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罪與罰之外:經濟學家對法學的20個提問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9190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犯罪判罰,天經地義
而在這眾人習以為常的「天經地義」之外
我們是不是忽略了法何以為法
以及其他與「人」更緊密的關聯?

以自己權益/利益為先的人,應該受到指責嗎?
被迫殺人的人,和教唆殺人的人,誰該負的責任比較大?
當法律與宗教衝突時,孰先孰後?
司法判決除了讓犯錯的人得到懲罰之外,對其他人有什麼意義?
已經不合時宜的法條,為什麼還要繼續使用它?

一九六○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發軔的「法經濟學」(或「法律的經濟分析」),對法學提出截然不同的解釋,於法學「重新發明輪子」(reinventing the wheel),如今,「法經濟學」在各級法院和最高法院裡,已然高居廳堂之上。
於兩岸三地享有高知名度之經濟學者熊秉元,在本書中以日常的提問為引,深入淺出地利用經濟分析的基本架構處理各種法學問題,包括闡釋最抽象、層次最高的核心――「正義」的概念,且書中諸多理論皆奠基於真實世界,明確提出「實證法學」(apositive the ory of law)的概念,並和傳統「規範法學」(anormative the ory of law)相對照,在現行類似之法經濟學分析方法上甚有新意。
  • 自序
  • 第一篇 一切從個人開始
    • 提問1:在火場中只顧自己孩子的母親,錯了嗎?
    • 提問2:我為什麼要守規則?
    • 提問3:走後門、攀關係是破壞社會規範的行為?
    • 提問4:一切只能依法辦理? 法律是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但已經
    • 提問5:借刀殺人,刀當何罪?
  • 第二篇 了解法律之前
    • 提問6:在法律出現之前,人們愛怎樣就怎樣?
    • 提問7:所有的罪都會受到懲罰?
    • 提問8:法律與道德有什麼關係?
    • 提問9:法律定了,不能改嗎?
    • 提問10:法律應該是一種信仰?
  • 第三篇 那些律法沒說出來的
    • 提問11:司法允許替人貼標籤?
    • 提問12:判決不只是判決?
    • 提問13:前科累累,定會再犯?
    • 提問14:法學和其他社會科學有什麼關係?
    • 提問15:犯錯憑什麼談權利?
  • 第四篇 悠遊於法學財富中
    • 提問16:幹嘛理路人?─現代社會新人際對於「有點熟又不是太熟的人」,需要認真看待
    • 提問17:為自己好,還是為他人好?
    • 提問18:經濟學不就是斤斤計較?
    • 提問19:學好法律不就是死背嗎?
    • 提問20:衝突一定都是不好的?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