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歷史的覆轍:中俄革命之比較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068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國現在側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使中國革命顯得比俄國更成功。然而,中俄兩國革命多有相似之處。事實上,中國革命曾是俄國革命的翻版,直至毛澤東發覺俄國革命模式不適用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第三世界國家。比起改變俄國革命模式,毛澤東決定在該模式的方向上走得更遠更快。和1929 年蘇聯的經濟政策大轉變相比,1958 年中國的「大躍進」破壞性強得多。「大躍進」有着理想主義的目標,但並未全盤考慮所有可能的後果。只有在毛澤東死後,中國才開始走上發展的道路─其實也有賴於毛澤東之死─即只有當中國背叛革命之時,才開始經濟發展。

畢仰高的原創比較研究強調了中俄兩國革命的相似之處:擁有無上權力的官僚體制、被過度剝削的農民(由此觸發了二十世紀兩次最嚴重的饑荒)、對作家和藝術家的控制、鎮壓與勞改營。本書的最後,作者在比較了斯大林與毛澤東之後,討論了他們和列寧、馬克思的關係。作者引用歷史學家黎澍的話:「革命這事,若有可能,頂好還是不革。」

------------------------

畢仰高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學者,他用六十載研究與深思,寫就一部綜合中俄革命的重要學術著作。斯大林與毛澤東在矢志帶領自己國家走出落後、尋求社會公義時,學習列寧的做法。他們都是嫻熟的政治操作者,卻最終為國家帶來災難─集體暴行、饑荒、死亡,同時巧妙地製造謊言去維持領導地位。畢仰高此書寫得有觀點、深度與熱情。
─傅高義(Ezra F. Vogel),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

這是一部由我們偉大的歐洲漢學家經深刻研究、熱切討論而成的著作,再綴以作者經年對中國革命近距離的觀察。畢仰高鮮明地點出斯大林主義與毛澤東主義之間深刻的卻又往往被遺忘的關聯。此書充滿原創識見,時而讓人驚喜,尤其是尾二章深入比較斯大林與毛澤東的個性與政治行動。這並不是一般的比較歷史著作,而是一位歐洲自由傳統的人文主義者,對二十世紀共產主義的批評反思。
─魏昂德(Andrew G. Walder),史丹福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教授

此書的比較尖銳、生動、嚴苛而且充滿激情,建基於多年研究與深刻反省。畢仰高的主要論述是,斯大林與毛澤東儘管有顯著的分別,他們的軌跡是相似的。毛犯的錯誤與罪行同樣是斯大林主義的標誌。儘管毛澤東想偏離斯大林模式,但他的政策本質上仍舊是斯大林式的。最有力的例子是中國三年饑荒與此前蘇聯大饑荒的比較。作者的解釋或許言之有理,但毫無疑問會引發爭論。
─白思鼎(Thomas P. Bernstein),哥倫比亞大學榮休教授

〔畢仰高〕寫了一部充滿智慧與人情味的書,一部深入了解革命之諷刺性的書,一部能夠反映作者畢生研究與思考的書。
─史蒂芬.A.史密斯(S. A. Smith),牛津大學歷史教授
  • 導讀 毛澤東和他的社會主義烏托邦 陳永發
  • 前言 白吉爾(Marie-Claire Bergère)
  • 致謝
  • 導言
  • 第一章 落後者
    • 經濟發展遲緩造成的社會影響
    • 不同程度的文化多樣性
    • 分歧道路和殊途同歸
    • 沙皇統治:比國民黨更令人絕望的統治
    • 兩次世界大戰和內戰的影響
  • 第二章 迎頭趕上
    • 經濟
    • 其他方面
  • 第三章 政治
    • 不同的階段……
    • …… 和相似之處
    • 中國的特殊情況 ?
    • 差別的由來
  • 第四章 農民
    • 俄國
    • 中國
    • 比較
  • 第五章 饑荒
    • 革命黨人無罪?
    • 大轉彎
    • 大躍進
    • 比較
  • 第六章 官僚體系
    • 人數
    • 工人階級出身
    • 毛澤東和中國的新階級
    • 行為與腐敗:等級制度和特權
    • 清洗之後:精英分子的轉變及其特權的鞏固
  • 第七章 文化
    • 大同小異的文化政策
    • 兩個革命政權的顯著異同
  • 第八章 古拉格與勞改營
    • 犯人分類
    • 從逮捕到入營
    • 古拉格和勞改營
    • 思想改造
  • 第九章 獨裁者
    • 殘酷無情
    • 終結矛盾
    • 大清洗與文化大革命
  • 結論
    • 列寧……
    • ……和馬克思
    • 評價
    • 謊言、恐懼和墮落
  • 附錄 延安整風,1942–1943
  • 註釋
  • 參考著作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