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這個時代,任何事物都不應只有單一標準。
尊重多元,可以是所有問題的回答,但常常也等於沒有回答。
說我們尊重多元,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威權標準仍然屹立不搖。我們放縱這種口說民主與現實威權的並存,假裝它並不存在,但實際上所有的事物都還是被訂立了標準,還是有被承認與不被承認的價值判斷。這種被承認與不被承認,甚至變得比過往時代更牢不可破,更呈現一種超穩定結構,因為就連「進步」本身,都已被「多元」吸納殆盡──既是多元,那麼永遠保持不變的訴求,不也具有高度的正當性,而且正當性也不應低於日日求新。
因此,有時候,讓我們反對多元文化!
反對它的假道學,
反對它的陳腔濫調,
反對它的把閃避當尊重,
也反對它的把意義淪喪感偽裝成自由。
從臺灣的教育、兩岸與國際關係、政治經濟等面向觀察,內容討論涉及大學整併、多元入學方案、陸生來臺、全球化與反全球化、查禁UBER、軍宅案、人才外流等多項臺灣這一兩年熱門的社會議題。嘗試讓讀者重新檢視發生在你我生活的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大小事,並試圖打破已成慣性的社會價值觀念。
尊重多元,可以是所有問題的回答,但常常也等於沒有回答。
說我們尊重多元,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威權標準仍然屹立不搖。我們放縱這種口說民主與現實威權的並存,假裝它並不存在,但實際上所有的事物都還是被訂立了標準,還是有被承認與不被承認的價值判斷。這種被承認與不被承認,甚至變得比過往時代更牢不可破,更呈現一種超穩定結構,因為就連「進步」本身,都已被「多元」吸納殆盡──既是多元,那麼永遠保持不變的訴求,不也具有高度的正當性,而且正當性也不應低於日日求新。
因此,有時候,讓我們反對多元文化!
反對它的假道學,
反對它的陳腔濫調,
反對它的把閃避當尊重,
也反對它的把意義淪喪感偽裝成自由。
從臺灣的教育、兩岸與國際關係、政治經濟等面向觀察,內容討論涉及大學整併、多元入學方案、陸生來臺、全球化與反全球化、查禁UBER、軍宅案、人才外流等多項臺灣這一兩年熱門的社會議題。嘗試讓讀者重新檢視發生在你我生活的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大小事,並試圖打破已成慣性的社會價值觀念。
- 【自序】為何我反對多元文化,有時候
-
教育多元,有時候
-
學院歪風是怎麼來的?強演國際一流是也
-
你有沒有,不要讀大學的勇氣?
-
大學整併只是一場無謂的假戲
-
如何耗費一代人的青春
-
未來的菁英不是這樣教出來的
-
多元入學一元化的台大,是對多元智慧教育最大的諷刺
-
指考成績不好不壞的中等生,才是改變未來臺灣社會的主力
-
「大學生程度越來越差」,是不是個事實?
-
一個應該改變世界的年輕人,我們卻要他去找份工作?
-
當官僚也搞起市場競爭-是誰讓大學忙著打假球?
-
崩解中的人文與社會教育-少子化論述所掩蓋的真相
-
為管理喊個冤,幫大學脫個困
-
四十八級分上臺大
-
請選擇那些很難的事
-
教育竟成百日大業
-
比英文更重要的事
-
-
兩岸關係多元,有時候
-
臺灣正名臺灣且加入聯合國,最快速而有效的方式是……
-
中國讓利台商搞統戰,臺灣應該多收陸生保障臺灣的獨立、民主與自由
-
歷史站在臺灣這一邊-給站在懸崖邊上的臺灣人
-
是誰偷走你每個月薪水袋裡的一萬五?
-
中國奶酪不是臺灣乳酪
-
是誰讓馬雲講話那麼大聲?
-
紫光與地心引力
-
供應鏈的顏色
-
紫光併美光,臺灣不會死光光
-
認人是看臉還是看面具?
-
中國正在製造一場世界級的文化大革命
-
當「中國因素」成為「中國變數」
-
一家企業對抗不了一個國家嗎?
-
伊斯蘭國與中華民國
-
亞細亞的孤兒
-
-
國際多元,有時候
-
川普與脫歐、愚民與知識分子、全球化與反全球化
-
智慧很多元,但是財富很集中-看看這世界有多假掰?
-
毒藥為何成了解藥
-
蘋果不幫FBI解碼手機是正確的決定
-
攀登高峰,卻發現世界離自己越來越遠的日本人
-
評《數位麵包屑裡的各種好主意》
-
過勞死與無聊死,你選擇哪一個?
-
要談大數據,何不先來小數字?
-
國際競爭力,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
查禁UBER也擋不了下一個
-
-
政經多元,有時候
-
請以民主參與取代市場喊價
-
王如玄軍宅案裡的階級問題-改變我,還是我們的命運抉擇
-
經濟成長暴增中,只是GDP指數偵測不到而已!
-
即將來臨的大學教職十年寒冬-實現世代正義,誰來做犧牲?
-
沒穿衣服的怎能算是國王?-何不讓社會企業經營文創BOT案
-
一個熱愛水貨的民族所將面臨的旱災
-
臺灣缺少什麼樣的政黨?
-
理財觀念動態比靜態好
-
炒房為何是不正義的行為?
-
如果我真的一無所有,只剩一間房
-
好代工不必轉成壞品牌
-
臺灣人,別選容易的那條路
-
沒有第二個蘋果
-
臺灣人才外流,真的嗎?
-
多點長期思考是唯一的出路
-
接力賽可以一人跑完一圈嗎?
-
如果基本工資變成48K
-
-
社會多元,有時候
-
關於《獨立評論》獨立與否的評論
-
產品、商品與作品-李仁芳教授的《巷弄創業家》
-
當中產階級覺得自己是勞工了
-
活在歷史中的媒體
-
小確幸還不賴,但我們也需要國家的意志與靈魂
-
告別的身影-從江蕙宣布引退談起
-
何不斗膽一下,開創一個有文化想像力的新臺灣!
-
臺灣要找到自己的武功
-
沒有壞主意,哪來好主意!
-
權威也可能是業餘的,業餘也可能是有看頭的-張懸與雞排妹、郭台銘與李遠哲
-
柱柱姐、炳忠哥與法拉利姐-媒體時代旁觀他人出糗的壞心眼
-
創新,不可能讓每個人都開心
-
快樂的總和
-
企業經營者的權力
-
尿尿請用第二格小便斗
-
社群是太過重要還是不太重要?
-
臺灣的祈福
-
臺灣人,不要再自我耽溺
-
小吃怎麼吃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