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我們得承認,過去六十多年來,港人的身份不時改變,不只一次,是多次的改變,連帶他們對事物的價值觀也不斷改變: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六十多年來,港人的價值判斷就這樣前後出現差異:往日是尊卑有序,今天講的是平等、自由。或許有人慨嘆:今不如古、世風日下,但改變了的身份和觀念是無法挽回的,我們就算不能欣然接受,也必須明白箇中變化的原因。”
── 周永
新香港社會的種種演變,原來離不開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這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對香港社會的長期體察和研究心得。
近七十年來,香港人的身份不時在改變,從開埠最初的難民身份,到港英政府治下的香港市民身份,到九七後至今的中國公民身份,一次又一次的身份改變,使香港人對人對事的價值觀也在不斷改變,從而亦影響了整個社會的人事變遷。無論我們如何看自己,作為這個城市的市民、居住在這裏的香港居民、擁有中國公民身份的香港人,我們都會對自己的身份有不同的體會,也會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觀念。
今天港人身份上的迷失,不再有共同的生活追求目標,社會就顯得煩躁不安,個人也常感到困惑和無奈。為什麼這樣?本書所述事實,可為你提供答案。
2019增訂版新增了兩章,主要記述2008 年以後發生的事情,包括「佔領行動」等一連串抗爭行動所代表的不同價值觀念的衝突,及其在市民大眾中間造成的分化和撕裂。
── 周永
新香港社會的種種演變,原來離不開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這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對香港社會的長期體察和研究心得。
近七十年來,香港人的身份不時在改變,從開埠最初的難民身份,到港英政府治下的香港市民身份,到九七後至今的中國公民身份,一次又一次的身份改變,使香港人對人對事的價值觀也在不斷改變,從而亦影響了整個社會的人事變遷。無論我們如何看自己,作為這個城市的市民、居住在這裏的香港居民、擁有中國公民身份的香港人,我們都會對自己的身份有不同的體會,也會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觀念。
今天港人身份上的迷失,不再有共同的生活追求目標,社會就顯得煩躁不安,個人也常感到困惑和無奈。為什麼這樣?本書所述事實,可為你提供答案。
2019增訂版新增了兩章,主要記述2008 年以後發生的事情,包括「佔領行動」等一連串抗爭行動所代表的不同價值觀念的衝突,及其在市民大眾中間造成的分化和撕裂。
- 2019增訂版序
- 引 言
-
第一階段 1945-1984
-
第1章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大陸難民到香港市民
-
回歸典禮驚覺身份轉變
-
戰後香港是難民收容所
-
港人的中國人身份
-
書本上和現實中的中國
-
發現漂流來港屍體的震撼
-
香港人不再是難民,是香港市民
-
1966 年騷亂報告改變港人的身份認同
-
政府營造「香港市民」的身份認同
-
政府搞活動灌輸市民身份意識
-
香港市民身份的確立
-
-
第2章 香港人的價值觀:從生活至上到靈活走位
-
大陸難民和香港居民
-
大陸難民的根不在香港
-
難民怕與官府有接觸
-
大陸難民對政治有恐懼感
-
文革遺留下來的陰影
-
難民一切都是為求生活
-
港人講求實際效益
-
難民需要家人的幫助
-
「現實」和慷慨可以並存
-
戰後新一代的意識和價值觀
-
沒有公民意識,也不信任改府
-
不信任政府,但希望政府有改進
-
個人主義抬頭
-
港人對婚姻和家庭的重視不斷減退
-
港人對法治的觀念
-
逼出來的守法精神
-
-
-
第二階段 1984-1997
-
第3章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香港市民到中國公民
-
七十年代是香港的黃金時代
-
繁榮背後的社會代價
-
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逐漸形成
-
金耀基教授的「行政吸納政治」
-
港人有自由,卻沒有民主
-
香港居民擁有的居留權
-
市民身份的認同是一種感受
-
抗拒家庭團聚不人道
-
居民身份是法理定義
-
《基本法》與香港居民的權利
-
港人政治意識出現「大躍進」
-
港人對現代中國的認識
-
感動與悲哀:認識中國的親身體驗
-
港人對現代中國的感受
-
願意為中國同胞做點事的港人
-
「六四」對港人身份認同的影響
-
對港人中國公民身份的體會
-
回歸後港人中國公民身份的改變
-
-
第4章 香港人的價值觀:從個人權利到「核心價值」
-
八十年代青少年的價值觀
-
七、八十年代「無根的一代」
-
不知如何教導青少年認識國家
-
回歸帶來港人價值觀念的轉變
-
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成為港人的主流價值
-
權利和自由緊扣在一起
-
民主成為爭取公平、公正、公開的途徑
-
港人欠缺法治的精神和文化
-
回歸後港人的自由和權利
-
「河水不犯井水」可以嗎?
-
「核心價值」以外的價值
-
「核心價值」出現異化
-
保育與儉樸生活的追求
-
保育上升至公平和公義的層面
-
非物質價值的追求與「地產霸權」
-
-
-
第三階段 1997-2018
-
第5章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身份認同的疑惑和肯定
-
2008 年是特區成立二十一年來最不平凡的一年
-
港人對中國公民身份欠缺認識
-
「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出現變化
-
部分港人對內地同胞的歧視
-
「獨立」或「自決」違反《基本法》和國家憲法
-
國民教育與「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
特區政府推行國民教育進退失據
-
「中國人」身份認同的疑惑
-
國民教育推行失敗種下的禍害
-
「公民抗命」削弱「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
國家擁有香港全部主權和全面管治權
-
加強港人同時是「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認同
-
-
第6章 香港人的價值觀念:價值觀念分歧造成社會分化
-
2004 年的《香港核心價值宣言》
-
缺乏團結港人的精神和目標
-
對權力來源的不同觀點和看法
-
東北發展計劃背後觀念上的分歧
-
「土地正義」、保育意識、「復耕」
-
全民退休保障與市民享用福利權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引發的爭議
-
是「以法達義」還是「違法抗命」
-
「佔領中環」是價值觀念的爭奪戰
-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8.31 決定」
-
「佔領行動」削弱港人對中央的信任
-
「港獨」思想的出現和散播
-
收窄港人價值觀念的分歧
-
-
- 附 錄 我在禁閉營看到的越南難民
- 結 語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