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楊國樞文集.第十四冊:時論(三)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3717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楊國樞教授自稱他從事的第二類的言論工作是演講與座談。「多年以來,我在演講與座談方面花費了不少時間。我演講與座談的目的有二,一是站在知識分子的立場,對現實的社會、政治或青年問題提出口頭的批評與建議;二是為了向社會大眾推廣心理學的知識與觀念。」從1962年到2010年先生的雜誌文章、座談會和演講的記錄有283篇,本文集精選後共收錄了167篇,並經編及整併為162篇,分別於十三、十四、十五冊刊出。
  • 時論集序(十二~十五冊)
  • 時論:雜誌文章
    • 科技發明與社會發明
    • 科技發達下,人對現代生活的調適
    • 輔導理論與方法的中國化
    • 代溝與溝通
    • 加速推展我國民主政治—對國民黨十二全會的誠懇建言
    • 考政缺失知多少—公辦考試制度與實務的檢討
    • 熊熊的一盆火—理想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模式
    • 不要做政治的「替罪羔羊」
    • 正視地域觀念問題
    • 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礎
    • 同情心與同理心
    • 社會革新的策略
    • 從學術欺騙談學術自由
    • 現代社會中的市民性格
    • 當前大專青年的價值觀念與思想態度
    • 我對言論及新聞自由的看法
    • 多元社會與多元價值
    • 從紫微斗數說起—算命的個人與社會心理意義
    • 社會及行為科學的中國化
    • 心理衛生與工作效率
    • 你瞭解人的性格嗎
    • 親子之間的溝通
    • 李師科案所曝露的問題
    • 當前學術審查制度之探討
    • 學人對經濟問題的看法
    • 事件歸因的主觀陷阱
    • 社會心理與科技發展
    • 國情與民主
    • 校園暴行的沉思
    • 社會變遷與青年的角色適應──訪楊國樞教授
    • 公務員為什麼會貪汙—歷史、社會文化、經濟發展、行政法規層面的探索
    • 探索當前社會面相—科技對個人與社會的衝擊
    • 在現代化社會中的人際關係
    • 青年的人際關係—瞭解人生的第二次「獨立運動」
    • 做一個可進可退的現代人—心理健康的維護
    • 逐工作而居的現代「遊牧民族」
    • 無聲的革命
    • 與林毓生教授再談多元社會
    • 從社會變遷談校園文化
    • 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
    • 揭開歷史的新頁—對新內閣的建議和展望
    • 五位專家談大學聯招加考科目
    • 如何保護自我
    • 從〈這三個女人〉看女性主義
    • 從「進」與「退」的衝突中成長
    • 臺灣社會的多元化:回顧與前瞻
    • 如何適應都市的生活
    • 如何適應都市生活壓力
    • 我為什麼不贊成教師體罰學生
    • 知識分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對智力的瞭解與誤解
    • 智力、智慧及創造力
    • 親情、友情、愛情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