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7916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家是無限包容的港灣或是令人窒息的牢籠?
如何不讓理應相親的家人成為熟悉的陌生人?
無論是夫妻、親子或祖孫三代,
希望都能藉著相互靠近的練習,
找到理解與對應的方法,讓生活更容易。


我衷心期待讀者不只被書裡的故事所感動,
也能在書中看到自己,並找尋到對應生活的最佳策略。
──廖玉蕙

知名作家廖玉蕙是最會說故事的人,個性迷糊又充滿好奇心的她,將這兩種特質盡情發揮在創作裡,無論是寫夫妻相處、親子互動或是祖孫對話,風趣幽默又引人深思,寫盡了家庭生活裡的酸甜苦辣。出版過六十餘本書的她,這些年來,在臺灣南北奔波,在一場接一場的演講中,分享了許多家庭的趣事逸聞,同時,也聽到了甚多不幸的案例,有些恐是神仙也無法著力,有些則是腦筋稍加急轉彎,就可不藥而癒。

坊間討論愛情、婚姻、家庭這類型的書籍大多從理論著手,常給人隔靴搔癢之感;有的雖以案例描摹,也往往失之粗糙,難以被接受。因此,廖玉蕙耙梳這些年的累積,整理出「夫妻」、「父母和子女」、「隔代教養」三部曲,首度有系統地針對「家人」關係,提出深度的觀察,試圖透過理解而提供解決之道。所有家庭裡關於相處、碰撞、衝突、教養等層出不窮的挑戰與疑難雜症,在這本書裡,都能透過練習,找到與家人更加靠近的方式,回歸愛的力量。
◎本書特色
★ 廖玉蕙首度有系統書寫在家庭關係中,如何通過練習,學會彼此靠近。
全書分成三部:
1. 第一部「夫妻」:從婚前的抉擇,談到成家後的甜蜜包容,到面對不圓滿時如何對荒謬微笑。
2. 第二部「父母和子女」:探討親子間如何背離的真相,也分析新一代青少年的特質,試圖透過理解,尋找兩代和解與對話的空間。
3. 第三部「隔代教養」:除了欣賞到廖玉蕙的兩個寶貝孫女的妙不可言的童顏童語外,透過祖孫互動,還可以學習到與升格為父親的兒子、從不同家庭嫁過來成為一家人的媳婦之間,隔代教養該注意的眉眉角角。

★ 家人關係千絲萬縷,教你如何化干戈為玉帛,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
廖玉蕙風格獨具又逗趣的文字,透出明亮與正面的氣息,無論是寫夫妻間的機鋒相對,或是親子互動、祖孫逗嘴,展現詼諧的之餘,篇末的「延伸思考」,則提供了讀者切實可行的具體建議。

★ 練習換位思考,提供不同世代理解與和解的可能。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面對人生實相,或是面對新時代的一輩,因成長環境不同,想法也大異其趣,廖玉蕙說:「換上另一種心情,切換另一種角度,常常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能適時地練習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透過理解,產生和解的可能,彼此的關係才能越來越靠近。
  • 推薦序 補修一堂沒上就要應試的學分 李偉文
  • 推薦序 家 賴芳玉
  • 自 序 對愉悅家庭的想望
  • 第一部 夫妻
    • 前 言 家是依靠的港灣? 還是桎梏的圍城?
    • 第一章 婚前的抉擇
      • 自從一見桃花後
      • 擇偶的眉角在哪裡?
    • 第二章 甜蜜的編織
      • 愛,是凡事將心比心
      • 愛,是愛屋及烏的溫柔
      • 愛,是情緒被接受
      • 愛,是用心被看見
      • 愛,是一種持續的習慣
      • 愛,是彼此臭味相投
      • 愛,是雙方相互包容
      • 愛,是有能力另類解讀
      • 愛,是點滴變湧泉
      • 愛,是夫妻相互幫襯
    • 第三章 對荒謬微笑
      • 落入凡間的貴族
      • 退休後的可怕戀物癖
      • 細節詳盡的敘述
      • 不該隱忍的暴力
      • 不死心的宰制慾
      • 忍痛棄守自己的天空
      • 鑽牛角尖的自尋煩惱
      • 價值觀迥異的扞格
      • 發跡變泰後的尋芳
      • 過度的生活潔癖
      • 拒絕長大的書呆子
      • 遠距產生的寂寞
      • 笑靨朝外、憂容向內的悲傷
  • 第二部 父母和子女
    • 前 言 以為是靠近,其實是遠離
      • 你愛我嗎?你要我怎麼愛你呢?
      • 親情是讓人窒息的羈絆?
    • 第四章 氣球不再只是圓的─認識新時代青少年特質
      • 背負高期待,受挫力相對薄弱
      • 經濟狀況改善,物質享受充裕
      • 敢秀、愛現的年代
      • 價值觀丕變,自主性高漲
    • 第五章 痴心回歸真我,雞與孔雀各得其所
      • 新價值觀的建立
      • 從眾最輕省,但切莫被偏見所挾持
    • 第六章 親子間相互靠近的練習
      • 基礎版─自我修持的基礎功
      • 進階版─一個故事有兩張臉
      • 加分版─將心比心的溫柔體貼
  • 第三部 隔代教養
    • 前 言 以旁觀的角度欣賞和玩味
    • 第七章 抓住隔代教養的眉角
      • 以身作則之必要─本尊與分身
      • 獨立學習之必要─及時放手,就能及早放心
      • 容忍失敗之必要─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
      • 委婉導正之必要─姑息只會養奸,導正可以學習講理
      • 勸說技巧之必要─退一步之後的進兩步
      • 凡事試試之必要─不試一試,怎麼知道會不會
    • 第八章 情緒問題怎麼處理?
      • 歡樂的源頭在讚美
      • 說出開心,也說出不開心
      • 妒火中燒是必然,該如何處理?
      • 恐懼上學也是尋常,能怎麼辦?
      • 生氣的小孩該如何善後?
    • 第九章 性情的陶冶─怎樣慢慢相互靠近?
      • 一起散步聊天變麻吉,也藉機認識天、地、人
      • 用鏡頭捕捉人生世相
      • 觀展與畫畫最能怡情遣興
      • 角色扮演,體認深刻人情
      • 學以致用之必要─文字不是獨立王國,是讓生活更容易
  • 結 語 小孫女教會我的事
    • 如果強者無視於弱者的感受與處境
    • 教育的確得謹小慎微
    • 大人得學會蹲下身子,站成跟孩子一樣的高度
    • 不同的場域有著不同的分工,無分主從,須相互幫襯
    • 多元概念的形成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