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胡適與蔣介石同道相謀反共,但比蔣介石更為徹底和極端。
繼《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日正當中,1917-1927》、《舍我其誰:胡適,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後,江勇振教授推出《舍我其誰:胡適,第四部:國師策士,1932-1962》。
1932至1962年這段期間,是胡適一生當中最被人誤解、不解與亂解的階段,胡適跟蔣介石同道相謀反共,但比蔣介石更為徹底和極端。
《國師策士》是四部曲的《舍我其誰:胡適》系列的完結篇。
這部完結篇所分析的,是胡適一生當中最被人誤解、不解與亂解的幾個階段:包括他1930年代的政治學術思想、擔任中國駐美大使時期的言論與作為,以及從國共內戰到蔣介石敗走台灣以後的所作所為。
胡適和蔣介石同道相謀反共。他們之間的不同,是蔣介石心知要反攻大陸就必須靠美國,但在嘴巴上就是不肯承認;胡適則明白宣示他「苦撐待變」的真諦,是在等待美國發動全球性的反共聖戰,以便一舉反攻大陸,甚至直搗國際共產的老巢莫斯科。胡適的反共,比蔣介石更為徹底和極端。
胡適不但是美國思想脈絡之下的冷戰鬥士,他更是美國冷戰鬥士裡的冷戰鬥士、美國冷戰鬥士的鷹派裡的鷹派。晚年的胡適不是「自由主義者」這個籠統的字眼所能形容的。他是美國脈絡之下的「新保守主義者」。這種保守主義不是西方傳統的保守主義,而是以確保美國霸權為宗旨的「新保守主義」。
延伸閱讀:
《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
《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日正當中,1917-1927》
《舍我其誰:胡適,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
《舍我其誰:胡適,第四部:國師策士,1932-1962》
繼《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日正當中,1917-1927》、《舍我其誰:胡適,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後,江勇振教授推出《舍我其誰:胡適,第四部:國師策士,1932-1962》。
1932至1962年這段期間,是胡適一生當中最被人誤解、不解與亂解的階段,胡適跟蔣介石同道相謀反共,但比蔣介石更為徹底和極端。
《國師策士》是四部曲的《舍我其誰:胡適》系列的完結篇。
這部完結篇所分析的,是胡適一生當中最被人誤解、不解與亂解的幾個階段:包括他1930年代的政治學術思想、擔任中國駐美大使時期的言論與作為,以及從國共內戰到蔣介石敗走台灣以後的所作所為。
胡適和蔣介石同道相謀反共。他們之間的不同,是蔣介石心知要反攻大陸就必須靠美國,但在嘴巴上就是不肯承認;胡適則明白宣示他「苦撐待變」的真諦,是在等待美國發動全球性的反共聖戰,以便一舉反攻大陸,甚至直搗國際共產的老巢莫斯科。胡適的反共,比蔣介石更為徹底和極端。
胡適不但是美國思想脈絡之下的冷戰鬥士,他更是美國冷戰鬥士裡的冷戰鬥士、美國冷戰鬥士的鷹派裡的鷹派。晚年的胡適不是「自由主義者」這個籠統的字眼所能形容的。他是美國脈絡之下的「新保守主義者」。這種保守主義不是西方傳統的保守主義,而是以確保美國霸權為宗旨的「新保守主義」。
延伸閱讀:
《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
《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日正當中,1917-1927》
《舍我其誰:胡適,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
《舍我其誰:胡適,第四部:國師策士,1932-1962》
- 封面
- 書名頁
- 獻給麗豐
- 照片目次
- 保守哲學,冷戰鬥士
-
前言
-
註釋
-
-
序幕
-
註釋
-
-
第一章 輿論界牛耳,保守政論家
-
保守的政治立場與哲學
-
「民主政治是幼稚園的政治」
-
「專家政治是研究院的政治」
-
對日策略變、變、變:妥協與抵抗的兩難之局
-
註釋
-
-
第二章 苦撐待變兮,引領望美師
-
秘密任務——請羅斯福調停中日戰爭
-
以夷制夷、長期抗戰
-
偉哉〈慕尼黑協定〉
-
新官上任就惹禍
-
苦撐待變
-
註釋
-
-
第三章 史達林狡譎,美國真無邪
-
從「卒子」變「棋子」
-
冷戰鬥士
-
註釋
-
-
第四章 自由誠可貴,反共價更高
-
新保守主義者
-
反攻大陸:胡適、蔣介石有志一同
-
與自由主義最後的虛與委蛇
-
從毀黨造黨、毀黨救國、到永遠不想取得政權的在野黨
-
容忍比自由重要
-
註釋
-
-
幕落
-
註釋
-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