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是一本地方文化普及读物,以成都河流、水文化为对象,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切入,主要从成都河流水系发展历史、成都冶水历史人物、成都古代湖堰、成都古代桥梁、成都水战、成都河流水系利用等方面,讲述成都水文化的有关知识。该书图文并茂,文字清新活泼。书中既有人文地理参考资料做支撑,还融合了历史文献、考古成果,在水文化线索之下,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该书便于当地人深入了解成都的历史底蕴,也有利于更好地宣传成都历史文化,使外地来成都的人能认识一个立体全面的成都。
-
引言 水幻成都 源远流长
-
岷江南流泽润大地
-
蜀都文明伴水而生
-
-
一、溯源:走出上古泽国的治水英雄
-
石纽山:大禹迈开治水第一步
-
蚕丛:从峡谷走向平原
-
柏濩:最悲壮的治水英雄
-
鱼凫:最后胜利的治水英雄
-
杜宇:古蜀农业与水利科技专家
-
鳖灵:凿通金堂峡的"总工程师"
-
-
二、从聚落到王都:治水业绩与遗迹
-
临水而建的十二桥吊脚楼
-
方池街用竹笼石埂镇水护岸
-
金沙都城:古蜀治水的丰碑
-
建在平原广阔水网上的王都
-
一个使用船形棺材的民族
-
成都城的始创
-
天府石兽:蜀都古国的治水神器
-
-
三、成都水话:江、桥、河
-
都江堰:古秦之水流不尽
-
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
-
二江珥市
-
解玉之溪贯东西
-
流金淌银的金水河
-
郫江绕廓,二江抱城
-
御河:最后开凿的人工河
-
-
四、长虹卧波:水与桥交织的记忆
-
李冰造桥,七星镇水
-
从万福到濯锦:清远江上的名桥
-
安顺桥与九眼桥的最后记忆
-
散落的古桥群:联结水城版图的网点
-
升仙水之桥:从驷马桥到五桂桥
-
-
五、江上千载:烽烟无尽,渔歌不绝(上)
-
蜀江上拉开统一战争序幕
-
最后一战:刘秀一统天下
-
刘禅升仙水畔和平交接
-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
-
六、江上千载:烽烟无尽,渔歌不绝(下)
-
乱世国宝顺江而下,兼济中国
-
足不旋踵,前后蜀升仙桥乞降
-
蜀水泽国再遭劫火
-
张献忠兵败弃城,为逃亡江口沉银
-
“水电报”传递革命新声
-
锦江抗战始末
-
-
七、遗失的明珠:锦城平湖似西湖
-
秦代张仪取土留下的池湖
-
摩诃池的历史始末
-
民间乐苑江渎池
-
-
八、古堰:成都平原上的水系遗迹
-
星罗棋布的堤堰
-
三道堰名称之争
-
记忆中的古堰
-
沙河水上的古堰遗迹
-
-
九、故园记忆:围井栖居的成都人
-
成都水井的千年之功
-
打井兴国:古蜀两朝的崛起
-
锦城水井之数
-
井底的历史故事:三个诸葛井
-
井中的文学观照:文君井、薛涛井、双眼井
-
仍在跳动的心脏:成都水井知多少
-
-
十、锦江之濯:蜀锦和蜀纸的地理标志
-
关于锦城与锦江之名
-
嫘祖始养蚕,蜀用提花机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
益州麻纸冠天下,浣花溪水正清滑
-
浣花溪上如花客,桃花笺纸桃花色
-
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
-
蜀纸印刷兴书院,交子纸币促经济
-
-
十一、锦江遗韵:风物与水上娱乐
-
登高之楼楼又楼
-
浣花溪边的人和事
-
杜甫草堂的破落和重修
-
古代合江亭与合江园
-
成都自古就有的水上娱乐
-
锦江上的游江遗韵
-
-
十二、味觉成都:香茶与美酒
-
王褒与武阳茶事
-
古成都人的制茶与吃茶
-
成都茶铺的休闲哲学
-
古蜀美酒叫作“醴”
-
画像砖上的古酿酒技术
-
成都古代几种名酒
-
水井坊与全兴酒厂
-
-
十三、成都形色:码头和酒家
-
万里桥头曾经的繁荣
-
杜甫与浣花溪码头
-
官营东门外大码头
-
从崇丽阁到望江楼
-
古代成都的水产美味
-
万里桥边最后一个酒楼
-
夫妻肺片与麻婆豆腐的由来
-
-
十四、水说成都:现实与神话
-
古蜀至汉晋的水患
-
唐至清水灾困成都
-
民国成都的水灾流年
-
当代成都水灾的惨痛记忆
-
蜀水的人神与天神
-
江渎庙里的两位水神
-
从人到神的李冰
-
蜀侯蒙冤化雨神
-
王爷庙供奉的水神
-
- 跋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