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越古老越美好:原來,廉潔是種拒絕的藝術
一天一則,輕鬆閱讀,汲取古人智慧毫不費力
累積個人肚量,贏得他人尊重的最佳寶典
廉潔、守信、謙和,是自古以來修身處世的基礎。
一篇篇簡短、輕鬆、饒富寓意的經典故事,
教導我們如何處事清廉、守信踐諾、待人謙和。
「包河藕無絲」的典故從哪裡來呢?
「天下不愛錢的只此一人」的又是哪位?
詩仙李白輟筆不做詩的原因又是什麼?
他們的故事不但激勵,而且深具啟發,
帶領讀者見證歷代將相的謙和之心,
領略名士們的廉潔之道、堅守信諾的原則,
看古今聖賢如何走出人生困局,為生命「補充養分」,
帶給你更生動、更深刻的人生體悟。
累積個人肚量,贏得他人尊重的最佳寶典
廉潔、守信、謙和,是自古以來修身處世的基礎。
一篇篇簡短、輕鬆、饒富寓意的經典故事,
教導我們如何處事清廉、守信踐諾、待人謙和。
「包河藕無絲」的典故從哪裡來呢?
「天下不愛錢的只此一人」的又是哪位?
詩仙李白輟筆不做詩的原因又是什麼?
他們的故事不但激勵,而且深具啟發,
帶領讀者見證歷代將相的謙和之心,
領略名士們的廉潔之道、堅守信諾的原則,
看古今聖賢如何走出人生困局,為生命「補充養分」,
帶給你更生動、更深刻的人生體悟。
-
原來,廉潔是種拒絕的藝術
-
將相之廉
-
子罕以不貪為寶
-
孫叔敖的遺囑
-
孫儀拒收甲魚
-
貧不私受,田豫得贈歸公
-
清廉父子千古留名
-
顧協棒打送禮人
-
魏徵的臨時客廳
-
牛僧孺拒收賄賂
-
杜暹埋金
-
奉公終生事廉潔在其中
-
包拯擲硯
-
包河藕無絲
-
司馬光典地葬妻
-
不圖享受的岳飛
-
脫脫逮捕行賄者
-
王翱退珠
-
于謙鎖寶
-
張伯行的廉政檄文
-
病死廟中的巡撫岳起
-
宰相劉羅鍋
-
把行賄者公之於眾
-
-
名士之廉
-
第五倫鋤草養馬
-
羊續懸魚拒賄
-
蘇瓊公堂懸瓜
-
明鏡照心
-
白居易怒打行賄人
-
裴寬埋肉得妻
-
蘇東坡不為舊友謀官
-
劉溫叟加倍還禮
-
劉煥勸廉
-
況鐘三留蘇州府
-
讓鵝收禮
-
天下不愛錢的只此一人
-
濁世不汙,張緯清廉自守
-
「豆腐湯」
-
一匹布、兩雙鞋做壽禮
-
一枝一葉總關情
-
姚母教子
-
-
-
原來,守信是種問心無愧的選擇
-
嚴己之信
-
陶侃飲酒限三杯
-
晏殊誠實重答題
-
司馬光說謊受責
-
司馬光賣馬
-
王拱辰中狀元
-
劉若宰不隱祖籍
-
-
為官之信
-
皇甫績守信求責
-
高允寧死不說謊
-
戴胄按律判案
-
曾彥著法休妻
-
-
與人之信
-
明山賓誠實賣牛
-
郭元振冒雪訪可汗
-
李勉誠信葬銀
-
陸元方賣房講誠信
-
崔樞誠信葬珠
-
張去華燒契約
-
陳堯咨知錯取馬
-
范仲淹信守諾言
-
黃賞誠信還珍珠
-
宋濂守信好學
-
詹谷誠信守諾
-
吳士東亂世守誠信
-
胡雪巖助人亦助己
-
-
-
原來,謙和是種以退為進的智慧
-
帝王之謙
-
退避三舍
-
秦始皇參拜荊條
-
曹操三下求賢令
-
-
將相之謙
-
鮮明的對照
-
佯裝有病讓相位
-
霍去病拒受府第
-
辭相以讓賢
-
諸葛亮自降三級
-
受弔不受賀
-
悄悄地榮歸的狀元
-
-
名士之謙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孔融讓梨
-
張仲景訪醫
-
諸葛恪驕傲殺身
-
李白輟筆黃鶴樓
-
柳公權拜師學字
-
拜師不惜身為奴
-
宋祁不用僻字
-
「不當在弟子列」的弟子
-
辛棄疾虛心求教
-
梁啟超虛懷若谷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