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流亡中的「轉世」:在「預立遺囑」與「金瓶掣籤」之間擺盪的藏漢關係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76346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般而言,我很早就已宣布:有關達賴喇嘛轉世的制度是否需要延續下去,最終要由西藏人民做出決定。
所謂喇嘛之轉世,乃是為利益眾生乘願而來的,因此,要預先觀察時間、地點、族姓和生母等「五照見」後才會降誕人間,這也是佛教與眾不同的特點。
在何處如何誕生、以及如何認證等,都是乘願轉世之當事者的不共選擇權。同樣地,我的轉世也將摒除政治的干擾,完全遵循宗教原理來進行,這點至關重要。
~以上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親自署名之序文
  • 達賴喇嘛尊者賜序
  • 作者自序
  • 第一章 流亡中的「轉世」:在「預立遺囑」與「金瓶掣籤」之間擺盪的藏漢關係
    • 第一節 「轉世」與「科舉」分別是藏漢民族的「社會階層垂直流動」之重要機制
    • 第二節 「轉世」:「後達賴喇嘛時代」的藏傳佛教格魯派之法脈傳承
      • 一、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關於轉世的公開聲明(2011 年9 月24日)(僅為「摘要」,標題為作者自行添加)
      • 二、2017 年7 月在拉達克接見臺灣信眾時的講話
      • 三、藏傳佛教高僧會議宣示:未終朱古?
      • 四、達賴喇嘛轉世問題必須在自由國度解決
      • 五、司政洛桑僧格博士
      • 六、黃教高僧果碩法王的觀點
      • 七、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法王格澤仁波切的觀點
    • 第三節 中國大陸對「轉世」的看法
      • 一、中國大陸官方立場
      • 二、中國大陸學界關於「轉世」的研究成果
      • 三、中國大陸關於「轉世」的實踐:以「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轉世靈童的尋訪、認定」之過程為例
    • 第四節 結論:藏漢雙方欠缺互信基礎下的「轉世」
      • 一、「預立遺囑」和「金瓶掣籤」兩者之間並不當然對立
      • 二、「中間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藏漢和解」治理模式
      • 三、轉世靈童尋訪可能行為主體
    • 附錄一: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關於轉世的公開聲明(2011 年9 月24 日)
    • 附錄二:達賴喇嘛回答華人學者、知識份子等的提問
    • 附錄三:中印洞朗邊界爭議
    • 附錄四:黃教(格魯派)果碩法王訪談紀錄
    • 附錄五:紅教(寧瑪派)掌教格澤法王訪談紀錄(謹以此文 敬慟哀悼格澤法王於2018 年11 月19 日圓寂)
    • 附錄六:司政洛桑僧格博士訪談紀錄
    • 附錄七:習近平與藏漢對話:達蘭薩拉的觀點
  • 第二章 2016 年3 月藏人行政中央司政與西藏人民議會換屆選舉:過程與結果
    • 第一節 印度藏人社區的政治與社會之變遷
      • 一、達賴喇嘛的「訓政」角色
      • 二、印度及海外流亡藏人社會的民主化歷程
    • 第二節 「選舉人資格」與「選舉人結構」
      • 一、選舉人資格之取得採「選前註冊制」
      • 二、選舉人結構:主要以傳統「西藏三區」、「教派」劃分「選區」
    • 第三節 預選階段的概況
      • 一、預選制度:補救印度暨海外藏人社區欠缺政黨政治的提名功能
      • 二、2015 預選與2016 年正式選舉:司政候選人介紹
    • 第四節 「正式選舉」階段的競選活動:以《美國之音藏語部》組織的辯論會為例
      • 一、候選人的主要共識:「推崇達賴喇嘛」、「繼續努力推動和談解決西藏問題」
      • 二、西藏三區的地域認同之訴求
      • 三、候選人所認知的西藏民族目前所面臨之最主要困境
      • 四、藏漢對話(流亡藏人較為常見的用法為「藏中和談」)
      • 五、藏人內部凝聚力或團結
      • 六、流亡藏人在印度的具體公共事務
    • 第五節 「正式選舉」階段的選舉結果
      • 一、司政
      • 二、西藏人民議會議員
    • 第六節 2016 年3 月藏人行政中央司政與西藏人民議會換屆選舉結果之觀察與分析
      • 一、地域觀念(傳統西藏三區地域認同)左右選舉的可能性有限
      • 二、有關選舉經費限制等選務爭議和排斥李克先的說法之澄清
      • 三、關於雄天宗組織被排斥、被剝奪選舉權的說明
      • 四、與達賴喇嘛相關的一些問題始終是選舉焦點
    • 第七節 結論:印度與海外流亡藏人社區的幾個趨向
      • 一、達賴喇嘛「退休」後政治地位依然崇隆而持續主導印度藏人社區
      • 二、印度藏人社區普遍的民族史觀共識:西藏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 三、流亡藏人社區的「票倉」
      • 四、世代交替下的社會結構變遷
      • 五、網路的社群媒體應用使全球藏人更邁向一體化
      • 六、洛桑僧格的政治路線:「反華」傾向的國際遊說?
      • 七、兩岸關係:達賴喇嘛願在「不給主人或任何一方添加麻煩」前提下訪臺,將只「專致於宗教活動,不涉入政治。」,可以進行「科學(學術界)與宗教的對話。」、「隨時都可以成行。」
    • 附錄一:若不為難,隨時歡喜到臺灣!-訪談達賴喇嘛紀錄(摘要)
    • 附錄二:李克先多倫多公開演講紀錄:李克先通過視訊向加拿大的藏人演講及回應聽眾提問
    • 附錄三:西藏流亡政府計畫委員會主管貢秋尊珠訪談紀錄
    • 附錄四:西藏流亡政府最高法院秘書長扎西嘉措訪談紀錄(一)
    • 附錄五:西藏流亡政府最高法院秘書長扎西嘉措訪談紀錄(二)
  • 第三章 2015 年3 月西藏人民議會關於「藏人行政中央2015 至2016年財政預算案」的審議與相關議程:康巴選區前任議員格桑堅參的訪談與分析
    • 第一節 西藏人民議會預算審議概述
      • 一、第十五屆西藏人民議會關於2015 年~2016 年的預算審議
      • 二、從公開的預算中觀察藏人行政中央的政經動態
    • 第二節 預算審議流程
      • 一、每年三月為「預算會議」,九月為「政府工作報告會議」
      • 二、「標星」提問程序
    • 第三節 預算審議的內容
      • 一、該年度預算增長6.8%
      • 二、「臨時增撥(追加)」預算法案之性質
      • 三、新的年度預算之分配與使用
      • 四、援助專案基金的主要項目
    • 第四節 本次會議除「預算」以外仍制定幾項政治與人權的議案
      • 一、新增亞太地區(澳大利亞和南亞以外的亞洲地區)議員席位的修法案
      • 二、其他西藏人民議會實務運作概況
    • 第五節 結論:議會是各區域、各教派的多元價值和利益匯整的制度性平臺
    • 附錄一:藏人行政中央2015-2016 年度財政預算報告
    • 附錄二:格桑堅參議員訪談紀錄(摘要)(2015 年4 月30 日 美國華盛頓四健會總部)
    • 附錄三:藏人行政中央2018/2019 年度總預算法案摘要簡表
    • 附錄四:藏人行政中央各部委系統2018/2019 年度綜合開支預算細表
  • 第四章 印度的藏傳佛教在臺灣的傳播現況
    • 第一節 前言
      • 一、藏傳佛教的特色
      • 二、藏傳佛教的傳播範圍
      • 三、藏傳佛教在臺灣是臺灣人自己選擇的宗教信仰
    • 第二節 藏傳佛教各教派在境內藏區的分布概況
      • 一、西藏三區的教派地域分布概況
      • 二、藏傳佛教教派之傳播範圍概況
    • 第三節 1959 年以後藏傳佛教各教派在印度各地暨不丹、錫金、尼泊爾和拉達克地區的傳承現況
      • 一、藏傳佛教各教派在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等)的概況
      • 二、1959 年以後藏傳佛教因藏人遷徙而在印度復興
    • 第四節 藏傳佛教各教派在印度弘法之法王或具代表性高僧概況
    • 第五節 臺灣藏傳佛教概況:以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認可」之各教派佛學中心為例
      • 一、藏傳佛教各教派在臺灣的概況
      • 二、藏傳佛教在臺灣的道場:以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為中心的交流網絡
      • 三、結論
    • 附錄一:藏傳佛教寺院在臺灣的概況
  • 第五章 流亡藏人的政治態度:在臺藏人個案分析研究
    • 第一節 前言
      • 一、多元文化認同:典範轉移與藏族族群意識的建構
    • 第二節 調查過程
      • 一、研究對象
      • 二、抽樣方法
      • 三、研究限制
    • 第三節 調查結果
      • 一、兩岸政府及人民對在臺流亡藏人族群之友善程度
      • 二、族群情感認同比較
      • 三、族群認同
      • 四、統獨立場
      • 五、族群認同強度
    • 第四節 結論
    • 本章問卷調查結果統計附表
  • 第六章 憲政治理的「原生性」的需求與「衍生性」期待:中國大陸在政權穩定中力爭「先進」的「軍—黨—政」治理模式之憲政選擇
    • 第一節 前言
      • 一、問題意識
      • 二、文獻探討
    • 第二節 「後進」國家以成文法統一事權集中國力力爭「先進」
    • 第三節 中國大陸的治理的「軍-黨-政」國家治理模式
      • 一、鄧小平時代
      • 二、江澤民時代
      • 三、胡錦濤時代
      • 四、習近平時代
      • 五、修憲讓軍委主席、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得以「『軍-黨-政』三位一體」集中事權力爭「先進」
    • 第四節 結論:中國大陸發展道路—解構西方的單一標準
  • 第七章 族群文化與民間信仰:臺南市安定區蘇厝甲(蘇林村)三年一科王船醮儀的觀察
    • 第一節 「燒王船」的臺灣人文歷史背景
      • 一、臺灣的民間信仰屬於「擴散型或非制度型宗教」
      • 二、奉祀神明是建立同鄉族群識別與認同的宗教性標誌
      • 三、「瘟神信仰」和「燒王船」在今日臺灣西南部地區仍然盛行
    • 第二節 「蘇厝甲」的歷史地理之變遷
      • 一、蘇厝甲歷史地理今昔概況
      • 二、臺江內海周邊地區的人文環境變遷
      • 三、蘇厝長興宮王醮是曾文溪流域燒王船史源之一
    • 第三節 蘇厝長興官
      • 一、蘇厝長興宮主祀「玉敕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
      • 二、蘇厝長興宮保留傳統的瘟王醮科儀
    • 第四節 結論:族群融合與文化創意
      • 一、傳統信仰不分族群
      • 二、地方仕紳(禮祝之儒)與道教高功在王醮中結合分工
      • 三、「燒王船」從「閉戶避送」一改而為「觀光文化創意產業」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