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紀曉嵐學術思想探析
顧頡剛疑古辨偽的思考與方法
史官制度的淵源與尚書、春秋的編纂
關雎、鹿鳴與風雅正變
詩經.三頌、毛序與朱傳異同之比較研究……
顧頡剛疑古辨偽的思考與方法
史官制度的淵源與尚書、春秋的編纂
關雎、鹿鳴與風雅正變
詩經.三頌、毛序與朱傳異同之比較研究……
- 編者序 林慶彰
-
【經學總論】
-
紀曉嵐學術思想探析 暴鴻昌
-
顧頡剛疑古辨偽的思考與方法 陳文采
-
-
【尚書研究】
-
史官制度的淵源與《尚書》、《春秋》的編纂 葛志毅
-
-
【詩經研究】
-
〈關雎〉、〈鹿鳴〉與風雅正變 陳桐生
-
《詩經•三頌》《毛序》與朱《傳》異同之比較研究 王清信
-
試談聞一多先生〈詩經的性欲觀〉的思維背景 吳萬鍾
-
-
【三禮研究】
-
「禮是鄭學」說 陳秀琳
-
-
【四書研究】
-
張載「橫渠論語說」──虛與生死觀 山際明利著、金培懿譯
-
周廣業《孟子四考》評騭 陳純適
-
-
【小學研究】
-
口調五音與納音──兼論「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黃耀堃
-
-
【郭店楚簡研究】
-
郭店楚簡的孝道思想 朱榮貴
-
郭店楚墓竹簡儒家典籍文字考釋 顏世鉉
-
-
【經學文獻】
-
錢大昕潛研堂遺文輯存 陳鴻森
-
-
【日本儒學】
-
日本儒學史(六之一)──江戶時代之儒學(一)張文朝
-
-
【經學人物】
-
朱彬之生平與著述 黃智信
-
-
【專題書目】
-
經學博碩士論文目錄(民國86、87年)游均晶
-
-
【經學學會】
-
中華民國經學學會成立經過 季旭昇
-
-
【學術會議】
-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會議報導 蔣秋華
-
「清乾嘉學派經學研究計畫」第一次研討會──「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一)」 蔣秋華
-
-
【出版資訊】
-
經學入門(莊雅州)張雅慧
-
周易十講(胡道靜、戚文等)何淑蘋
-
易學漫步(朱伯崑)何淑蘋
-
易經通釋(鍾泰德)何淑蘋
-
易學乾坤(黃沛榮)陳進益
-
周易繫辭傳研究(王新華)何淑蘋
-
帛書《易傳》初探(廖名春)編輯部
-
易學與美學(劉綱紀、范明華)何淑蘋
-
周易哲學和古代社會思想(張吉良)編輯部
-
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張善文)陳進益
-
宋明易學概論(徐志銳)劉帥青
-
周易折中(李光地著、劉大鈞整理)陳進益
-
「尚書‧虞夏書」新解(金景芳、呂紹綱)劉帥青
-
詩經藝探(袁愈荌)陳明義
-
詩經通詁(江生編著)劉帥青
-
詩經語言藝術新編(夏傳才)陳明義
-
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詩經學會編)張淑惠
-
周族史詩研究(張松如、郭杰)劉帥青
-
詩經與楚辭(吳宏一)張淑惠
-
禮學概論(周何)張雅慧
-
說禮(周何)何淑蘋
-
先秦容禮研究(魯士春)劉帥青
-
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林素英)何淑蘋
-
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林素英) 張雅慧
-
西漢禮學新論(華友根)劉帥青
-
儀禮通論(姚際恒)張雅慧
-
中國古代宗教與禮樂文化(謝謙)劉帥青
-
二十世紀中國禮學研究論集(陳其泰、郭偉川、周少川編)劉帥青
-
左傳譯注(李夢生)編輯部
-
左傳考校(王叔岷)何淑蘋
-
左海鉤沈(劉正浩)張淑惠
-
新譯公羊傳(雪克注譯)何淑蘋
-
漢代公羊學災異理論研究(黃肇基)何淑蘋
-
清代公羊學(陳其泰)何淑蘋
-
新譯穀梁傳(顧寶田注譯)何淑蘋
-
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張素卿)劉帥青
-
論語今讀(李澤厚)何淑蘋
-
定州漢墓竹簡論語(整理小組)編輯部
-
孟子研究(董洪利)張淑惠
-
孟子研究第1 輯(韓國孟子學會)編輯部
-
孟子研究論文集(丁冠之主編)編輯部
-
孝經譯注(汪受寬)編輯部
-
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源(艾蘭、任濤、范毓周主編)張博成
-
校禮堂文集(淩廷堪)張博成
-
唐代經學及日本近代京都學派中國學研究論集(張寶三)何淑蘋
-
崔述與中國學術史研究(邵東方)張博成
-
高郵王氏父子學術初探(舒懷)編輯部
-
段注訓詁研究(馬景倉)編輯部
-
-
【附錄】
-
附錄一:《經學研究論叢》稿約 編輯部
-
附錄二:《經學研究論叢》撰稿格式 編輯部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