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茶味裡的隱知識:風味裡隱含的物質之謎與台灣茶故事,我的10年學茶筆記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8699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七三茶堂」集結十年茶路的重磅之作!
將茶化繁為簡,廣識風土人文、自然環境、風味品飲與美好生活
隱藏在茶味裡的豐富隱知,讓新一代茶人為你說明白

喝一口茶,嚐的不只是滋味,其中還蘊含了許多故事與深知識。十年前,上山與茶香相遇的那刻開始,就此開啟了王明祥的茶路,進而創辦茶堂。十年過去了,對於茶的想法與理解終於集結,將散落在茶湯裡的知識碎片拚整完全,他採集蒐羅台灣在地茶樹的茶樣、更整合出專屬台灣茶的完整風味輪與香氣譜,撰寫出一本理論清楚、佐以親切圖解,閱讀起來有滋有味的學茶筆記。

◆從風土與製作開始說起,深度認識隱藏在茶味裡的物質、香氣、滋味!

從大自然、風土與觀察「茶樣」了解茶───
Q 茶是什麼樣的作物?種植、逆境能為茶帶來什麼樣的味道?
Q 台灣茶樹品種源自於什麼背景故事?茶樹又是如何繁殖的?
Q 台灣茶樹品種豐富,用「茶樣」實際觀察各品種葉片長相~
Q 台灣特有的東方美人茶,嚐來有種蜜香味,它的秘密是什麼?
Q 你會看茶嗎?茶的澀、苦、甜分別對應一心二葉的哪個位置?

從製作與香氣類型、存放了解茶───
Q 根據茶菁採摘要求不同,茶滋味也會隨之不同?
Q 透過發酵、烘焙,分別能做出哪些風味變化?
Q 一杯茶含有哪些物質,讓茶人教你如何品評~
Q 烏龍茶可以細分「花香型」、「熟香型」、「果香型」?
Q 茶會隨著時間變化味道,認識茶的新味、陳味、老味期~
Q 買茶回家之後,如何存放才能保持鮮度?

用「台灣茶風味輪」了解茶香───
其實台灣茶也能像咖啡一樣,整理繪製出專屬我們的風味輪,進而了解綠茶、烏龍茶、紅茶的風味變化!從茶的澀、苦、甜、酸開始,進而延伸認識發酵與烘焙茶則能做出草本調、花香調、堅果調、甜香調、巧克力調、水果調、漬果調、香料調…等,極其豐富,作者將悉心將茶韻茶香歸納成一看就懂的「台灣茶」風味輪。

享受泡茶萃取與變化的生活樂趣───
想享受有茶相伴的美好生活,從嘗試泡茶開始吧,水溫、水質、濃度比例、泡茶器具與方法都會影響茶味,用科學角度來了解箇中原理~以及,熱泡、冷泡茶各有樂趣與萃取訣竅,讓專業茶人教你最好喝的美味泡法,甚至加入不同食材嘗試茶飲新滋味,以輕鬆心情體驗茶的簡單與美好。
  • 作者序
  • CHAPTER 1 澀感、苦味與鮮甜的茶味(茶樹與風土)
    • 茶樹與葉、花、籽
      • 茶樹
      • 茶葉
      • 茶花與茶籽
      • 用不同角度認識茶樹
    • 台灣常見的茶樹品種
      • 茶樹品種與由來
    • 茶葉內含的風味物質
      • 不同物質與茶味感受
    • 茶葉的葉肉結構
      • 蘊含風味的葉肉組織
      • 大葉小葉的滋味感受
    • 茶樹的逆境
      • 不同逆境會讓茶味不同
    • 蜜香的秘密
      • 著涎而來的蜂蜜香
    • 茶芽茶葉裡的滋味物質差異
      • 各節茶梗的物質與滋味
    • 世界的茶葉帶
      • 適合茶樹的生長條件
      • Tea Notes 風味輪
  • CHAPTER 2 鮮爽、甘醇與濃郁的茶感(茶類與製茶)
    • 茶類與製程淺談
      • 認識六大茶類
    • 茶葉發酵
      • 因發酵而生的迷人風味
      • 茶葉發酵與色香味關係
    • 毛茶與精製茶
      • 用完整製程做出風味
    • 茶葉烘焙
      • 烘焙的學問
      • 茶葉烘焙與烏龍茶的色香味關係
      • Tea Notes 風味輪
  • CHAPTER 3 台灣茶的香氣(台灣特色茶)
    • 台灣特色茶分佈圖
    • 台灣茶葉產量分佈圖
    • 綠茶類
      • 三峽碧螺春
    • 花香型烏龍茶類
      • 文山包種
      • 高山烏龍茶
      • 高山金萱
      • 翠玉烏龍
      • 四季春烏龍
    • 熟香型烏龍茶類
      • 港口茶
      • 凍頂烏龍茶
      • 鐵觀音茶
    • 果香型烏龍茶類
      • 白毫烏龍
      • 台東紅烏龍
    • 紅茶類
      • 花蓮蜜香紅茶
      • 阿薩姆紅茶
      • 紅玉紅茶
      • 有深度的台灣茶業與台灣茶風味輪
  • CHAPTER 4 茶的稠感與厚度(泡茶與品味)
    • 泡茶,就是萃取
      • 茶的萃取科學
    • 水溫
      • 溫度高低的茶味變化
      • Tea Notes 水溫
    • 浸泡時間
      • 熱與冷的浸泡
      • Tea Notes 水溫&浸泡時間
    • 水質
      • pH值與軟硬度
      • Tea Notes 水質
    • 濃度比例
      • 置茶量與濃淡拿捏
      • Tea Notes 水溫&浸泡時間&濃度比例
    • 泡茶器具與方法
      • 體驗各種泡茶樂趣
    • 喝茶,就是品味
      • 感受茶與風味描述
  • CHAPTER 5 茶的風韻(買茶與存茶)
    • 買茶前的練習
      • 從視覺、嗅覺、味覺觀察茶
    • 茶葉,乾燥的食品
      • 讓茶走味的因素
    • 新味、陳味與老味
      • 了解各階段賞味期變化
    • 新鮮喝與期待變化
      • 不走味的存茶訣竅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