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美國在中國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4966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盧溝橋事變到珍珠港事件,這段期間的中美關係,到底經歷了何種變化?
特別是中國政府對美外交的決策過程是什麼?由何人執行?
中國的外交目的是什麼?談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應是什麼?
中國政府在這段時間內,總體的得失又當如何評價?
何以在1937年7月盧溝橋戰事爆發時,美國政府認為事不關己,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國政府卻十萬火急地促請中國成為並肩作戰的盟友?
齊錫生最新專論《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美國在中國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完全解答

中華民族自從和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建立現代化外交關係以來,八年抗戰最根本性地改變了中國和西方的交往,也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回顧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列強在中國瓜分土地,控制中國的各種資源,但是到了1945年大戰結束時,中國的國家地位徹底改觀,列強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在主權和治權上,中國成為一個充分獨立自主的國家,在戰後新建立的國際秩序裡,中國還成為世界四強之一。

導致此項蛻變的最關鍵因素是,中國在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立即和美國、英國和蘇聯結為全球性戰略盟友,對抗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軸心國同盟,而其中特別具有決定性因素的是中國和美國的結盟。

從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到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長達53個月之間的中美關係,到底經歷了何種變化?齊錫生《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美國在中國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一書向讀者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此外,《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嘗試把這段期間領袖人物的形象、個性、心理狀態、內心深處的盤算策劃等盡量予以呈現,舉凡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陳光甫、胡適等人的私人檔案,日記等等,都提供讀者極大的啟示。

延伸閱讀:
《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修訂版)》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
《外交祕聞:一九六○年代台北華府外交秘辛》
  • 前言
  • 第一章 摸索一個務實的對美外交政策
    • 甲.國民政府在開戰初期的作為
    • 乙.中美關係的發展和胡適的外交使命
    • 丙.中國早期戰事失利對內政和外交的影響
    • 丁.對於抗戰前途的展望
    • 戊.中國主動展開對美外交
  • 第二章 胡適受命出任駐美大使
    • 甲.國民政府對美政策重點的具體化
    • 乙.政策成果的初步檢查
    • 丙.中立法和禁運事務
    • 丁.對於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
    • 戊.胡適對於中國堅持抗戰的貢獻
  • 第三章 1937-1939 年間胡適和陳光甫對中國對美政策的影響
    • 甲.胡適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 乙.陳光甫對於中美關係的影響
  • 第四章 尋求一個新的對美政策─1939-1940 年來自各方的壓力
    • 甲.國際環境的劇烈變化
    • 乙.國內情勢的加速惡化
    • 丙.中國對美國觀感的改變
    • 丁.中國逐漸摸索出一個新的對美政策
  • 第五章 1940年以後外交作風的改變
    • 甲.宋子文任命的背景
    • 乙.宋子文使命的實質與權限
    • 丙.宋子文的新作風和新阻力
  • 第六章 1940年下半年中美關係大幅擴展
    • 甲.促成重慶政府外交政策改變的背景和因素
    • 乙.中國對美外交實質上的擴張
    • 丙.越南和緬甸通道的關閉
    • 丁.中國爭取國際合作的努力:時機、動機和展望
    • 戊.蔣介石在1940 年的感情世界
  • 第七章 1941年:美國邁向中國外交舞臺中央
    • 甲.內外情勢
    • 乙.中美關係開始質變
    • 丙.蔣介石個人在對美外交關係上角色的轉變
    • 丁.宋子文推行「個人外交」的努力
    • 戊.1941 年中國對美外交上的幾個里程碑
    • 己.對個人外交的評估
    • 庚.個人外交過程中的一個特殊案例
  • 第八章 租借法案帶來的希望和失望
    • 甲.租借法案:一個嶄新的局面
    • 乙.中國政府如何應對租借法案
    • 丙.中國對陸軍武器的要求
    • 丁.中美差距的外在原因
    • 戊.派遣軍事代表團赴華
    • 己.太平洋戰爭前租借法案軍火援助的總檢討
  • 第九章 最後的衝刺─中國政府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努力
    • 甲.山雨欲來風滿樓
    • 乙.危機終於來臨
    • 丙.中國開始全方位處理危機
    • 丁.中國政府處理危機的評價
    • 戊.危機回顧
  • 第十章 結論
    • 甲.中國決心抗戰和列強的反應
    • 乙.蔣介石在抗戰中的角色
    • 丙.中國的外交和外交官
    • 丁.中日戰爭的歷史評價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