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作者以统计资料为基础,全面分析俄国农业的演变历程,深入探讨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国家调节粮食市场的可能性和手段,以及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过渡等若干问题。本书从学术价值看,粮食市场及其调节始终是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战争和革命时期俄国调节粮食市场的政策又富有其自身的特点;就理论价值而言,本书着眼于从经济角度剖析非常时期国家调节军队和居民粮食供给的手段,涉及市场调节方式、价格形成过程、供求关系等重要经济理论。
-
上编 战前与战争时期的粮食市场
-
第一章 战前的粮食市场
-
第一节 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
-
第二节 农民和地主的粮食产量
-
第三节 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平衡
-
第四节 粮食盈余和短缺地区
-
第五节 粮食商品率与商品粮数量
-
第六节 粮食商品率与粮食流通量的变化
-
第七节 商品粮的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运输
-
第八节 运输与贸易路线
-
第九节 一年内粮食进入市场的情况
-
第十节 战前的粮食贸易机构
-
第十一节 粮食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
-
第二章 战争与革命时期的粮食市场(1914~1918年)
-
第一节 播种面积的变化
-
第二节 单位面积产量的波动
-
第三节 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
第四节 生产和消费的平衡
-
第五节 消费市场的地理变化
-
第六节 粮食商品率下降
-
第七节 粮食出口减少
-
第八节 贸易路线和运输条件的变化
-
第九节 粮食储备规模的变化
-
第十节 战争时期的粮食贸易机构
-
第十一节 机械化粮仓与粮食贷款
-
第十二节 粮食价格动态
-
第十三节 结论
-
-
-
下编 战争与革命时期的粮食市场调节以及军队和居民的粮食供给(1914~1918年)
-
第三章 国家调节
-
第一节 战争和国家调节供给的任务
-
第二节 国家调节供给的规模和任务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计划
-
-
第四章 粮食机构
-
第一节 特别粮食会议成立以前的粮食机构
-
第二节 社会舆论对粮食组织的态度
-
第三节 特别粮食会议的成立
-
第四节 二月革命后的粮食机构
-
第五节 十月革命后的粮食组织
-
-
第五章 粮食收购的调节措施
-
第一节 调节收购的直接措施
-
第二节 调节收购的间接措施
-
第三节 调节收购的混合措施
-
-
第六章 调节价格
-
第一节 调节价格的任务和方式
-
第二节 地方限价
-
第三节 通过销售粮食调节价格
-
第四节 革命前的固定价格
-
第五节 二月革命后的价格调节
-
第六节 十月革命后的价格调节
-
第七节 粮食的固定价格和自由价格
-
-
第七章 调节运输和供应计划
-
第一节 调节供应框架下的调节运输和供应计划
-
第二节 革命前的铁路运输调节措施
-
第三节 计划运输的产生
-
第四节 运输顺序的调整
-
第五节 供应计划
-
第六节 二月革命后的供应计划和运输调节
-
第七节 十月革命后的供应计划和运输调节
-
第八节 调节水运
-
第九节 粮食的装运和供应情况
-
-
第八章 调节粮食消费和分配
-
第一节 调节粮食消费和分配的条件与方式
-
第二节 军队的消费标准
-
第三节 革命前的居民消费和分配调节
-
第四节 革命前的票证配给制
-
第五节 二月革命后的消费和分配调节
-
第六节 十月革命后的消费和分配调节
-
第七节 居民的实际粮食供应标准
-
-
第九章 “背口袋的买卖”与1918~1919年国家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组织的衰落
-
- 结论
- 附录
- 附图
- 译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097/9969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