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高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编写的专门教材之一。该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本书在继承、批判和扬弃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框架。
本教材第六版结合近几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最新发展,结合立法、司法解释等内容,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教材第六版结合近几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最新发展,结合立法、司法解释等内容,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
- 第六版说明
- 第五版说明
- 第四版说明
- 第三版说明
- 第二版说明
- 内容简介
- Abstract
- 作者简介与编写分工
-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简称与全称对照表
-
第一编 绪论
-
第一章 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
-
第一节 行 政
-
第二节 行 政 法
-
第三节 行政法学
-
-
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
-
第一节 行政法法源概述
-
第二节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
-
第三节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
-
-
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
第二节 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
-
第三节 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
-
-
-
第二编 行政法主体
-
第四章 行政法主体概述
-
第一节 行政法主体的概念
-
第二节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法
-
-
第五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
-
第二节 行政机关的职责与职权
-
第三节 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对行政机关的要求
-
第四节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
-
第六章 其他行政主体
-
第一节 其他行政主体概述
-
第二节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
第三节 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
第四节 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体
-
-
第七章 公 务 员
-
第一节 公务员概述
-
第二节 公职关系
-
-
第八章 行政相对人
-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概述
-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
-
-
第九章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
第一节 行政法制监督概述
-
第二节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种类及监督内容
-
-
-
第三编 行政行为
-
第十章 行政行为概述
-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模式
-
-
第十一章 行政立法
-
第一节 行政立法概述
-
第二节 行政立法的原则和程序
-
第三节 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
-
第十二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
-
第一节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种类和地位
-
第二节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控
-
-
第十三章 具体行政行为
-
第一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
第二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
-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瑕疵
-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
第五节 对行政裁量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制
-
-
第十四章 行政处理(一)——依申请行政行为
-
第一节 行政处理与依申请行政行为概述
-
第二节 行政许可
-
第三节 行政给付
-
第四节 行政奖励
-
第五节 行政确认
-
第六节 行政裁决
-
-
第十五章 行政处理(二)——依职权行政行为
-
第一节 依职权行政行为概述
-
第二节 行政规划
-
第三节 行政命令
-
第四节 行政征收
-
第五节 行政处罚
-
第六节 行政强制
-
-
第十六章 行政机关实施的其他行为
-
第一节 行政指导行为
-
第二节 行政合同行为
-
第三节 行政事实行为
-
-
第十七章 行政程序
-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
-
-
第四编 行政复议
-
第十八章 行政救济概述
-
第一节 行政救济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行政救济的种类
-
-
第十九章 行政复议概述
-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念与特征
-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行政复议基本制度
-
-
第二十章 行政复议范围
-
第一节 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的范围
-
第二节 可一并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规定的范围
-
第三节 排除行政复议的事项
-
-
第二十一章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
-
第一节 行政复议机关、复议机构与管辖
-
第二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
-
-
第二十二章 行政复议的程序
-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
第二节 行政复议审理
-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决定
-
-
-
第五编 行政诉讼
-
第二十三章 行政诉讼概述
-
第一节 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
-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
第三节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
第四节 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
-
第二十四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框架
-
第三节 可诉性行政行为和不作为的特征
-
第四节 几类不可诉行为
-
第五节 几类特殊行为的可诉性鉴别
-
-
第二十五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
-
第一节 行政诉讼管辖概述
-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
-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
-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裁定管辖
-
第五节 管辖异议
-
第六节 管辖模式的创新实践
-
-
第二十六章 行政诉讼的参加人
-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
-
第二节 行政诉讼原告
-
第三节 行政诉讼被告
-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共同诉讼人
-
第五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
-
第六节 行政诉讼代理人
-
-
第二十七章 行政诉讼证据
-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概述
-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
-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
第五节 行政诉讼的证据保全
-
-
第二十八章 行政诉讼程序
-
第一节 诉与诉权
-
第二节 起诉和受理
-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
第四节 简易程序
-
第五节 行政诉讼二审程序
-
第六节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
第七节 行政诉讼的诉讼中止、诉讼终结与期间、送达
-
-
第二十九章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概述
-
第二节 行政审判法律适用的规范
-
第三节 审判规范之间的冲突及处理
-
-
第三十章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
第一节 行政诉讼判决概述
-
第二节 行政判决的适用条件
-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裁定
-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决定
-
-
第三十一章 涉外行政诉讼
-
第一节 涉外行政诉讼概述
-
第二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
-
第三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渊源
-
第四节 涉外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适用
-
第五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期间、期日和送达
-
-
第三十二章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
第一节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
第二节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与裁判
-
-
-
第六编 行政赔偿
-
第三十三章 行政赔偿与国家赔偿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
-
第三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四节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
第五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
第三十四章 行政赔偿范围
-
第一节 行政赔偿范围概述
-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侵权行为范围
-
第三节 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范围
-
-
第三十五章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
第一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
-
第二节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
第三节 行政赔偿费用
-
-
第三十六章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
第一节 行政赔偿方式
-
第二节 行政赔偿标准
-
-
第三十七章 行政赔偿程序
-
第一节 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
-
第二节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受案与处理
-
第三节 行政赔偿诉讼
-
第四节 行政追偿程序
-
-
第三十八章 行政补偿
-
第一节 概 述
-
第二节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范围与方式
-
第四节 行政补偿的标准与程序
-
-
-
附录
-
附录一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和典型性行政案例
-
附录二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5—2014)登载的行政案例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1989—2014)登载的抗诉行政案例
-
附录三 国内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科书、专著和案例评析的选读书目
-
附录四 国外行政法著作和我国学者编著的关于外国行政法著作的选读书目
-
- 索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