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285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承繼左派的批判傳統關注運動場外的議題立足於永遠的在野黨

左外野這個位置,大概是棒球場上最邊緣的位置,既沒有中外野的遼闊範圍,也沒有右外野雷射肩直傳三壘的奪目。但無妨,非主流就是《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的本意,而左•外•野這三個字,更是陳子軒對於「運動社會學」這個學門的期許:承繼「左」派的批判傳統,關注運動場「外」的議題,以及永遠立足在「野」黨的位置來思考。
運動場上的美好,是我們熱愛它的原因,但運動也是一個國家社會具體而微的體現。近年來,台灣對於運動員處境的論辯、國族意涵的鬆動以及新媒體的出現,在在使這個領域越趨豐富與值得關注。
《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的評論觸及國族、性別、文化、媒體、教育、體育政策等面向,涵蓋的運動項目以及體育名人不勝枚舉。立足台灣、放眼國際的體壇大小事,陳子軒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社會學與文化研究等學科觀點帶入運動評論中,既平易近人又充滿知識性。讀者可藉由陳子軒提供的多元視角,批判性地省思體壇世界包羅萬象的議題,以及運動與現代生活的關係。

延伸閱讀
《台灣理論關鍵詞》,史書美、梅家玲、廖朝陽、陳東升主編
《戀人》,鄭浩承
《班雅明與他的時代:流浪‧孤寂‧逃亡》,費德雷‧帕雅克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伊娃‧易洛斯
《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韋伯、海德格、高達美、鄂蘭……的心靈地圖》,蔡慶樺
《我是留德華:海獅的德國奇幻旅程》,神奇海獅(李博研)
《《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版本、系譜、爭議與當代價值》,萬毓澤
《愛書人的神奇旅行:在祕密圖書館窺探西方文豪奇聞軼事,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奧立佛‧泰爾
  • 封面
  • 書名頁
  • 推薦序
  • 左外野宣言
  • 運動與國族
    • 01 鄉關何處?
    • 02 「政府要牌、選手要賞」
    • 03 為什麼「為國爭光」只是復古浪漫的懷舊想像?
    • 04 從未結束的懷慕
    • 05 港中足賽
    • 06 看球視同作戰
    • 07 錯把「徵召」當尚方寶劍,誰來組最強國家隊一樣無解
    • 08 中國當然不會參加世大運團體賽
    • 09 世大運的夢幻列車,十二天後將把台灣運動載往何方?
    • 10 英超也有U12冠軍?
    • 11 神話五十年
    • 12 「六八」五十
  • 運動與媒體
    • 13 挖洞給選手跳的十二強復仇者聯盟,透露了什麼訊息?
    • 14 有線、無線還在吵?
    • 15 《輝煌年代》踢出一記馬來西亞族群融合的致勝球
    • 16 開幕式也要看黃金時段?
    • 17 體育記者vs.鄉民
    • 18 熱血《點五步》
    • 19 請頒給傅達仁一座終身成就獎
    • 20 運動媒體還是夢想中的工作嗎?
    • 21 不在螢幕裡的最重要
  • 運動轉播權
    • 22 被遺忘的早慶戰
    • 23 職棒二十五年,奇幻怪誕的中職轉播權大戲
    • 24 世界盃轉播大戰
    • 25 這真是「頂級」的十二強賽事嗎?
    • 26 電視中(差點)被消失的里約奧運
    • 27 WBC轉播劇場再起
    • 28 MOD大戰後的運動轉播何去何從?
    • 29 台灣運動媒體的新篇章?
  • 運動見真情
    • 30 愛/恨小熊的百年孤寂與終結
    • 31 不過就是一場球賽,它有可能療癒真實的傷痛嗎?
    • 32 誰說你再也不能回家?
    • 33 回不去的陳峰民與台灣棒球的世代正義
    • 34 初戀的後勁
    • 35 我的陳金鋒時代
    • 36 歷史的繼承者們
    • 37 國慶之夜,台北田徑場見證台灣足球的新頁
  • 運動與都市
    • 38 如果你是台北天龍隊的球迷
    • 39 大巨蛋的屁股怎麼擦?
    • 40 該拿蚊子館換大型賽會的餅乾屑嗎?
    • 41 台日運動聯盟狂想曲?
    • 42 德國足球三城記之一
    • 43 德國足球三城記之二
    • 44 德國足球三城記之三
    • 45 沙漠裡的冰球夢
  • 運動與教育
    • 46 運動只是升學的手段?
    • 47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體育課?
    • 48 三月瘋HBL
    • 49 競技還教育,學生或運動員
    • 50 如果姆巴佩也獲博士學位
  • 運動與全球化
    • 51 世界盃足球能讓台灣有國際觀嗎?
    • 52 勃發中的綠洲
    • 53 棒球的以色列
    • 54 歐洲豪門不願面對的真相
    • 55 板球與棒球的前世今生
    • 56 洋教練念經,台灣足球需面對的課題
    • 57 史上最近,但離台灣依舊遙遠的冬季奧運
    • 58 趨勢還是曇花一現?
  • 運動與性別
    • 59 像女孩那樣丟球
    • 60 安能辨我是雄雌?
    • 61 啦啦隊風雲,揭露運動產業發展的殘酷真相
    • 62 猛男與宅男的世界盃
    • 63 「給我女籃轉播」!該怎麼給?
    • 64 睜開雙眼才能看見多元
    • 65 冬奧女子花式滑冰的愛恨情仇
    • 66 陽剛的運動,陰性的媒體
    • 67 美網風波
  • 運動與文化
    • 68 台灣球團學不會的「尊重」,洋基隊長基特的退休告訴你
    • 69 誰還有那美國時間看球賽?
    • 70 除了廉價的熱血,黑豹旗還剩下什麼?
    • 71 吵什麼「草」?
    • 72 魔球咒語
    • 73 拳擊走入歷史的迴光返照?
    • 74 小林尊,如今安在哉?
    • 75 棒球最後的浪漫
    • 76 「麥斯帽屢」
    • 77 誰的翻譯?誰的權力?
    • 78 球場上的亂鬥史
    • 79 美國、古巴,棒球外交的弦外之音
    • 80 不追求金牌的運動想像
    • 81 還運動於人民!
    • 82 運動員的罪與罰
    • 83 運動員,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
  • 運動與種族
    • 84 不參政運動員的政治影響力
    • 85 林書豪之怒
    • 86 國歌聲中的分化
    • 87 為什麼「比小眼睛」是種族歧視?
  • 後記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