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說壞消息的藝術:在醫療裡,找回彼此信賴的溝通方式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8082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我們必須告訴你……」
「我想在今天下午和你討論檢查結果……」
「很抱歉,你沒有通過試用期……」
無論身處何種行業,說壞消息永遠是最艱困的一關
卻能成為真正開啟彼此信賴的契機

伏爾泰曾說:「你所說的一切都應該是真實的,但並非所有真實的事你都應該說。」

妥善地將壞消息傳達給他人是十分艱困的溝通藝術,得兼具同理心,帶有技巧與情感進行交談。德國名醫雅利德.席胡利醫師時常需要告知病患及家屬生死交關的消息,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使他深知許多醫療爭議皆來自失敗的對話技巧。本書即是他將多年執醫心得化為文字,傳授後輩與一般大眾,如何透過良好的溝通化解尷尬與忌諱,讓說壞消息的場合變得容易。

在本書裡,席胡利以美國癌症中心醫師華特・貝勒的「SPIKES」溝通法為主,輔以醫院現場與人生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將說話的藝術運用於日常。其中有癌症患者就醫的故事、有兒子開心帶父母度假父親卻突然暴斃的故事、有年輕員警通知老父他的兒子車禍身亡的故事、有席胡利坦言自己面臨母親過世的故事、也有在火車上與刑警交換告知壞消息經驗的故事……

當他人經歷巨大的痛苦時,即便是些微的慰藉都能發揮巨大作用。適時地穿插好消息與壞消息、以同理心面對每一次對話,都能有效解除當事人的壓力。席胡利以自身經驗告訴我們,說壞消息並非帶來噩耗的艱鉅任務,而是重新開啟信任、帶來正向影響的契機。


朱為民(臺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黃軒(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學中心副主任)、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真誠推薦

【風行全球的SPIKES病情告知六步驟】
S為對話做準備。
P先行瞭解病患的理解能力
I病患或許能夠接受到什麼程度?
K在告知壞消息前先說明對話宗旨。
E觀察整個情況與對話對象的反應。
S試著讓病患主動參與接下來的應對方案的決定。
  • 「請進!」──醫病雙方的會面時刻
  • 誰需要這本書,還有,為何必須撰寫這本書?
    • 「告知壞消息」的歷史
    • 難以忍受的恐懼
    • 該如何學習「溝通」?又該怎麼教?
      • 案例故事──亞加迪爾
    • 接受壞消息,需要時間與空間
  • 如何妥善傳達壞消息
    • 選擇良好時機──主任醫師巡房?
      • 案例故事──散步
    • 為一場攸關生死的對話做好妥善的準備
    • 試著轉換立場──患者對於一位好醫師有何期待?
    • 意識到自己的角色
      • 案例故事──「醫生,我的聲音沙啞原因何在?」
    • 如何展開告知壞消息的對話
    • 溝通問題
    • 為何有時沉默是最好的答案
      • 案例故事──在樓梯間
    • 關鍵問題
    • 真實和信任
    • 給予「疾病理論」空間並且相互討論
      • 案例故事──馬梅德
      • 消息
    • 善用周圍環境──贏得親友作為盟友
    • 是什麼幫助人們面對壞消息?
      • 案例故事──跳樓
    • 多了解患者的人生經驗
    • 精神性──絕望時刻的希望
      • 案例故事──「我不會放棄」
    • 結束並記錄對話
    • 「媽媽病得很嚴重」
    • 醫療以外的例子
      • 案例故事──父親與年輕員警
  • 尋找好消息
    • 視角轉換
    • 以來自夜晚的好消息結束一天的工作
      • 案例故事──花格貝母
    • 壞事裡的好事──時機很重要
      • 案例故事──再次看診
  • 換位思考是最佳方式
    • 我最悲傷與最美好的消息
      • 案例故事──蘇姍娜.席克勒後來怎麼了?
  • 附錄:對於幫助者、消息接收者與家屬的幫助
    • 「SPIKES」法簡略版
    • 傳達死訊的原則
    • 爆料壞消息──研討課
    • 告知壞消息對話的檢查清單
  • 學術參考文獻選
  • 謝詞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