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盧溝橋事變到珍珠港事件,這段期間的中美關係,到底經歷了何種變化?
特別是中國政府對美外交的決策過程是什麼?由何人執行?
中國的外交目的是什麼?談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應是什麼?
中國政府在這段時間內,總體的得失又當如何評價?
何以在1937年7月盧溝橋戰事爆發時,美國政府認為事不關己,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國政府卻十萬火急地促請中國成為並肩作戰的盟友?
齊錫生最新專論《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美國在中國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完全解答
中華民族自從和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建立現代化外交關係以來,八年抗戰最根本性地改變了中國和西方的交往,也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回顧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列強在中國瓜分土地,控制中國的各種資源,但是到了1945年大戰結束時,中國的國家地位徹底改觀,列強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在主權和治權上,中國成為一個充分獨立自主的國家,在戰後新建立的國際秩序裡,中國還成為世界四強之一。
導致此項蛻變的最關鍵因素是,中國在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立即和美國、英國和蘇聯結為全球性戰略盟友,對抗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軸心國同盟,而其中特別具有決定性因素的是中國和美國的結盟。
從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到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長達53個月之間的中美關係,到底經歷了何種變化?齊錫生《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美國在中國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一書向讀者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此外,《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嘗試把這段期間領袖人物的形象、個性、心理狀態、內心深處的盤算策劃等盡量予以呈現,舉凡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陳光甫、胡適等人的私人檔案,日記等等,都提供讀者極大的啟示。
延伸閱讀:
《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修訂版)》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
《外交祕聞:一九六○年代台北華府外交秘辛》
特別是中國政府對美外交的決策過程是什麼?由何人執行?
中國的外交目的是什麼?談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應是什麼?
中國政府在這段時間內,總體的得失又當如何評價?
何以在1937年7月盧溝橋戰事爆發時,美國政府認為事不關己,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國政府卻十萬火急地促請中國成為並肩作戰的盟友?
齊錫生最新專論《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美國在中國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完全解答
中華民族自從和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建立現代化外交關係以來,八年抗戰最根本性地改變了中國和西方的交往,也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回顧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列強在中國瓜分土地,控制中國的各種資源,但是到了1945年大戰結束時,中國的國家地位徹底改觀,列強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在主權和治權上,中國成為一個充分獨立自主的國家,在戰後新建立的國際秩序裡,中國還成為世界四強之一。
導致此項蛻變的最關鍵因素是,中國在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立即和美國、英國和蘇聯結為全球性戰略盟友,對抗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軸心國同盟,而其中特別具有決定性因素的是中國和美國的結盟。
從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到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長達53個月之間的中美關係,到底經歷了何種變化?齊錫生《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美國在中國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一書向讀者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此外,《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嘗試把這段期間領袖人物的形象、個性、心理狀態、內心深處的盤算策劃等盡量予以呈現,舉凡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陳光甫、胡適等人的私人檔案,日記等等,都提供讀者極大的啟示。
延伸閱讀:
《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修訂版)》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
《外交祕聞:一九六○年代台北華府外交秘辛》
- 前言
-
第一章 摸索一個務實的對美外交政策
-
甲.國民政府在開戰初期的作為
-
乙.中美關係的發展和胡適的外交使命
-
丙.中國早期戰事失利對內政和外交的影響
-
丁.對於抗戰前途的展望
-
戊.中國主動展開對美外交
-
-
第二章 胡適受命出任駐美大使
-
甲.國民政府對美政策重點的具體化
-
乙.政策成果的初步檢查
-
丙.中立法和禁運事務
-
丁.對於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
-
戊.胡適對於中國堅持抗戰的貢獻
-
-
第三章 1937-1939 年間胡適和陳光甫對中國對美政策的影響
-
甲.胡適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
乙.陳光甫對於中美關係的影響
-
-
第四章 尋求一個新的對美政策─1939-1940 年來自各方的壓力
-
甲.國際環境的劇烈變化
-
乙.國內情勢的加速惡化
-
丙.中國對美國觀感的改變
-
丁.中國逐漸摸索出一個新的對美政策
-
-
第五章 1940年以後外交作風的改變
-
甲.宋子文任命的背景
-
乙.宋子文使命的實質與權限
-
丙.宋子文的新作風和新阻力
-
-
第六章 1940年下半年中美關係大幅擴展
-
甲.促成重慶政府外交政策改變的背景和因素
-
乙.中國對美外交實質上的擴張
-
丙.越南和緬甸通道的關閉
-
丁.中國爭取國際合作的努力:時機、動機和展望
-
戊.蔣介石在1940 年的感情世界
-
-
第七章 1941年:美國邁向中國外交舞臺中央
-
甲.內外情勢
-
乙.中美關係開始質變
-
丙.蔣介石個人在對美外交關係上角色的轉變
-
丁.宋子文推行「個人外交」的努力
-
戊.1941 年中國對美外交上的幾個里程碑
-
己.對個人外交的評估
-
庚.個人外交過程中的一個特殊案例
-
-
第八章 租借法案帶來的希望和失望
-
甲.租借法案:一個嶄新的局面
-
乙.中國政府如何應對租借法案
-
丙.中國對陸軍武器的要求
-
丁.中美差距的外在原因
-
戊.派遣軍事代表團赴華
-
己.太平洋戰爭前租借法案軍火援助的總檢討
-
-
第九章 最後的衝刺─中國政府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努力
-
甲.山雨欲來風滿樓
-
乙.危機終於來臨
-
丙.中國開始全方位處理危機
-
丁.中國政府處理危機的評價
-
戊.危機回顧
-
-
第十章 結論
-
甲.中國決心抗戰和列強的反應
-
乙.蔣介石在抗戰中的角色
-
丙.中國的外交和外交官
-
丁.中日戰爭的歷史評價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