- 43 聽!
- 44 航海圖
- 45 供詞
- 46 臆測
- 47 編墊子
- 48 初次下船獵鯨
- 49 冷酷無情
- 50 亞哈的小艇與小艇成員:費韃拉
- 51 精靈的水柱
- 52 信天翁號
- 53 捕鯨船聯歡會
- 54 「鯨現號」的故事
- 55 關於鯨魚畫像的種種謬誤
- 56 關於錯誤較少的鯨魚畫像和捕鯨場景的真實描寫
- 57 板子上的鯨魚、牙雕與木雕的鯨魚、鯨魚風標、岩堆上、山巒間與星空裡的鯨魚
- 58 小魚
- 59 巨大烏賊
- 60 捕鯨索
- 61 史塔布屠鯨
- 62 投射魚叉魚槍
- 63 叉架
- 64 史塔布的晚餐
- 65 以鯨魚入菜
- 66 屠殺鯊魚
- 67 割魚油
- 68 鯨魚的「毛毯」
- 69 葬禮
- 70 獅身人面怪
- 71 耶羅波安號的故事
- 72 猴索
- 73 殺了一頭露脊鯨之後,史塔布與福拉斯克聊了一下那頭鯨魚
- 74 抹香鯨的頭:與露脊鯨相較
- 75 露脊鯨的頭:與抹香鯨相較
- 76 破城鎚
- 77 海德堡大酒桶
- 78 水槽和水桶
- 79 大草原
- 80 腦袋
- 81 皮廓號與處女號的相遇
- 82 捕鯨業的名譽與光榮
- 83 關於約拿的史實
- 84 投擲魚槍
- 85 噴泉
- 86 鯨尾
- 87 「無敵鯨隊」
- 88 「鯨校」與「校長」
- 89 「有主鯨」與「無主鯨」
- 90 鯨頭或鯨尾
- 91 皮廓號遇上玫瑰花蕾號
- 92 龍涎香
- 93 浩劫餘生的邊緣人
- 94 揉製鯨油
- 95 「聖袍」
- 96 煉油灶
- 97 油燈
- 98 裝桶與清掃
- 99 達布倫金幣
- 100 獨腳船長與獨臂船長相遇:來自南塔克特的皮廓號邂逅來自倫敦的薩謬爾.恩德比號
- 101 玻璃酒瓶
- 102 刺客群島的某處樹蔭下
- 103 鯨魚骨架的尺寸
- 104 鯨魚化石
- 105 鯨魚的龐大身軀會變小嗎?——牠們會滅絕嗎?
- 106 亞哈的腿
- 107 木匠
- 108 亞哈與木匠
- 109 亞哈與星巴克在船艙裡
- 110 魁魁入棺
- 111 太平洋
- 112 鐵匠
- 113 熔爐
- 114 金黃陽光下的海
- 115 皮廓號遇上單身漢號
- 116 垂死的鯨魚
- 117 看守鯨魚
- 118 四分儀
- 119 蠟燭
- 120 第一班夜班即將結束的甲板上
- 121 午夜時分的艏樓舷牆
- 122 午夜時分雷電交加的天空
- 123 滑膛槍
- 124 指針
- 125 計程儀繩
- 126 救生桶
- 127 甲板上
- 128 皮廓號遇上拉結號
- 129 亞哈的船艙
- 130 帽子
- 131 皮廓號遇上喜樂號
- 132 交響樂
- 133 追獵:第一天
- 134 追獵:第二天
- 135 追獵:第三天
- 尾聲
- 譯後記 Moby-Dick的前世與今生
- 謝辭
- 延伸閱讀
- 赫曼.梅爾維爾重要大事年表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