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第一本專為解決吞嚥障礙需求所寫的食譜
連牙口不好、肌力退化的高齡者也可以吃哦!
照著做,自家就能輕鬆做出適合的美味營養料理
99%天然食材,一次煮好,冷凍常備,讓日常照護變得更輕鬆
林玉真(營養師)
劉芫君(萬芳醫院語言治療師)
劉玉梅(三總松山分院職能治療師)
專業審定
「我好想吃海帶排骨湯啊!」
當有吞嚥及咀嚼困難的家人提出這個要求時,你可以怎麼做?
難道只能吃這些和碎食攪在一起的糊粥,
不好看、不好吃又容易嗆,家人的健康怎麼能恢復?
用山藥、銀耳、酪梨三大法寶
就能料理出連甜點、水果都有的完整一餐
連中、重度吞嚥障礙者都能享受由口進食的幸福
近50道料理,連適合素食者的食譜都包含在內!
內容還完整包括:
․吞嚥機制的運作機轉․食物質地的分類․協助進食的方式․營養的規畫與建議
一次解決照護家屬可能遇到的困擾
【醫療、長照各界傾力推薦】(按筆畫順序排列)
宋家瑩(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科副教授、萬芳醫院神經科醫師)
看見作者用台灣人自己熟悉的工具,常用的食材,製作出台灣口味的糊狀照護食食譜,覺得十分雀躍。本書以工具書的形式呈現,是一本簡單又可以立即上手的書籍。也強烈建議醫院及護理之家的食物準備,可以參考本書做法,增進患者食的樂趣。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讓辛苦的照顧工作,添入最美好的滋味。
林金立(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飲食照顧對失能長者而言,必須同時具有營養攝取與產生愉悅感二個價值,只偏重任何一邊,都有缺憾,作者從其生活經驗中發現平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些都能於日常中實踐,對任何人都具有啟發性。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吃什麼食物」不只是生命的延續,更重要的是一項生活品質的表徵和享受。很高興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帶給台灣超過100萬照顧家庭希望與幸福感!
陳怡仁(成大醫院耳鼻喉部語言治療師)
陳春滿(中華國際全方位照護學會理事)
這是一本以「愛」為材料的食譜,讓中、重度吞嚥困難的者,也能享受真食物所帶來的營養與回憶,重溫吃飯的樂趣,再次找回由口進食的幸福飽足感。
陳穎叡(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雖然每個家庭的情境不同,但我相信這本從實際經驗出發的書,可以帶給你很多靈感,找到你自己的方法。
盛華(亞洲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教授)
梁惠雯(知名醫藥記者)
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特殊食譜寶典,能幫助吞嚥障礙者重拾以口進食的喜悅,翻轉人生!
感念作者將她對母親的愛化為大愛,慷慨分享照護心得。本書能讓照護的生活少一份辛苦,多一份輕鬆與療癒!
黃耀庭(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暨失智症照護中心臨床心理師)
這本吞嚥照顧的食譜足以開啟病患食慾的味蕾,對於有心的照顧者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南書。
蘇心怡(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這本不只是食譜的食譜,包含了有吞嚥困難的人在進食時所有應該了解的相關知識。涵蓋內容之廣,甚至稱之為小百科也不為過。
【本書特色】
台灣長照機構使用鼻胃管的人數高達94%,全球最高。而日本只有11%,德國只有6%。
吞嚥障礙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在照護下吃適合他們的食物。
讓被照顧者能重新恢復由口進食的尊嚴,享受真正食物的美味;
讓照顧者不再需要因為拒絕家人希望進食的要求而難過,
適合的食物能讓被照顧者進食更方便,得到較好的營養,免疫力不易低下,有機會復元,能拿掉鼻胃管,照顧更輕鬆。
◎誰需要吞嚥照護食?
中風、肌力下降導致吞嚥功能退化的年長者、車禍腦傷損及吞嚥功能的人,頭頸癌切除口腔器官的病人,重度帕金森患者,重度失智者,都可能在某段期間,或長期間需要吞嚥照護食。
◎我的家人適合吃哪種質地的吞嚥照護食?
書中提供國際吞嚥障礙食物標準(IDDSI)、日本吞嚥復健協會吞嚥調整食品分類,幫助你在語言治療師的協助下,製作出適合家人進食的料理質地。
◎烹調照護食一定要使用化學的增稠劑嗎?
吞嚥照護食不是刴碎餐,需要有易變形、黏著性低、有凝聚力、離水性低等特性,要做到這些,不一定需要使用市面上的化學增稠劑,99%的料理都只需要使用山藥、銀耳、酪梨三大法寶,再加上家人的愛心與巧思,每一位進食困難者都能和家人享用同樣的料理,吃得美味又營養。
◎該如何提供高營養密度的料理,讓吞嚥障礙者能少量進食就有足夠的營養?
用天然食材製作吞嚥照護食,被照顧者吃了多少可以一目瞭然,方便家人根據身體變化調整營養需求。書中並提供針對高齡吞嚥困難者的營養比例,以及熱量需求的建議,並有如何檢測是否營養不良的方法。
◎我要如何讓易嗆的吞嚥障礙者安全進食?
協助被照顧者自行進餐的姿勢擺位及餐具建議、需餵食者的餵食技巧、餐前幫助吞嚥的運動、餐後口腔照護的方法,全部圖解說明,一次到位。
◎吞嚥照護食要另外做,感覺很花時間?
只要抓住幾個原則,製作吞嚥照護食其實很簡單。一次製作、冷凍常備,食材還可以千變萬化,照著做,照護真的可以變輕鬆。
連牙口不好、肌力退化的高齡者也可以吃哦!
照著做,自家就能輕鬆做出適合的美味營養料理
99%天然食材,一次煮好,冷凍常備,讓日常照護變得更輕鬆
林玉真(營養師)
劉芫君(萬芳醫院語言治療師)
劉玉梅(三總松山分院職能治療師)
專業審定
「我好想吃海帶排骨湯啊!」
當有吞嚥及咀嚼困難的家人提出這個要求時,你可以怎麼做?
難道只能吃這些和碎食攪在一起的糊粥,
不好看、不好吃又容易嗆,家人的健康怎麼能恢復?
用山藥、銀耳、酪梨三大法寶
就能料理出連甜點、水果都有的完整一餐
連中、重度吞嚥障礙者都能享受由口進食的幸福
近50道料理,連適合素食者的食譜都包含在內!
內容還完整包括:
․吞嚥機制的運作機轉․食物質地的分類․協助進食的方式․營養的規畫與建議
一次解決照護家屬可能遇到的困擾
【醫療、長照各界傾力推薦】(按筆畫順序排列)
宋家瑩(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科副教授、萬芳醫院神經科醫師)
看見作者用台灣人自己熟悉的工具,常用的食材,製作出台灣口味的糊狀照護食食譜,覺得十分雀躍。本書以工具書的形式呈現,是一本簡單又可以立即上手的書籍。也強烈建議醫院及護理之家的食物準備,可以參考本書做法,增進患者食的樂趣。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讓辛苦的照顧工作,添入最美好的滋味。
林金立(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飲食照顧對失能長者而言,必須同時具有營養攝取與產生愉悅感二個價值,只偏重任何一邊,都有缺憾,作者從其生活經驗中發現平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些都能於日常中實踐,對任何人都具有啟發性。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吃什麼食物」不只是生命的延續,更重要的是一項生活品質的表徵和享受。很高興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帶給台灣超過100萬照顧家庭希望與幸福感!
陳怡仁(成大醫院耳鼻喉部語言治療師)
陳春滿(中華國際全方位照護學會理事)
這是一本以「愛」為材料的食譜,讓中、重度吞嚥困難的者,也能享受真食物所帶來的營養與回憶,重溫吃飯的樂趣,再次找回由口進食的幸福飽足感。
陳穎叡(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雖然每個家庭的情境不同,但我相信這本從實際經驗出發的書,可以帶給你很多靈感,找到你自己的方法。
盛華(亞洲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教授)
梁惠雯(知名醫藥記者)
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特殊食譜寶典,能幫助吞嚥障礙者重拾以口進食的喜悅,翻轉人生!
感念作者將她對母親的愛化為大愛,慷慨分享照護心得。本書能讓照護的生活少一份辛苦,多一份輕鬆與療癒!
黃耀庭(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暨失智症照護中心臨床心理師)
這本吞嚥照顧的食譜足以開啟病患食慾的味蕾,對於有心的照顧者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南書。
蘇心怡(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這本不只是食譜的食譜,包含了有吞嚥困難的人在進食時所有應該了解的相關知識。涵蓋內容之廣,甚至稱之為小百科也不為過。
【本書特色】
台灣長照機構使用鼻胃管的人數高達94%,全球最高。而日本只有11%,德國只有6%。
吞嚥障礙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在照護下吃適合他們的食物。
讓被照顧者能重新恢復由口進食的尊嚴,享受真正食物的美味;
讓照顧者不再需要因為拒絕家人希望進食的要求而難過,
適合的食物能讓被照顧者進食更方便,得到較好的營養,免疫力不易低下,有機會復元,能拿掉鼻胃管,照顧更輕鬆。
◎誰需要吞嚥照護食?
中風、肌力下降導致吞嚥功能退化的年長者、車禍腦傷損及吞嚥功能的人,頭頸癌切除口腔器官的病人,重度帕金森患者,重度失智者,都可能在某段期間,或長期間需要吞嚥照護食。
◎我的家人適合吃哪種質地的吞嚥照護食?
書中提供國際吞嚥障礙食物標準(IDDSI)、日本吞嚥復健協會吞嚥調整食品分類,幫助你在語言治療師的協助下,製作出適合家人進食的料理質地。
◎烹調照護食一定要使用化學的增稠劑嗎?
吞嚥照護食不是刴碎餐,需要有易變形、黏著性低、有凝聚力、離水性低等特性,要做到這些,不一定需要使用市面上的化學增稠劑,99%的料理都只需要使用山藥、銀耳、酪梨三大法寶,再加上家人的愛心與巧思,每一位進食困難者都能和家人享用同樣的料理,吃得美味又營養。
◎該如何提供高營養密度的料理,讓吞嚥障礙者能少量進食就有足夠的營養?
用天然食材製作吞嚥照護食,被照顧者吃了多少可以一目瞭然,方便家人根據身體變化調整營養需求。書中並提供針對高齡吞嚥困難者的營養比例,以及熱量需求的建議,並有如何檢測是否營養不良的方法。
◎我要如何讓易嗆的吞嚥障礙者安全進食?
協助被照顧者自行進餐的姿勢擺位及餐具建議、需餵食者的餵食技巧、餐前幫助吞嚥的運動、餐後口腔照護的方法,全部圖解說明,一次到位。
◎吞嚥照護食要另外做,感覺很花時間?
只要抓住幾個原則,製作吞嚥照護食其實很簡單。一次製作、冷凍常備,食材還可以千變萬化,照著做,照護真的可以變輕鬆。
- 推薦序:吃得安全、吃得足夠、吃得營養、吃得愉快/蘇心怡
- 推薦序:讓進食成為充滿期待的享受/宋家瑩
- 推薦序:最可貴的是愛與陪伴/陳穎叡
- 作者序:由口進食的幸福
- 什麼是吞嚥照護食?
- 什麼時候需要吞嚥照護食?它有什麼優點?
- 該選擇哪種吞嚥照護食?一定要知道的吞嚥五階段
- 中、重度吞嚥照護食不是剁碎餐
- 可是聽說吃糊餐不好?
- 吞嚥困難飲食質地描述與分類
- 烹調吞嚥照護食要注意哪些事?
- 到底一餐該吃多少?
- 該如何搭配出營養均衡且營養密度高的一餐?
- 要怎麼知道是不是吃得夠營養了?
- 常遇到的營養問題有哪些?如何補充或調整?
- 怎樣能引起食慾?
- 排除可能讓吞嚥障礙者不想吃的原因
- 如何幫助吞嚥障礙者自行進食?
- 怎樣的姿勢進食才安全1:身體擺位
- 怎樣的姿勢進食才安全2:頭部擺位
- 進食前可以先進行這些準備
- 進食時要注意的事項
- 可幫助進食的技巧
- 進食後口腔可以這樣清潔
- 注意進食三十分鐘後的嗆咳
- 用餐完畢後不要立刻躺下
- 辨認吸入性肺炎的徵兆
-
Part I 準備篇
-
需要準備的工具
-
需要預先準備好的食材1-銀耳糊
-
需要預先準備好的食材2-蒸山藥
-
需要預先準備好的食材3-增稠劑
-
基本烹調法1-液狀食物
-
基本烹調法2-糊狀食物
-
專欄1 如何確認吞嚥照護食的濃稠度是否符合標準?
-
解凍供食方法
-
專欄2 料理吞嚥照護食的訣竅
-
專欄3 食譜中食材的份量需要嚴格遵守嗎?
-
料理前的食材準備1-肉類
-
料理前的食材準備2-蔬菜
-
專欄4 蔬菜怎麼輪搭可以均衡又輕鬆易執行?
-
-
Part II 食譜
-
雞肉
-
茶油雞
-
玉米雞
-
芥菜雞
-
香菇青江雞
-
蛤蜊蘑菇雞
-
香菇雞
-
香菇芋頭雞
-
紅蘿蔔南瓜雞
-
蘑菇南瓜雞
-
奶油番茄雞
-
四神雞
-
五香雞肝雞肉料理
-
專欄5 一餐可以怎麼配?
-
專欄6 構思一週的食譜
-
-
豬肉、牛肉
-
海帶豬肉
-
蒜香皇宮菜豬肉
-
薑絲川七豬肉
-
客家酸菜豬肉
-
茴香豬肉
-
香菜牛肉
-
芹菜紅蘿蔔牛肉
-
咖哩蘑菇牛肉
-
酸白菜牛肉
-
奶油蘑菇菠菜牛肉
-
-
海鮮
-
薑絲九層塔鱸魚
-
番茄海鮮
-
紫蘇梅子鱸魚
-
味噌芝麻鮭魚
-
蔭鳳梨虱目魚
-
-
素食
-
菠菜豆腐咖哩
-
腰果花椰菜
-
蘑菇酪梨花椰菜
-
-
主食
-
白粥
-
-
點心、甜點、清湯&飲料
-
蒸南瓜
-
山藥蒸蛋
-
山藥蒸豆腐
-
酪梨蛋沙拉
-
杏仁芝麻糊、紅棗桂圓糊
-
酪梨香蕉蔓越莓果泥
-
酪梨藍莓果泥
-
柿子果昔
-
蘋果果昔
-
肉桂蘋果泥
-
巧克力香蕉酪梨果泥
-
薑絲蛤蜊湯
-
咖啡
-
山藥甜布丁
-
花草茶
-
豆漿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