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藉由醫書卷筆書墨跡,透過書法風格的分析,形體特色的探索,及書法藝術特質的解析,期能對秦漢篆、隸書的書法實相,給予客觀的評述,及對書法創作能有所啟發。
馬王堆帛書醫書卷至少由七位書手為之,雖風格多樣,卻有著相同的文字結構及演變原則,可見這已經是約定俗成的共通語言,是秦漢之際通用文字的書法實相。而這些演變原則主要緣於書寫筆勢的影響,是有意識的同字異形的交替使用,並非抄寫者對所據原本的誤解,產生訛誤而以訛傳訛。
醫書卷書跡,不但可串連文字形體演變的脈絡,而且證明字體演變是無法作時間點的明確切割。這些早於《說文》約三百年,富有生命力的筆情墨韻,讓我們體會篆、隸書不只可以沈靜含蓄,也可以是跳躍飛動。又與《說文》篆文的形體差異探析,都足可汲古出新,開拓書法創作空間。
馬王堆帛書醫書卷至少由七位書手為之,雖風格多樣,卻有著相同的文字結構及演變原則,可見這已經是約定俗成的共通語言,是秦漢之際通用文字的書法實相。而這些演變原則主要緣於書寫筆勢的影響,是有意識的同字異形的交替使用,並非抄寫者對所據原本的誤解,產生訛誤而以訛傳訛。
醫書卷書跡,不但可串連文字形體演變的脈絡,而且證明字體演變是無法作時間點的明確切割。這些早於《說文》約三百年,富有生命力的筆情墨韻,讓我們體會篆、隸書不只可以沈靜含蓄,也可以是跳躍飛動。又與《說文》篆文的形體差異探析,都足可汲古出新,開拓書法創作空間。
- 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背景概述
-
第一節 同墓出土書跡概述
-
一 出土概況簡述
-
二 同墓出土簡帛書簡述
-
-
第二節 年代相近秦漢簡牘簡述
-
一 睡虎地秦簡
-
二 里耶秦簡
-
三 周家臺秦簡
-
四 天水放馬灘秦簡
-
五 龍崗秦簡
-
六 岳麓書院所藏秦簡
-
七 張家山漢簡
-
-
第三節 秦金石銘文簡述
-
一 刻石
-
二 權量銘
-
-
-
第三章 書法風格比較
-
第一節 內容與形制
-
一 〈五十二病方合卷〉
-
二 〈卻穀食氣合卷〉
-
三 〈養生方〉(圖3-1-11)
-
四 〈雜療方〉(圖3-1-13、3-1-14)
-
五 〈胎產書〉(圖3-1-15)
-
-
第二節 書法風格剖析
-
一 〈五十二病方合卷〉
-
二 〈卻穀食氣合卷〉
-
三 〈養生方〉
-
四 〈雜療方〉
-
五 〈胎產書〉
-
-
第三節 書手的判別
-
一 〈五十二病方〉與卷末補書之比較
-
二 〈卻穀食氣〉與〈陰陽十一脈灸經〉乙本之比較
-
三 〈五十二病方〉與〈養生方〉之比較
-
四 〈雜療方〉第一至五十三行與第五十四至七十九行之比較
-
-
-
第四章 形體特色淺探
-
第一節 形體的辨異
-
一 甘與曰
-
二 白與日
-
三 入與人
-
四 北與化
-
五 弓與乃
-
六 肉與月
-
七 牛與手、毛
-
八 牙與耳、瓦
-
九 先與、失
-
十 舂與秦、泰、奏、奉、春
-
-
第二節 形體的變異
-
一 奚
-
二 山
-
三 尋
-
四 布
-
五 怒
-
六 沃
-
七 雜
-
八 流
-
九 臂
-
十 兼
-
十一 旨
-
十二 洒
-
十三 陰
-
十四 羽
-
-
第三節 假借與通假
-
一 寒與塞
-
二 壺與壹
-
三 厀
-
四 脈
-
五 產
-
六 帣
-
七 乳與亂
-
八 殳與攴
-
九 暴
-
-
第四節 與《說文》篆文的差異
-
一 試
-
二 數
-
三 雨
-
四 食
-
五 筋
-
六 內
-
七 病
-
八 兩
-
九 浸
-
十 毒
-
十一 曷
-
十二 雚
-
十三 薄
-
十四 隋
-
十五 新
-
-
-
第五章 書法藝術特質淺析
-
第一節 醫書卷文字的書寫特質
-
一 醫書卷篆、隸書的書寫特質
-
二 書寫筆勢對形體演變的影響
-
-
第二節 載體對用筆及章法的影響
-
一 載體對用筆的影響
-
二 載體對章法的影響
-
-
第三節 醫書卷書法藝術賞讀
-
一 同字異形
-
二 穿插避就
-
三 動線靈活
-
-
-
第六章 結論
-
第一節 研究後的幾點認識
-
一 秦漢之際通用文字的書法實相
-
二 書寫筆勢是形體演變的主要因素
-
三 字體演變無法明顯切割
-
四 形體演變脈絡的銜接
-
五 瞭解秦漢之際的書寫格式
-
六 更瞭解《說文》篆文
-
-
第二節 對書法創作的啟發
-
一 重新認識篆、隸書
-
二 汲古出新
-
-
-
參考書目
-
一 一般書籍
-
二 書法史
-
三 書法理論
-
四 一般論文
-
五 書法論文
-
六 學位論文
-
七 圖錄
-
八 工具書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