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絕版史料重現】x【首次在臺出版】
從卓別林、希特勒、拿破崙到章太炎、溥儀與蔣百里,且看民國報刊聖手如何穿梭古今,品評中外人物。
本書特色
★本書是民初「副刊聖手」張慧劍編輯短文功力的展現,抗戰時仍細心留意國際局勢發展:網羅古今中外與政治、軍事、名人相關之佚事掌故,是理解1940年代中國新聞圈如何將自身現狀與國際局勢、歷史典故相結合的重要史料
【絕版史料重現】x【首次在臺出版】
「戰爭為一種具有科學性之賭博。精於賭博,亦有助於其作戰之機謀。中國古代名將之為賭徒出身者,其例不勝枚舉,僅就記憶所及舉之,如霍去病、陳湯皆是也。現代軍事人物,如德國之北非指揮官隆美爾,為一著名之賭博家。日本進攻英美之指揮官山本五十六,為敵海軍中一大賭徒……」──〈賭與作戰〉
「我國使用飛機,最早當為民國六年討張勳之役。時張勳擁豎子溥儀復辟,段祺瑞發兵擊之,南苑航空學校校長秦國鏞以飛機兩具助戰。奉直作戰,曹錕得飛機助,屢撲張作霖之司令部,張頗為所苦,敗出關外後,乃以全力培植其空軍。今日我國之空軍老將,多東北舊人,原因實在此也。」──〈舊日空戰〉
筆名辰子的張慧劍,曾任《新民報》副刊主編,民國時期被譽為「副刊聖手」。
抗戰時期,張氏深感軍事與戰史之重要性,專欄所選之文章多半是對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外局勢與戰史的考察與評論為主。本書即張氏於一九四六年所編之短篇專欄文集。內容除收錄其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抗戰期間在成都《新民報》主編副刊時所撰寫的專欄文章,尚包括史實考辨、古今掌故、時局評論、遺聞搜尋、里巷稗史等多樣主題。
本書既是張氏編輯副刊短文功力之展現,亦反映了張氏與讀者們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亟欲從自身的歷史與國外經驗中尋求啟示的特色,是認識抗戰時中國如何借鑑自身與西方歷史經驗的重要參考。
從卓別林、希特勒、拿破崙到章太炎、溥儀與蔣百里,且看民國報刊聖手如何穿梭古今,品評中外人物。
本書特色
★本書是民初「副刊聖手」張慧劍編輯短文功力的展現,抗戰時仍細心留意國際局勢發展:網羅古今中外與政治、軍事、名人相關之佚事掌故,是理解1940年代中國新聞圈如何將自身現狀與國際局勢、歷史典故相結合的重要史料
【絕版史料重現】x【首次在臺出版】
「戰爭為一種具有科學性之賭博。精於賭博,亦有助於其作戰之機謀。中國古代名將之為賭徒出身者,其例不勝枚舉,僅就記憶所及舉之,如霍去病、陳湯皆是也。現代軍事人物,如德國之北非指揮官隆美爾,為一著名之賭博家。日本進攻英美之指揮官山本五十六,為敵海軍中一大賭徒……」──〈賭與作戰〉
「我國使用飛機,最早當為民國六年討張勳之役。時張勳擁豎子溥儀復辟,段祺瑞發兵擊之,南苑航空學校校長秦國鏞以飛機兩具助戰。奉直作戰,曹錕得飛機助,屢撲張作霖之司令部,張頗為所苦,敗出關外後,乃以全力培植其空軍。今日我國之空軍老將,多東北舊人,原因實在此也。」──〈舊日空戰〉
筆名辰子的張慧劍,曾任《新民報》副刊主編,民國時期被譽為「副刊聖手」。
抗戰時期,張氏深感軍事與戰史之重要性,專欄所選之文章多半是對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外局勢與戰史的考察與評論為主。本書即張氏於一九四六年所編之短篇專欄文集。內容除收錄其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抗戰期間在成都《新民報》主編副刊時所撰寫的專欄文章,尚包括史實考辨、古今掌故、時局評論、遺聞搜尋、里巷稗史等多樣主題。
本書既是張氏編輯副刊短文功力之展現,亦反映了張氏與讀者們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亟欲從自身的歷史與國外經驗中尋求啟示的特色,是認識抗戰時中國如何借鑑自身與西方歷史經驗的重要參考。
- 編輯說明
- 導讀 名報人張慧劍及其書/蔡登山
-
辰子說林
-
重慶之樹
-
廬山片石
-
亞米契斯
-
領袖詩
-
天津
-
汪四
-
女大使
-
卓別林與德國
-
鋸木皇帝
-
《聖經》改譯
-
悲劇之髭
-
希臘
-
小林娜
-
胡適之五十歲
-
女郎
-
兩聯
-
章宗祥
-
《翻譯世界》
-
厲秋芬
-
桂太郎
-
大學禁授哲學
-
色當
-
美利堅多翁
-
攻琉球
-
顧少川
-
五味
-
武穆東視
-
鼠竊狗偷
-
戰敗國之勝利
-
威爾遜
-
律師房
-
四「庫」全書
-
韭菜
-
英人自寫倫敦失陷
-
羅素
-
閃擊與滲透
-
大鬼小鬼相揶揄
-
坦克
-
陸徵祥
-
復仇乎
-
熱
-
隨筆名家馬君武
-
空戰
-
泰戈爾
-
敦煌
-
老將哀音
-
造詞病
-
莫斯科之火
-
麥剛森
-
四川話
-
三等文虎章
-
偽府前身考
-
北潘二事
-
居庸關
-
靜海寺
-
溥侗與溥儀
-
憶張錫鑾
-
一譯名之微
-
《搜孤救孤》
-
王小航白話文
-
克里米亞風景
-
關於梅蘭芳
-
教主
-
興隆店之淚
-
伊藤活劇
-
辛亥詩典
-
小野妹子
-
飢餓與天才
-
《出使須知》
-
麥金萊與羅斯福
-
董二罵褚
-
「選舉」古訓
-
旅館政府
-
琪恩哈羅
-
群鼠
-
前門
-
米
-
多淚多辯之人
-
國際三婦人
-
六部
-
日本之「戰德狂」
-
強記
-
看看浙江人
-
拿破崙與亞歷山大之友好關係
-
東交民巷
-
客店
-
朱古微之憎汪
-
鄭孝胥與南京
-
衣服
-
反對《世說新語》
-
粉
-
平準學家
-
坐轎子
-
國父法帖
-
章太炎反對鉛筆
-
胡椒
-
髯翁宜曲不宜詩
-
賭徒
-
《薛傳》急於《岳傳》
-
衙門裝飾
-
愷撒之一
-
愷撒之二
-
免胄
-
啤酒雪茄
-
殺「人質」之罪
-
「斯戴德事件」與徐世昌
-
張溥泉
-
軍機處
-
斬律
-
林庚白
-
剃刀
-
朱深捕潘公弼
-
上大夫
-
《共同防敵軍事協定》
-
新腔
-
舊日空戰
-
小說家吳稚暉
-
士官生二事
-
白起
-
班超之可愛
-
倨傲
-
殲滅戰之第二大師
-
哈爾濱車站
-
還炮
-
南京
-
饑僧
-
夜曲
-
某老人
-
除夕
-
靈谷寺後
-
夜歸
-
六通寺
-
青溪
-
騾車
-
建文峰
-
孝陵櫻
-
王禮錫小詩
-
辯冤
-
吃「五四」飯
-
徐梁
-
彭學沛
-
胡適放林損
-
遵義
-
四公子之結局
-
江南情調
-
英語家庭
-
太炎不癡
-
飯社
-
賽嫗
-
馬達加斯加島
-
庚子外兵北侵之戰略觀
-
麥克亞瑟與本間雅晴
-
淮軍諸將
-
賭與作戰
-
廣安門
-
托洛斯基與魏剛
-
歐陽竟無
-
蔡汪法國舊居
-
宋樂陵
-
三〈謝本師〉
-
韻兄韻弟
-
黃栗村
-
胡琴名手吳承仕
-
鰣魚貢
-
留德老學生
-
蔭午樓與瓦德西
-
近視眼
-
以會議訓練雄辯
-
出版家張靜江
-
國際神話
-
白髮
-
譚壯飛被害五十年
-
最早之軍事學校
-
僕御
-
假鈔票
-
糝雜
-
七歲上校
-
王莽夫人之褲
-
新莽門
-
塚田攻
-
長城
-
筆誤
-
一只蘋果
-
黨員必讀書
-
破頭山
-
吳佩孚之人物談
-
爪哇大操
-
吉青納與非洲
-
隆美爾兵團
-
總理陵堂
-
亞爾薩斯洛林
-
斗門橋
-
十月十日與武昌
-
梁任公之官生活
-
十月十九日
-
長隨
-
慳吝部
-
海斯勒
-
雜談蘇和尚
-
見佛像而思抗戰
-
汽車病
-
德國通蔣百里
-
倫敦苦霧歌
-
惟能敗者能勝
-
西伯利亞在寇眼中
-
匈奴
-
東坡肉
-
《黃禍》小說
-
佐藤清勝之遷都論
-
棄婦葉恭綽
-
由馬車觀進化
-
中校參謀
-
社長
-
梁任公與德富蘇峰
-
王姓
-
市詐
-
愛彌兒詹甯斯
-
古北口
-
記上高會戰
-
康同璧
-
廖季平與章太炎
-
山本五十六
-
崑崙關會戰與狄青
-
糠妻
-
荷蘭與蘇聯
-
十字軍
-
宗白華
-
拔都征歐
-
作史責任
-
寫政論
-
詩人入蜀
-
顧傳玠
-
產匪區
-
SODA
-
「南進一敵主義」
-
國粹
-
英國天氣
-
三十六歲
-
一元指揮
-
長舌僧
-
小氣鬼
-
郭松齡之死
-
死於水
-
第一個大敗戰
-
兩汪黃
-
食薇
-
密宗
-
僧產部
-
黃馬褂
-
吳玠
-
哲人與鬧市
-
可愛之老翁
-
馬拖汽車
-
歸朱舜水之骨
-
第二戰場
-
名將今古
-
岳飛幕府
-
國難會議
-
徐樹錚與陳毅
-
張獻忠逛青城山
-
緬邊
-
高志航
-
少城
-
甘必大與西園寺
-
七百年前一大海戰
-
賈似道
-
姜登選
-
五色旗
-
光緒之悲劇性格
-
翁李交惡
-
雅浦決戰
-
張東蓀之總統連任論
-
惡罵
-
大學當年
-
裕朗西
-
曾紀澤第一
-
無帥之戰
-
拿破崙墓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