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歷史:經典導讀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19/06/25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577634177
經典作品能帶來特別的影響,無論是它們深深銘刻在我們想像之中難以忘卻,還是隱隱藏匿於層層記憶之下偽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
透過經典閱讀,走入歷經文明淬鍊的精神世界,拓展更寬廣的視野,提升整體國家的人文素養,應該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心靈活動。特別是在這3C發達的時代,雖然吸收訊息快,也容易陷入淺碟式思考。
透過專家學者的引導,讓我們一起走入經典的世界,培養具有厚度與深度的人文情懷,累積屬於自己的生命穀倉。
經典,始終是人文閱讀永不下架的主題。
2016年為配合師大七十周年校慶,文學院前任院長陳登武教授規劃了「經典七十‧人文閱讀」的活動,以兩年時間邀請專家學者導讀七十本經典書籍,並著作成影片以推廣這七十本書籍。經典書籍的選取首先由文學院各系所提供書單,再邀請校內委員討論後選定七個主題、70本人文經典書單。選定的七個主題依序為「世界思潮經典」、「歷史經典」、「臺灣經典」、「地理經典」、「文學經典(一)」、「文學經典(二)」以及「國學經典」導讀。透過課程規劃、經典閱讀演講、線上影片課程、活動和出等管道推動人文經典閱讀。
本書為經典七十系列之第二大主題「歷史經典」,共包含十本經典書籍的導讀內容,分別邀請周樑楷老師導讀《歷史研究》、陳國棟老師導讀《康熙自剖》、陳熙遠老師導讀《叫魂:乾隆盛世的妖術大恐慌》、陳正國老師導讀《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楊肅獻老師導讀《羅馬帝國衰亡史》、陳元朋老師導讀《食物的歷史》、邱德亮老師導讀《製作路易十四》、蔣竹山老師導讀《哥倫布大交換》以及李尚仁老師導讀《瘟疫與人》。
此系列歷史思潮的經典書籍,透過專家學者的導讀紀錄,可以讓讀者深入體會書中文字的精華,探索經典的深厚底蘊,引領讀者去涉獵歷史經典書籍。此系列導讀活動意義深遠,而本書的出,記錄了專家導讀的精髓,同時也見證了每一位導讀者的用心及專業。
透過經典閱讀,走入歷經文明淬鍊的精神世界,拓展更寬廣的視野,提升整體國家的人文素養,應該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心靈活動。特別是在這3C發達的時代,雖然吸收訊息快,也容易陷入淺碟式思考。
透過專家學者的引導,讓我們一起走入經典的世界,培養具有厚度與深度的人文情懷,累積屬於自己的生命穀倉。
經典,始終是人文閱讀永不下架的主題。
2016年為配合師大七十周年校慶,文學院前任院長陳登武教授規劃了「經典七十‧人文閱讀」的活動,以兩年時間邀請專家學者導讀七十本經典書籍,並著作成影片以推廣這七十本書籍。經典書籍的選取首先由文學院各系所提供書單,再邀請校內委員討論後選定七個主題、70本人文經典書單。選定的七個主題依序為「世界思潮經典」、「歷史經典」、「臺灣經典」、「地理經典」、「文學經典(一)」、「文學經典(二)」以及「國學經典」導讀。透過課程規劃、經典閱讀演講、線上影片課程、活動和出等管道推動人文經典閱讀。
本書為經典七十系列之第二大主題「歷史經典」,共包含十本經典書籍的導讀內容,分別邀請周樑楷老師導讀《歷史研究》、陳國棟老師導讀《康熙自剖》、陳熙遠老師導讀《叫魂:乾隆盛世的妖術大恐慌》、陳正國老師導讀《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楊肅獻老師導讀《羅馬帝國衰亡史》、陳元朋老師導讀《食物的歷史》、邱德亮老師導讀《製作路易十四》、蔣竹山老師導讀《哥倫布大交換》以及李尚仁老師導讀《瘟疫與人》。
此系列歷史思潮的經典書籍,透過專家學者的導讀紀錄,可以讓讀者深入體會書中文字的精華,探索經典的深厚底蘊,引領讀者去涉獵歷史經典書籍。此系列導讀活動意義深遠,而本書的出,記錄了專家導讀的精髓,同時也見證了每一位導讀者的用心及專業。
- 序《經典七十.歷史經典導讀》
- 編者序
-
壹、湯恩比的史觀與形上思維
-
一、前言
-
二、湯恩比及其《歷史研究》
-
三、歷史的單位和文明的模式
-
四、「挑戰與反應」之說與形上思維
-
五、二十一世紀怎樣閱讀《歷史研究》?
-
六、結語
-
-
貳、史景遷與康熙皇帝的「自傳」
-
一、前言
-
二、成書背景
-
三、主要文獻
-
四、人生告白
-
五、七個年代
-
六、全書結構
-
七、寫作風格
-
八、翻譯問題
-
九、結語
-
-
參、妖術與治術——《叫魂:乾隆盛世的妖術大恐慌》的一種讀法
-
一、前言
-
二、檔案考掘與清史研究
-
三、隱藏在「盛世」虛名下的危機
-
四、民間妖術與國家正教
-
五、皇帝的治術:清剿妖術與整飭吏治
-
六、國家機器運作中的君主專制與官僚體系
-
七、結語:從中國自身脈絡檢視歷史
-
後記
-
-
肆、歷史的邏輯與歷史研究的態度——一個自由主義的觀點
-
一、前言:《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的歷史方法
-
二、什麼是歷史定論主義?
-
三、波普爾的對歷史命定主義的批判 (一):歷史本質論的謬誤
-
四、波普爾的對歷史命定主義的批判 (二):概化與歷史趨勢預測的謬誤
-
五、理解歷史(命)定論主義如何幫助歷史研究
-
六、反歷史定論主義的歐洲傳統——古典自由主義的觀點
-
-
伍、吉朋史學的現代性——《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解析
-
一、前言
-
二、古羅馬廢墟上的沉思
-
三、吉朋其人與其事
-
四、《羅馬帝國衰亡史》的書寫
-
五、《衰亡史》的內容、架構與特色
-
六、羅馬帝國衰亡的解釋
-
七、吉朋史學的現代意義
-
-
陸、飲食歷史的書寫範例——從 Armesto 的《食物的歷史》談起
-
一、前言:跨學科的飲食歷史研究
-
二、八大革命
-
三、範例:《食物的歷史》一書中的跨學科
-
四、一些題外的提醒
-
-
柒、路易十四的「製作」——再論法國王權的再現力量
-
一、前言
-
二、彼得.柏克的研究取徑與本書特色
-
三、另一種閱讀可能
-
四、再現(representation)
-
五、國王的兩個身體(two bodies of King)
-
六、絕對王權與身體
-
-
捌、物種交流與全球史——從《哥倫布大交換》談當代史學的「全球轉向」
-
一、前言
-
二、「大歷史」的視角
-
三、主要觀點及其影響
-
四、其他相關的大歷史著作
-
五、歷史書寫轉向與全球史
-
六、物質文化的交流
-
七、結語
-
-
玖、重讀《瘟疫與人》——疾病史研究的回顧
-
一、前言:非典型的經典
-
二、麥克尼爾生平述略
-
三、歐洲征服美洲之謎
-
四、新興疾病與人類社會
-
五、人類文明的生態史
-
六、微型與巨型的寄生蟲
-
七、生態、疾病與亞洲文明
-
八、傳染病與歐洲文明
-
九、生物史的史料證據問題
-
十、疾病社會史 vs. 疾病生態史
-
十一、結語
-
延伸閱讀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